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字学知识趣化初中语文汉字教学策略研究

2024-12-14 00:00佟香莲
考试周刊 2024年43期

摘 要:文章抓住初中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将比较通行的文字学理论转换成他们易于接受的语言,力求在活的语言运用中、在有趣味的语文活动中,通过充满智趣和谐趣的讲解,让学生在感受汉字独特魅力的同时,激发他们破解汉字密码、主动掌握汉字的乐趣。

关键词:文字学知识;趣化;汉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3-0030-04

汉字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代代心口相传的文字密码。当前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解释字词时,只简单地说某个字、词是什么意思,把字义、词义强行灌输给学生,或者让学生利用注释、工具书等解决,没有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内化到自己心里,变为语言修养的一部分,而只是浮于表面,应付考试。从短期来看,教师似乎节约了生字词教学时间,但从长期来看,学生失去的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这有悖语文教育的初衷。文章选用一些能与初中语文教学结合的文字学理论,如汉字形体演变、六书理论、词义的发生及演变规律等,以激发学生探究汉字的兴趣,培养热爱汉字、传承汉字的情怀。

汉字是集音形义为一体的表意文字,这也就决定了汉字教学应立足于字形,由形及义。如果舍本逐末,仅死记读音和字形,而放弃了字形和字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会导致在学生在生字理解和应用上的机械死板。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在初中阶段加强汉字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且符合语文本身的学习规律,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汉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一切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对汉字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7~9年级“阶段目标中”对初中识字与写字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二是写字姿势正确,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欣赏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意识到汉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各种针对汉字教学状况的专著和论也层出不穷。主要包括识字方法运用研究、汉字理论、汉字文化、汉字审美方面的研究等。这些研究中的大多数都从理论角度出发探讨学生在初中阶段识字、写字过程中所遇到的书写、识记以及文化素养的培养问题,从理论角度提出解决办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驱力。如果语文教师能像导游一样挖掘汉字中固有的文化积淀和趣味因素,通过生动形象的分析,让字成串、成场,变成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引导学生游览文字学的知识迷宫,一定能大大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究汉字真谛的浓厚兴趣。

一、 展示汉字演变,讲述汉字故事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在学习《〈论语〉十二章》时,学生总是将“学而不思则罔”的“罔”字的外面偏旁写成“门”字,今年笔者将“罔”字的文字演变出示给学生,学生发现它的本字是“网”,笔者趁机问学生:“网”是用来干什么的?学生说是捕鱼的,笔者继续追问:“捕鱼的网能不能有个缺口呀?”学生说不能,有学生说容易出现漏网之鱼,经过这样一番共同探究,学生就牢牢记住了“罔”字的正确写法了。

又如,在教授《活板》一课时,学生不太理解“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的“唇”字,笔者出示《释名·释形体》中对唇的解释:唇,缘也,口之缘也。这样学生对刻字胶泥的厚度就有一个形象的认知了;在教授“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的“冒”字时,学生无法理解这里的“冒”字怎么会是“覆盖”的意思,笔者将“冒”字的字源演变出示给学生,学生通过形象的字形图片,看出“冒”字的上面像一个帽子似的盖在眼睛上,那么“冒”就有了“覆盖”之意,跟现在的“冒出”等意思相反。

在教授朱自清《背影》这一课生字词时,有“狼藉”这一词语,经常有学生错写成“狼籍”,笔者跟学生讲《说文解字》中提到“藉”从艸,耤聲。“籍”从竹,耤聲。形旁表义。“狼藉”是乱七八糟的意思,这跟狼的习惯有关系,狼的警惕性很高,在它出门觅食前会将草窝弄得乱七八糟,来迷惑猎人和其他动物。所以,狼藉的“藉”只能写作草字头,而不是竹字头,这么一讲,学生就再也不会错了。再比如,“虐”字,经常有学生记不住“虐”下面的字符应该向外还是向里,笔者在《说文解字》里找到,“虐”字“从虍爪人,虎足反爪人也。覆手曰爪。虎反爪鄉外攫人是曰虐”,于是跟学生讲,虎爪向外伤人是“虐”,如果虎爪向内就变成自虐了,如此,学生就记住这个“虐”字的正确写法了。

