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苏培蓉(1979~),女,汉族,福建泉州人,泉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
摘 要:“教—学—评”一体化是英语课标提出的要求,其核心要义是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文章将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置于“双减”背景下,综合考虑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减负提效任务要求、学生学情等教育要素,从实践角度对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英语;“双减”;阅读课;一体化;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3-0085-04
“‘教—学—评’一体化”是新英语课标提出的要求,其主要依据是:英语的教、学、评三个环节没有形成教育合力,在理念、内容、形式等方面“各自为战”。特别是评价环节成为制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主要阻碍。具体而言,教与学两个环节都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遵循素养建构、学为中心理论,但评价却仍然固守课改前的理念、内容、逻辑,以考试测验为形式、以分数为指标、以教师为实施主体,既没有发挥素养导向作用,也没有体现学生发展的主观能动性,还没有遵循素养自主建构逻辑。也就是说,教、学环节着力于培养核心素养,而评价则着力于“应试”,违背了“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的课程理念,不利于落实新课标、推进新课改及保障学生高质量成长。所以,新课标提出“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核心要义,是要使教、学、评三个环节在目标、内容、逻辑上达成一致,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切实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诊断、育人、反馈作用。
实践有效的“教—学—评”一体化,需要综合考虑课程特征(比如,英语和体育在“教—学—评”内容、形式、指标等方面有区别)、学生学情(比如,初中生与小学生在参与评价、自主学习等方面品质能力上有差异)、具体内容(比如,“听、说、读、写”在内容与方式等方面有区别)、背景条件(比如,“双减”前后环境、条件有区别)。下面,文章基于“双减”背景,就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策略进行探讨。
一、 施策背景及要点
(一)“双减”
对“双减”,可从两方面把握。第一,“双减”给英语阅读教学带来了新课题,既要切实按政策要求,减少机械性、强化式的学习任务,比如,大量的重复性阅读,以及死记硬背式的阅读,又要保证学生的发展质量。第二,要对“双减”有积极的认知。对“双减”的消极认知是英语教师的普遍现象,其认为英语是语言学科,机械性、强化性地学习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双减”给包括阅读在内的英语教学带来困难。但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而言,“双减”其实是有利的。比如,若充分利用学生课下大量的自主时间,以及课后托管,可以解决以前阅读教学或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难点。比如,要组织学生合作互动式阅读及主体评价,需要消耗大量时间,这在课堂上是很难组织的,而“双减”背景下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难点。
(二)生情
教师要客观地认识到,初中学生参与英语阅读以及阅读相关的主体评价态度是偏于消极的。而阅读及主体评价,与其他学习活动相比有更强的自主性,学生没有积极参与阅读、评价的态度,就无法保证阅读质量及评价育人价值的发挥。学生阅读态度消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信息化这个大环境下,很多人已经放弃了阅读。因为网络给人带来信息的丰富度和时效性要远比纸质阅读强得多,而且成本更低。所以,即便是减负后,学生有了更多阅读时间,他们也没兴趣去读。第二,假设通过教育和引导,学生建立了阅读意识、养成了阅读习惯。但由于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处于低层次,相对读汉语文本,英语阅读体验太差(学生的主要精力会消耗在翻译及查学陌生词汇、短语方面,流畅性极低)、所获得的信息量太少(或者说,初中层次的英语阅读,本身就不以获得信息为目的,而是较单纯地学习语言)。因而,阅读汉语文本显然比英语文本有更好的体验及获得感。
(三)目标
新课标和新课改都非常明确,英语的教学任务目标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还包括文化、思维和学习力。“教—学—评”一体化的阅读教学目标也应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所以,阅读相关的教、学、评三个环节都要指向核心素养教育。阅读内容要能综合服务于学生语言、文化、思维、学习力的发展;阅读教学形式要符合核心素养的建构逻辑。而实际上,很多教师是将阅读教学的目标单纯定位于语言的学习,即通过阅读熟悉所学语言知识、拓展词汇量,这是单纯的训练式、巩固式、积累式教学活动,没有对其他素养的培养作用。这个问题是“教—学—评”一体化阅读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和反思的。
(四)内涵
