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性别刻板印象;全面发展;自我意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35-0030-04
【活动理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评价自己”是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初中阶段是性别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对性别角色的认识往往较为刻板,认为男生、女生的特点是单一的、两极的。这种僵化的性别刻板印象不仅约束了他们的行为模式,限制了个人的发展,还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因无法达到性别角色期待而烦恼,如个别学生被贴上“女汉子”“娘娘腔”等性别标签,造成学生自信心缺乏,甚至自我意识水平降低。
心理学家曾对两千多名儿童做过调查,结果发现,过于男性化或过于女性化的孩子,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一般比较局限,综合学习成绩不理想,偏科严重,缺乏想象力。而兼具男性和女性气质的孩子则表现出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全面发展,在成年后既独立又合作,既果断又沉稳,既自信又谨慎,社会适应能力强。
因此,本节课帮助学生了解性别刻板印象及其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接纳自我的性别角色,全面发展自我。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性别刻板印象的含义,理解其负面影响。
2. 情感目标:感受与认识男女生的特点是共通的,而非以性别为界限泾渭分明,优秀的特质是每个人都要培养的,不应有性别之分。
3.行为目标:理解男女生性别特点的丰富与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活动重难点】
理解优秀的特质是每个人都要培养的,不应有性别之分,进而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
【活动方法】
分组讨论法、故事体验法。
【活动准备】
“男生”卡片、“女生”卡片、“男女亦可”卡片、“性别特质”词语卡、空白卡片、磁力贴、课件。
【活动对象】
八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阶段:蒙面猜猜猜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与性别相关,主题是“多样你我他”。从出生开始,我们的性别就有了男女之分,家庭、学校、社会对男生和女生有不同的认识,似乎性别不一样,个性也该不同。事实果真如此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谈一谈性别,说一说我们对性别的认识。
教师在课件上呈现两个人物的简单介绍。
人物一:他来自澳大利亚;他的特长是缝纫;他痴迷于缝制泰迪熊。
人物二:他是北大学子;他大四参军;他曾远赴亚丁湾参加海上救援。
师问: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请同学们凭直觉快速猜测他是男生还是女生,为什么?
生1:人物一应该是女生,她喜欢缝制,缝制泰迪熊需要心灵手巧。
生2:我认为第二个人是男生,参军需要强健的体格,参加海上救援也需要勇气和胆识。
师:赞同他们观点的学生请举手。
大部分同学都举手表示赞同。
师小结:在同学们心中,男生有男生的样子,女生有女生的特点。老师先卖个关子,暂时不揭晓答案,看看大家心中男生和女生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让学生初步意识到自己对男生和女生的性格、职业、特长等有固定的认识,也为引出下一个活动奠定基础。
二、转换阶段:性别特质我来想
教师提前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六人小组,将“性别特质”词语卡和空白卡片(每个组五张)发给学生,并且在黑板上贴上“男生”和“女生”标签。
请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哪些词语可以描述男生,哪些词语可以描述女生。
每个组写五个词语,写在空白卡片上。注意:每张空白卡片写一个词语,可以参考词语卡,也可以写其他描述男生、女生的词语。
词语卡内容:
文静、体贴、数学好、聪明、坚强、自信、温柔、大胆、依赖、强壮、果断、活跃的,内向、善良、正直、不服输、细心、勇敢、整洁、不能哭、阳光、开朗、语文好、粗心。
以上词语来源于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课“青春的心弦”,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增添和修改了一些词语。
1~4组小组成员写表述男生的词语,5~8组写描述女生的词语,写完快速派一名代表张贴到黑板上。同性别之间的词语不能重复。张贴后的词语见图1。
师:我们来观察一下黑板上这些词语,描述男生和女生重复的词语有几个。
生:两个,聪明和乐观。
师:这两个词语既可以描述男生,又可以描述女生。我们先把这两个词语移到旁边。
师小结:在这么多词语中,只有两个词语是相同的,看来在同学们心中,男生和女生的个性特质差别很大。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揭晓“蒙面猜猜猜”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参考词语卡引导学生写下对男生、女生的个性特质的理解,展现出生活中我们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为下面的讨论反思作铺垫。
三、工作阶段:多样男生、女生
(一)“蒙面猜猜猜”结果
教师揭晓“蒙面猜猜猜”活动答案,并带领学生了解这两个人的故事。
教师讲述坎贝尔的故事,播放有关宋玺的视频。
人物一:坎贝尔,男生。他是澳大利亚的一名中学生,痴迷于缝制泰迪熊。有一年,圣诞节前夕,妈妈带着坎贝尔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孩子,给每个人送了一束花。坎贝尔对妈妈说:“其实我们应该买玩具送给他们。”妈妈说:“玩具太贵了,我们家的经济水平负担不起。”于是坎贝尔决定自己缝制泰迪熊,四年间,他陆续制作了1300多个泰迪熊,并且送到了世界各地正在遭受病痛的孩子们的手里。
人物二:宋玺,女生,201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院。小时候部队大院的生活经历,以及父辈的影响,在宋玺心中悄悄埋下了想从军的种子。2015年,大四时,她报名参加海军,从军梦终于实现。北大才女一转身,变成了一名海军战士。她在军队里刻苦训练,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最终以训练全优的成绩进入海军陆战队,一年后被抽调参加亚丁湾海上救援任务。
师:了解了他们的故事,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大家的猜测和他们的实际性别不一样?