部分学生会将“沓”和“杳”混淆,课堂上,笔者出示两张字形演变图,根据字形给学生讲解“沓”是会意字,甲骨文的字形由上面的“水”和下面的“曰”组成,“曰”是说话的意思,所以“沓”的本义是说话多得像水流,滔滔不绝,引申为重复。成语“纷至沓来”就是形容人或物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杳”也是会意字,甲骨文的上部是树木,底下是日,表示太阳已经落下去,天色昏暗之意,小篆的字形与甲骨文基本一样,隶变之后开始写作“杳”。《说文·木部》:“杳,冥也。从日在木下。”由此可知,“杳”的本义是昏暗,再由昏暗引申为极远,由极远又引申为寻不到踪迹,成语“杳无踪迹”就是这个意思。这样讲下来,学生发现两个字根本就没有共同点,再也不会混淆它们了。

由文字到文学再到生活,抓住典型汉字讲述汉字里的故事,不仅让学生提高了对这一个汉字的辨识度,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其他汉字故事的兴趣,不知不觉他们的语文素养、文化自信也得到了提升。

二、 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游戏活动

信息时代的初中生学习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的能力已经不亚于教师,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等媒介促进语文学习也成为语文教师的一个新课题,笔者的原则是宁缺毋滥、精致而有趣。如组织学生观看《汉字五千年》《汉字听写大赛》等节目,了解汉字起源与流变,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近期笔者在班里开展的“说文解字之星”活动一改过去利用课前3分钟时间进行现场讲解的方法,让学生利用周末等课余时间将自己所要讲解的内容拍成微视频,时间严格控制在3分钟以内。这样不仅能解决学生因怯场声音小、把控不好时间的问题,还能利用他们的兴趣,加深他们对生字词的掌握。实践证明,学生对这样的形式很感兴趣。此外,还推荐学生看一些有关文字方面的小文章或做一些小测试题,如“章黄国学”微信公众号上推出的“中秋佳节,在汉字中一同赏月”“一份很坑的甲骨文测试题”“中文词汇量测试”等,吸引学生爱上汉字、写好汉字,使其主动探索汉字背后的故事。

游戏在美学中是指一种超功利的自由的审美状态,是人在有限的现实中对超越现实的无限的追求。无论是大人还是孩童都喜欢游戏。如何把生字词教学变成像游戏一样充满智趣,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笔者一直在思考并不断尝试。如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字历史中,由于时代不同,所用工具不同,写法的不同等,出现了很多的字体,例如,甲骨文、金文、简牍文字、大篆、小篆、鸟虫书、隶书等,还有蝌蚪文、悬针、垂露等。笔者请学生寻找身边的字体,有学生说现在的印章中有的还保留篆书,一些名胜古迹也保留了相关的字体,如泰山上的历代题字等;还有学生提到一些碑刻铭文上也有保留。笔者还和学生玩了一个小游戏,当时恰逢学生交100元社会实践费,在收之前笔者对学生说,现在你手上的百元纸钞上也有小篆,你能找到并认出吗?很快学生就在纸钞上找到了一个印戳,但基本认不出来写的是什么字,后来在笔者的提示下,他们认出了全部。

有时为了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用词的精确和妙处,以及其所包含的艺术美、情感美和哲理美,笔者会在一篇文章中找出几个极富有表现力的字或词语,这些词往往来自课后生字词。之后,通过泛化类比、填空补缺等游戏方式,指导学生体会在遣词造句中因字形而带来的不同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偏爱使用各种有趣的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各方借鉴并积极思索下,笔者实施过一系列活动。如书写方面开展过的有“母亲节用小篆给妈妈写祝福”、课后生字词听写大赛、硬笔书法比赛;演讲类的有“说文解字之星”,这是笔者近期正在组织的一次活动,具体操作是先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组,每组5人,每组由一位学习能力不错的学生做组长,第一轮比赛是8个小组长先进行。提前一星期跟要演讲的学生说好在规定课文后面的生字词中找一个自己感觉比较容易写错、混淆或不理解的字,利用《说文解字》或网络写出它的小篆写法,根据笔者讲过汉字分析方法,记住这个字的字音、字形、字义,最后用它造个句子。所有要讲的内容拍成微视频,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这也是为了避免现场演讲出现时间拖沓的问题。表演类的有“中秋主题班会”“戏曲大舞台”等,笔者认为学生咬准字音、声音响亮也是深化生字词学习的一种方式。所以,笔者还利用班会时间开展过“网络新词之我见”讨论会。进入初三,笔者开始在班级推行《班级史记》,班上每个同学按照学号顺序做当天的记录者,一起记录初三奋斗的美好岁月。在这些趣味横生的语文活动中,学生开阔了视野,找到了语文学习的新路径。

