1600℃的铁水被强力击打后冲向高空,散作数以万计的火星子,再化为漫天华彩,最后落下来形成一道遍地生金的奇观。这就是河南确山千年“非遗”项目——打铁花。在火树银花不夜天里,一个娇小白净的女孩穿梭在打铁花队伍中,和队友们默契配合,用极大的勇气为观众呈现出一场“震撼+治愈”的视觉盛宴。
这个女孩,就是“非遗”博主江寻千。
“Hi,我是九月。”每个视频作品的开头,江寻千都会用这句话来和观众打招呼。她的语气轻松,宛如邻家姐姐的温柔问候。“九月”是江寻千的昵称,自带一种和煦亲切的感觉。
当“九月”这个名字热起来时,江寻千还是一名地道的美食博主。一些粉丝在她的评论区留言,说他们非常喜欢视频里的那份明快与平和,以及她本人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笃定与自信。明快与笃定,是江寻千作品中最鲜明的风格,直到今天依旧如此。
江寻千走上视频博主这条路,其实有些偶然。那时妈妈担心独居广州的女儿不能“好好吃饭”,每天都会打电话问她吃了什么。为了让妈妈放心,江寻千逐渐养成了做饭拍视频的习惯,有时还聊起生活近况,以一种近似朋友的语气。“取材于真实生活,去发现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新意。”这是江寻千做视频博主的初心。
找角度,调光线,剪素材,想文案……拍出一条真正算得上“美食作品”的视频,江寻千必须日复一日地重复这些小步骤。“枯燥吗,累不累,还要不要继续坚持?”在那些相机反复对焦也对不上、灶台火候难以精准把控的时候,她的脑海中难免会产生自我怀疑。不过,这个奉行“好好吃饭,好好生活”信条的年轻女孩,同样也能“好好做事”。当负面情绪的大潮退去后,江寻千又会努力调整工作状态。
小时候,我们在校门口经常看见的糖画为什么不见了?这个问题困扰过很多人,江寻千也是不明就里。于是,她找到糖画老师傅,认真跟着学了三个月。是的,整整三个月!虽然有些绘画的基础,学起糖画来上手很快,但江寻千并未止步——她想要挑战自己,攻克难度更大的立体糖画。
江寻千捉来一只螳螂,养在身边当“模特”,比照它身体的自然弧度塑形,再用手指对着螳螂点击,借助它的回击仔细临摹。功夫不负有心人,江寻千最终画出了一套完整的“螳螂拳”立体糖画,在网上掀起了一阵“糖画复兴”的热潮。
既为美食,又有经典“非遗”元素,江寻千的转型之路一直立足于对生活的认真思考和赤诚热爱,而且步履不停,越走越远。正如她自己所说:“只要留心观察,再带着疑问去解读,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其实到处都是‘非遗’。”
“九月,你怎么什么都会?”从用紫胶虫、菠菜染出的比甲和马面裙,到古代宫廷的食疗点心桂花芡实糕,再到任意旋转而烛火不灭的滚灯,江寻千每一次的成功实践,都会赢得广大网友的好评。这个娇小可爱的年轻女孩身上,仿佛蕴藏着某种巨大的能量,总能将那些“看着就难”的“非遗”技艺,复现得极为精美,引人频频注目。
可是,“超人”并不能飞进现实生活中,想要做出常人难以完成的作品,就得默默咬牙地挺过计划中断、进度停滞的漫长黑夜。比如,当找不到原材料的烦恼,叠加上不得不“无师自通”的挑战时,江寻千的至暗时刻就降临了。
时值冬日,用作通草花原材料的通脱木叶片寥寥,极难寻找。江寻千辗转很多地方,才从湖南的一座大山里挖到了三根苗子。她还记得,那天上山前的崩溃:好不容易带了几大包设备,折腾到了山脚,却突然被向导大哥告知:经过四个月的大旱,山里可能没有通草了!
“难道之前的辛苦白费了,难道还没开始就要结束吗?”江寻千在心里不停地追问。但她还是忍住埋怨,跟随向导进了山。幸好,这一切只是黎明前的黑暗,充满灵性和仁慈的大山最终成全了她的愿望。
拿到了原材料,如何处理又成了江寻千探索“非遗”路上的拦路虎。从通脱木的主干里取出筋髓后,还得将它切成一层薄薄的通草纸,才能进行后续的花瓣裁剪。可江寻千翻遍了所有的资料,也没有找到可行的切片刀法。人与人的差距,往往就体现在面对困境时的反应。江寻千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努力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此路不通,那就另辟蹊径!
她将目光投向那些记录过通草花的影像作品。博览众片后,江寻千终于在一部央视纪录片中找到了几个有用的细节。连续换了十几种刀法后,她找到了一种通草纸切片的关键技术。于是,一种传承千年的奢侈品,一朵栩栩如生、经年不败的曾作为大清皇后头饰的通草花,在历经无数次夜以继日的探索后,最终绽放出璀璨之光。
作为一名资深的“非遗练习生”,江寻千足以成为许多追梦人前行路上的启明星。她入行时间虽短,成果却斐然。这是什么原因成就的?无须过多言语,江寻千早已给出了答案——那一件件让人叹为观止的“非遗”作品,其实是生活和世界的回音。
“即便是千年前的种子,到现在仍然可以开花。”经过三年的追寻,江寻千探索“非遗”文化的信心越发坚定。
由于题材大量取自生活,而且有着治愈人的风格和震撼人的内核,江寻千的每条视频都带着一种温暖的亲切感。这其中折射出的,正是每一个普通人渴望美好生活的本真色彩。也正因如此,这些“非遗”视频的影响力巨大,几乎条条播放量都破百万。
网友的反响和回应,是江寻千继续下去的动力。由她发起的“美食达人糖画挑战赛”,有上百位短视频博主接力应战,相关作品在抖音的播放量就超过了8000万次。在转火壶、烧火龙、打铁花等一系列“与火共舞”的“非遗”技艺影响下,无数网友萌发出压抑已久的斗志和锐气,表示要好好审视一下当下的生活,还想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一项传统技艺。
凭借一己之力,江寻千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一些传统文化被当下市场接受的门槛,也让许多人燃起了不畏困难、直面挑战的熊熊心火。一种奇妙又无法忽视的“浴火之浪漫”,就从一方小小的屏幕内,传递到无数生机勃勃的灵魂中。
传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努力的结果。江寻千深知这个道理,除了和其他“非遗”博主合拍一些富含创意和美感的视频,她也在积极思考传统文化的新落点。她希望找到一些持续、高效地传承“非遗”技艺的好方法,也想通过自身的努力,促进“非遗”技艺的商业化,为一些尚处生活困境的“非遗”传承人,带来生活水平的实质性提高。
“非遗”不是文物,而是我们的生活。在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的今天,期待更多的人携带连绵不绝的热爱、韧劲与勇气,从生活的本身出发,通过自己的方式唤醒“非遗”文化的生命力,让更多的技艺被看见、被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