英语阅读课“教—学—评”一体化的概念内涵及其意义,在开篇已经进行了分析,但准确把握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是有效实践的基础,这里,有必要再强调两点:第一,“教—学—评”一体化的一体性,不是简单地将教、学、评三个环节捏合在一起,而是要使这三个环节在内容、目标、理念、逻辑等多个维度上保持一致性和系统性;第二,当前,影响“教—学—评”一致性的主要问题和阻碍在评价环节。课改已经推进了20余年,在教学中,教师们的素养教育意识是很清晰的,突出了素养目标、采用了建构素养的教法,但评价仍然是传统的、应试的。所以,以评价改革为抓手,使评价与教、学一样以素养教育为导向、发挥素养培养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二、 组织实施的策略
(一)主题语境下重整内容
主题语境下重整内容,是指对阅读教学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统一在主题语境之下。其目的及原理是:第一,以主题语境为统领,实现阅读课“教—学—评”三个环节在内容上的一致。即教什么、读什么,就评什么;第二,单一的英语阅读文本是缺少组织学生参与主体评价条件的。或者说,即便学生参与了评价,也仅能评价语言,如翻译是否准确、语篇理解是否正确等,而没有评价文化、思维、学习力等方面的载体。所以,教师需要引入、创设其他内容,将其和文本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教、学、评一体的内容体系。这样,评价才能不仅指向语言,还同时指向文化、思维、学习力,从而在目标导向上和教、学两个环节形成一致性、一体性。一般来说,重整后的内容除了阅读文本,还要包含文化理解、审美判断、生活经验、学习过程(方法、效率及态度等)等内容。
比如,组织学生阅读“Making New Friends”(仁爱版,下同)一课中《Jane is from Canada》时,教师要把握,阅读这个短文的主题语境,其实并不是仅使学生了解Jane和黄华两名学生的个人信息以及他们二人的朋友关系,而是了解“人与社会”主题下的“人际交往”,这样,阅读才能与前面几个课时所学习的内容相统一。基于此,除了让学生完成短文的解译之外,还给学生几个相关的学习内容:第一,“International School\in the same class是什么意思,在不使用词典的情况下,你用什么方法读懂这两个词组、短句?”第二,“Jane和Huang Hua虽然在一个学校,但来自不同国家,又不在一个班。假设一下,两人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黄华和Jane聊了哪些话题、怎样交流,从而使两人成为朋友?”第三,“Jane来自加拿大,你和她聊什么内容,她能聊而且感兴趣?假如Jane来自其他国家,那么,你认为又应该和她聊什么?”第四,“基于前面所学知识,请你编写一段你和Jane通过交流相互了解并成为好朋友的对话”。这样就在阅读中融入了思考、学习过程和方法、文化理解和探究、生活假设和创作等活动,形成了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阅读活动内容集合,并为学生参与评价提供了充足、综合的材料,实现了教学评在内容上的一体化。
(二)全环节全过程的驱动
高质量开展“教—学—评”一体化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参与读、学、评态度的驱动。而且,因为教、学、评三个环节通常历时较长,一般来说,一次驱动往往并不能保证学生全程都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比如,组织一次游戏活动,学生的兴奋情绪很快就会随着游戏结束而消退。此外,教、学、评由于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所需要的驱动方式也要变化。所以,驱动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要关注全程,每个环节都要有驱动,而且方法要多样。也就是说,驱动也应具有一体性的。
驱动学生积极参与阅读以及探究、思考、讨论、评价等相关活动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而基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通常较有效的驱动着力点有:利用学生较强的自我意识,融入比赛、展示元素;利用学生较强的求知欲、好奇心,抛出问题或探究任务;关注学生的兴趣、喜好,阅读或引出其感兴趣的话题;组织活跃开放的阅读相关游戏、表演、沙龙等活动。
比如,在前面“Jane is from Canada”一文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们自由表达,“一般来说,要想快速给交往的对方以好感,除了使用的语言要文明礼貌之外,一个有效的方法是聊对方熟悉、感兴趣和感到骄傲、自豪的内容。比如,你要想和Jane交朋友,当知道她来自加拿大时,你知道哪些是她熟悉、感兴趣、自豪的内容吗?比如,你和她聊聊尼亚加拉瀑布、梦莲湖、黄刀镇北极光等,或者聊聊双方都熟悉和感兴趣的温哥华唐人街,很快就能拉近彼此的情感。你还知道加拿大有哪些有趣、独特的话题?如果是来自其他国家的新同学,你知道对方国家有哪些合适的话题吗?”在评价环节,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小明刚才说的对吗?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读、学、评三个环节都关联了这个话题,形成一体驱动。这个交流、探究的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文化知识的机会,又引导探究未知的文化知识,同时,“交友”也是初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就融合了展示知识见闻、调动求知欲及感兴趣话题三个元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阅读、表达、探讨、评价的热情。
(三)立足于素养统一逻辑