三、 丰富综合实践,拓宽语文场域

语言文字是鲜活的、跳跃的、舞动的,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就有多宽广。渐渐地,笔者不再局限于课堂,开始借着学校内外的每一次活动和校园广播、文学期刊、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来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借着学校开展校本课程的春风,笔者开设了“与四时合其序之春读《诗经》”的校本课,天地之间都是课堂,除了在教室里吟诵,笔者还会带着学生走出校园,来到公园、来到山坡上、来到小河边等,去尽情诵读,每一期都会有学生写学习体会,并以“美篇”的形式展现出来。比如,参加校本课的某同学在她的学习体会中这样写道:“无论《蒹葭》还是《桃夭》,今天这堂课我都是无法忘记的,感谢两位老师的教学,我似乎爱上了《诗经》中那唯美纯洁的句子。‘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细细品味这两句诗,隔着时间的尘烟,我似乎能感受到古人的款款心曲,不强求,不苛责,却那样美,那样动人。”

在学校举办的诗词大会中,笔者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精心挑选的古诗词中,把易错、难记的字词加粗标红,有的还提供这个字的小篆写法,为参赛选手准备了一份“绝密内参”,为选手的精彩表现保驾护航。同样,在区组织的汉语活动周活动中,这份“绝密内参”也为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基础。这份“绝密内参”在中考前夕经过改良后发到了每一位初三学生手里,为他们取得理想成绩奠定基础。

在学校组织的爱心义卖活动中,学生利用汉字的巧妙变形,精心设计了有趣的汉字宣传,成功吸引了老师和学生的注意,收获颇丰。在学校组织的艺术节和运动会上,班级学生都能把汉字运用其中,如将“4”写成飘逸俊美的隶书“肆”,做成班级徽标放在班服上面,尽显青春个性之美。

文字从来都是传情达意的最好信物,初二年级学生正处青春期,笔者让他们回家找到一张自己幼儿园时期的照片,并用一个汉字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最后在母亲节、父亲节这两天分别写一首小诗送给爸爸妈妈。此次活动引发了学生无限的感慨,对父母更多了一层体谅与理解。在初三后期,为了鼓励学生冲刺中考,家长参与到了班级的管理中。为了表达谢意,每次都有一名学生负责给到来的家长写出几句心里话,而这几句心里话就是该家长的孩子所写,并送上一朵百合花,家长们非常感动。临考前,笔者请家长们配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每人自拍一段1分钟内的短视频,不愿出镜的可以用手写文字呈现,最后我把这些视频和文字制作成了一个微电影,作为孩子们走上中考考场的最强动力。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自文字至文章》中提到:“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教师教授学生生字词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让学生考试会考,题目做对,而是应该站在欣赏美、传承美的立场上来看待生字词教学。教师运用渗透美学和历史感的方法教学生生字词,学生会不自觉地对汉字心生敬意,知道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是智慧的积累和岁月的沉淀,在下笔时就会多一层慎重与思考。

展示汉字演变、运用信息技术、丰富综合实践是笔者自己在汉字教学中的实践,实践证明,在运用了以上汉字教学策略后,学生作文簿上错字错词少了很多,书写作业会自觉注重准确和美观,学生加深了对汉字的情感,感受到了汉字的温度,主动丰富词汇,写作和表达均得到了一定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蒋国才.文字学知识在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3(5):19,4.

[3]唐兰.语文教师应该有一些文字学的常识[J].文字改革,1961(12):19-20.

[4]覃冬生.汉字字理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5]郑晓春.从汉语的美开拓语文教学[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

[6]王宁.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0(3):169-178,207.

[7]蒋荣魁.初中字词不妨这样来教[J].语文教学通讯,2020(5):29-30.

[8]李逵,金天田.论新课改下的初中字词教学[J].学语文,2021(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