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效提升策略研究

2024-12-14 00:00李琳
考试周刊 2024年43期

作者简介:李琳(1986~),女,汉族,山东临沭人,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苍源河实验学校,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摘 要:“双减”政策的提出与落实不仅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应投入时间与精力对“双减”政策进行深入了解,立足课堂教学实际情况与学科特点,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与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双减”;初中教育实效;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3-0135-03

周末辅导班、课下繁多的作业给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学生在完成学校的任务之后,回到家中仍然要完成课后任务,生活变得枯燥乏味,精神持续紧张,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为解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压力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进一步掌握重难点知识,并对其进行深入理解,不断完善学习思维,为后续更高学段的学科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把握课堂节奏,抓住学生眼球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较为枯燥,长时间的听课容易消耗学生的精力,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而这也是许多家长为初中生报补习班的原因。为了促进“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缓解学生在课外学习的压力,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效率将更加重要,教师要注重把握课堂的学习节奏,适当地更换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工具,增加课堂的趣味,让学生有节奏地学习,并达到提高学生课堂专注力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应当适当地转换课堂的角色,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其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分享自己生活的真实案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授《爱在家人间》时,考虑到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了解自己的家人,并学会与家人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讲授时,教师需要把握课堂的学习节奏,将课堂的时间进行分块处理,如预习、听讲、自主讨论、解答疑惑,并让学生加强记忆,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可以为学生发放导学案与学习任务清单,并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使其对本课所学的重难点知识与关键点知识形成初步印象,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采取有效的手段,充分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听讲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进行自主讨论,使学生之间实现思维的碰撞,并对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产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思维的完善与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 加强沟通与互动,问题引导教学

教师一味地讲授课程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疑惑和问题时也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这就给学生带来了课下学习的压力和负担。此外,一些学生不敢在课堂中大声提问只能等到课下去解决问题,这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不高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效率,应当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每节课安排时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去讨论相关问题,解决小组成员中的疑惑。也可以根据问题导向来引导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解释,再讲解一部分内容之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考查学生是否已经学会,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授《让友谊之树常青》时,这一章节主要是讲授学生之间友情的建立与维持,教会学生与他人建立朋友关系,与朋友发生问题及时处理等,这一章节与初中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课堂中抛出问题,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沟通,相互解决问题和疑惑。同时,观察学生的讨论过程,统一解决大家都不会的难题,让学生的问题在课堂中就得到解决,而不是留到课下。如此,可以保证学生既能够在课上与学生进行沟通,也能够及时地解决不解和疑惑,加快课堂的学习节奏,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升。

三、 创设积极学习环境,给予自主学习时间

环境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教师需要为其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需要适当地在课堂中为学生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消化,将课下记忆挪到课上,趁热打铁,提高学生记忆的效率。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学习一会就容易干别的事情,注意力不易集中,针对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纠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还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学生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充分进行自我消化,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记忆与运用,进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绩,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例如,在讲授《增强生命的韧性》中,教师在创设学习环境,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之前,要分析本节课教学目标,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挫折,并正视挫折养成坚韧乐观的品质,逐步提高自己抗挫折能力。在创设积极学习环境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霍金的励志演讲:生命不息,希望不止,通过这个视频让学生感受霍金的身残志坚,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借此视频导入本节课将要讲解的知识之后,再针对烦恼这一篇章进行探究,教师可以用一段话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询问学生:“生活中都会经历各种烦恼,在你人生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烦恼事件呢?当时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记者进行采访,针对采访的内容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人生的挫折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能活跃课堂,为教师接下来的讲解奠定基础。

四、 重视课堂讲授技巧,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不能只是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习方法,因为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同样重要,还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在高效率的课堂学习下,学生的课后作业自然会减少很多,学生就会拥有更多的休息时间和课余的玩耍时间。教师在讲授的课程中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思维,不能让学生总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而是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和价值判断。在讲授的过程中,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主,让学生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使课堂形成“先学后教”的模式。学生的思考首先要以兴趣为主,有了兴趣才能深入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各种新颖的方式,运用提问的形式、资料引入的形式、生活案例讲解的形式等,学生在非常好奇和感兴趣的状态下,养成思考的习惯。

例如,在讲授《尊重他人》时,教师要注重讲解技巧,利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董卿三次下跪”这一视频,帮助学生了解为何董卿的三次下跪会赢得网友的赞许,让学生观看并回答教师问题,这主要是通过视频为学生引出董卿对许渊冲的尊重,也引出本节课以“尊重”为话题。帮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应该积极关注、尊重他人;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打农民工、侮辱外卖员等不平等待人的例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并让学生从生活做起,学会平等待人;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丈夫与妻子等故事,让学生阅读之后思考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视频“骆驼和羊”,使学生了解这个寓言故事告诉并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学会欣赏他人。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尊重从我做起的四种方式: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

五、 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提升学生多元化能力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教师、家长、社会、学校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更好评价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才能够真正实现对学生的真实评价。只从成绩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难免会缺乏说服性,也失去了对学生的综合考量,因此,要从教师、家长、学生等多方面考虑,真正了解学生的道德与品德素质,并对其进行教育和改正。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可能会使用大量的资源,需要加强与多方的联系,最终让家长、学校与学生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道德进行评价,使学生对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进行反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发个人的潜能,学生之间也可以做到相互评价,挖掘对方的优点和缺点,发现自身的发展潜能,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教师要保持对学生评价的公平公正性,使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进而在鼓励的环境中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能够关注到学生的需求,实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达到良好的心态,从作业机制方面,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能够做有用的作业,提升作业的质量。

例如,在讲授《集体生活成就我》中,教师要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在集体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责任,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更让学生懂得在集体生活对品格涵养、个性发展都有积极作用。由于每个人的个性特征不同,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要包容他人的不同个性,这时教师就要以集体生活为载体,让学生讨论个人的发展问题,激发学生对集体生活的认识,通过集体发展、完善自己,进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由此可知,本节课主要是体现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因此评价时侧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是否主动学习进行评价。之后,教师在探究与分享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自己在班集体中承担的责任并有什么收获,明确集体生活可以培养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的必修课程之一,对青少年的道德修养养成与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备受教育工作者重视与关注,且日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应该添加过多的课后任务,否则会进一步加剧原有教学模式的问题,不利于教学局面的扭转,还会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抵触和抗拒情绪,不利于学生道德法律观念的培养,甚至会影响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学习自信心的树立。

参考文献:

[1]兰金忠,韩丽明.“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优化设计策略[J].亚太教育,2024(1):156-159.

[2]苏永川.基于“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4(6):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