前面已经明确,“教—学—评”一体化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要达到三个环节在目标上的一致性,教师不仅是要将语言、文化、思维、学习力等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而且要特别注意三个环节教育逻辑的一致性。也就是要遵循建构主义理论,坚持学生为主体,强调学为中心,每个环节都统一在这个逻辑之下去组织。特别是评价环节,要改变教师单一主体的模式,组织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评价,这样评价环节就与教学环节一样具有了素养建构和素养导向作用。
因而,在阅读课的教学评环节,教师应通过问题引导、布设任务等方法为学生搭建参与学习和评价的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表达、研讨、自评、互评等自主学习活动。
例如,在上面案例中,教师并不是先安排学生阅读,然后检验学生是否准确读懂了文义,并给出结果性评价,而是在学生阅读前、中、后,依次抛出问题、任务,让学生自己去读、思、表达、讨论、探究和评价。如在读前,“短文阅读难度并不大,基本没有陌生词汇,但有部分是没有接触过的短语、词组或短句,你能不使用词典等翻译工具完成对这些内容的翻译吗?”引导学生自己去运用前后文推导法完成译读,从而发展其学习能力;在读后,“你认为Huang Hua如何与Jane成为好朋友的?怎么聊的?聊了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假设、推理,从而发展其文化素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能力;最后,引导学生主体评价,“你认为小明翻译短文完全正确吗?你有什么修改建议?”“你认为小明所假设的对话内容合理吗?能使他和Jane成为好朋友吗?你有更好的设想吗?你觉得还有哪些话题可以更好地增进双方友情?”通过学生参与评价,进一步强化学生素养发展意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其核心素养综合发展。在阅读及学习、探究、评价等环节,教师都没有直接给学生讲授答案,也没有直接对学生的阅读、学习结果进行单方面点评,而是用问题“搭台”,让学生“唱戏”,以学生自主建构素养为统一的逻辑。
(四)跳出课堂的物理概念
文章探讨的是阅读课教学,但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的阅读课,不能将“课”理解为教室物理空间意义上的“课堂”,而是要跳出物理空间概念,将教室、课下、校外等场所都视为阅读学习活动的空间,形成立体的课堂空间结构。理由是,“教—学—评”一体化是统一于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和逻辑的,所以,大量采用了学生主体、丰富多样的与阅读相关的学习活动,而不是简单的学生读、教师评。比如,学生合作交流、师生互动、数字化探究、文化交流以及游戏、表演、评价等。这些活动的共同特点就是比较消耗时间。教室中、课堂上几十分钟不可能满足学生参与的需求,所以,只能是部分学生参与,这就失去了教育的公平性,也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教—学—评”一体化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双减”所创造的条件,组织学生在多个空间展开学习活动。如将合作交流、学法探究、主体评价、游戏表演等活动安排在课后托管时间,使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此外,由于减负后学生在校外有充足时间精力,可将文化探究、拓展阅读等活动安排在校外。比如,“加拿大有哪些著名的景点、文化习俗”这个任务,让学生在家通过电脑网络去搜索资料并自主阅读。
三、 结论
综上所述,英语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是课标提出的要求,其意义在于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更高质量发展。“双减”政策出台,为实践英语阅读课“教—学—评”一体化提供了新环境、条件,教师应在综合把握“双减”背景、学生学情、一体化教学目标和内涵的基础上,组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课,重点关注几个策略:在主题语境下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全过程、多方式驱动学生参与阅读学习活动的热情;目标一致定位于核心素养,各环节一致遵循主体建构逻辑;充分利用“双减”环境条件,组织学生在多个空间、采用多样方式展开阅读相关系列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高旭阳,马玲.赋能与深耕:初中英语阅读课型构建与实施[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3(3):12-16.
[2]陈建阳.“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评整体质量提升路径探究[J].成长,2023(11):142-144.
[3]朱瑶.“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策略[J].天津教育,2023(19):111-113.
[4]叶谋辉.拓展读写结合,创新英语阅读——“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3(8):117-119.
[5]姚娜.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3(5):73-75.
[6]万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3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