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课间休息时间由原来的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此举旨在鼓励学生利用课间时间参与不同场景活动,从而在日常的课间活动中培养运动习惯。对于学生群体而言,适度的身体活动不仅对他们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影响,而且能够提升学习效率,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以课间微运动墙面场景《腰部扭扭操》在学校课间开展的实践案例进行研究,为课间微运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间微运动;腰部扭扭操;跨学科整合;身体协调;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2024)12-0061-02
一、活动场景
从锻炼场景来看,《腰部扭扭操》可以在走廊或者过道进行,充分利用了学校的空间。这对于场地有限的学校来说,无疑是一种更加便捷的运动选择。学生们无需专门的体育馆或操场,随时随地都能进行锻炼,极大地提高了运动的普及性。随着阳光的照射,同学们活力四射地扭动着腰部,这不仅有助于放松身心,还能有效地锻炼身体,这一活动成为校园中一处充满活力的美丽景观。
二、设计目的
(一)腰部扭转,提升腰部的柔韧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正处于关键的成长期。通过执行腰部扭扭操,例如左右摆动和前后倾斜的扭腰动作,不仅可以有效地伸展腰部的肌肉和韧带,还能逐步增加腰部的灵活性。这样的训练使得学生能够进行更广泛和更自如的腰部活动,这对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如弯腰拾物和进行转体的球类运动都有显著帮助。
(二)改善体态,增强腰部肌肉力量
在进行腰部扭转时,需要持续用力控制动作的范围和速度,这有助于增强腰部的肌肉力量。具有强健的腰部力量是至关重要的,有助于学生维持正确的坐立姿势,承担身体重量以及防止腰部受伤。有些学生可能存在轻微的含胸驼背等情况,腰部扭扭操中涉及的挺胸、扭腰等动作,在正确引导下可以帮助他们逐步纠正不良体态,强化腰部及背部相关肌肉的力量,从而对改善体态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三)跨学科整合,培养音乐节奏和身体协调能力
特定的音乐节奏是执行腰部扭扭操的基础,学生必须按照音乐的节拍来完成扭腰的动作。在此过程中,他们将逐步提升对音乐节奏的感应能力,并能够精准地按节奏执行动作。此外,腰部扭扭操要求多个身体部位的协同工作,例如扭动腰部时伴随手臂的摆动和脚步的调整。通过持续练习,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还能使他们在执行其他动作时表现得更为流畅自然。
(四)释放压力,放松身心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小学生需长时间坐在课堂上听讲和做作业,这使得他们的身体容易感到疲惫,精神状态也较为紧绷。通过活泼的腰部扭扭操,学生可以在课间或体育课时间通过欢快的音乐和有趣的动作来放松,这不仅能够让他们的腰部和全身肌肉得到放松,还能缓解身体的疲劳。此外,随着身体的放松,学生的心情也会逐渐变得愉快,这有助于调整他们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从而使他们能够以更佳的精神状态重新投入学习。
三、活动对象
本体能操适用于小学各年段学生。
(一)低年级(一至三年级)
这个阶段的小学生身体正处于较为快速的生长发育初期,骨骼相对较为柔软,肌肉力量也在逐步发展。腰部扭扭操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有趣且温和的身体活动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初步认识身体的运动,尤其是腰部的转动、扭动等动作,提升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同时也能在课间起到放松身心、缓解久坐疲劳的作用。
(二)高年级(四至六年级)
高年级小学生身体发育更加成熟一些,肌肉力量有了一定提升。腰部扭扭操可以作为他们体能锻炼的一部分,进一步强化腰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力量,有助于他们在参与其他体育活动如跑步、跳绳时,更好地运用腰部力量来保持身体平衡、提高运动效率。并且,通过有节奏地扭扭操动作,也能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节奏感。
四、内容设计
墙面腰部扭扭操是一种以低强度、短时间、高效率为特点的锻炼方式,主要通过利用墙面作为支撑,进行腰部的扭转运动,以达到锻炼腰部肌肉、增强腰背力量、改善体态和预防腰痛,提高下肢核心力量以及身体协调能力的目的。虽然重点是腰部运动,但完成这三组动作需要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协同工作,包括手臂推墙以保持稳定,腿部跟随腰部转动调整重心。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来调整扭转的角度和速度,使其既具有挑战性又不至于过度疲劳,确保安全有效地锻炼(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