生3:我们都觉得男生勇敢,女生细心。
生4:我们对男生、女生的认识受到了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师:第二个问题是,他们身上有哪些特质导致我们猜错了他们的性别?这些特质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生5:坎贝尔细心、善良、心灵手巧,向世界传递了很多温暖和关爱,受到很多人的喜欢。
生6:宋玺是一个坚强、勇敢、不服输的人,这些特质让她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陆战队员。
师:第三个问题是,他们的故事对我们塑造个人的个性和形象有什么启发?
生7:做真实的自己,不拘泥于他人或社会的期望。
生8:破除性别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学习异性身上的优点。
师小结:人们对性别角色的固定认识就是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代表了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看法,僵化地将某些个性特质归类为男生或者女生所有,这种归类方式是单一的、两极化的,会限制个人潜能的发挥。但就如坎贝尔和宋玺一样,拥有丰富多样的特质会让人们更优秀。
设计意图:通过坎贝尔和宋玺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意识到,性别刻板印象会让人们出现认知偏差,丰富多样化的特质让人们更优秀。
(二)性别特质我来说
教师在黑板上贴一个“男女亦可”的标签,贴在“男生”标签和“女生”标签右侧(见图2)。
师:请你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黑板上张贴的这些词语,有哪些是你想移动的,哪些是你想删除的,为什么?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学生移后的词语见图3。
生9:把“有勇无谋”和“不能哭”删掉,因为只有少数男生有勇无谋,并不是所有男生都这样;哭泣是一种宣泄情绪的方式,男生、女生都可以哭。
生10:把“数学好”和“语文好”移动到“男女亦可”,我们班就有数学成绩特别好的女生和语文成绩特别好的男生。这说明学好这两门科目与个人的兴趣和努力程度相关,与性别没有太大的关系。
生11:把“坚强”“自信”“勇敢”“善良”和“不服输”这些词语移到“男女亦可”,这些都是美好的心理品质,男生、女生都要这样。
生12:把“细心”和“体贴”移动到“男女亦可”,坎贝尔就是这样的男生,这是优点,男生、女生都可以做一个细心和体贴的人。
生13:把“文静”和“内向”移动到“男女亦可”,我身边就有文静、内向的男生。
师小结:男生、女生的个性特质(内向、外向;粗心、细心;文静、活泼等)受教育、家庭环境、性别角色期待的影响,但是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异,即使有差异也是因人而异,并非因性别而异。因此,不能片面地认为所有女生都文静、细心,所有男生都活泼、外向,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
优秀特质是每个人都要追求和培养的,不应有性别之分。心理学家曾对两千多名儿童做过调查,结果发现,过于男性化或过于女性化的孩子,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一般比较局限,综合学习成绩不理想,缺乏想象力。而兼具男性和女性特质的孩子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成年以后社会适应能力强,事业更成功。
所以,无论男生、女生,我们都应该培养坚强、勇敢、善良等优秀的特质,成为更好的自己。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新增一个“男女亦可”的标签,学生通过移动和删除词语,打破他们对性别的偏见,并且让学生意识到内向、外向等个性特质并无太大的性别差异,美好的心理品质是每个人都要追求和培养的。
四、团体结束阶段:性别不是边界线
播放视频《性别不是边界线》。
(视频来源于《中国妇女报》在2021年的三八妇女节发起的主题活动,该主题活动旨在打破性别刻板印象。)
附音频内容(部分):
为什么要分性别来评价?为何我们要求一个有力量的女性必须像个男人?为何男性没有脆弱的权利?
像个女孩一样,不是赞美,而是贬低?
温柔、善解人意、顾家、整洁……
这些美好的品质为何是女性专属?
独立、勇敢、坚强、打拼事业……
这些事情难道只有男性才能做到?
女人要温柔?不对,是人要温柔;男人要坚强?不对,是人要坚强;女人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不对,是人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
结束语:性别不是边界线,偏见才是。不同的音符组成了动人的旋律,不同的色彩构成了美丽的画卷,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丰富而独特的个体,我们不要受负面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应做到刚柔并济,全面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总结升华本节课内容,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性别认知。
【活动反思】
八年级学生处于性别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常常按照对性别的固有认识发展培养自己,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发展。本节课是笔者准备的一节市公开课,备课和磨课前后经历了四个月的时间,期间得到了教研员、心理中原名师和多名心理教师的指导。上课过程流畅,各环节过渡自然,学生触动很大,课堂参与度高,师生互动精彩。有一次下课后,一名女生对教师说:“因为我长相和行为方式像男生,常常被孤立和嘲笑,很自卑。但经过这一节课,我学会了做真实的自己,不再害怕别人类似的评价。”
本节课有三个亮点:(1)课程选题新颖,话题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中的困惑,通过活动体验,学生自助互助解决了问题,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奠定了基础。(2)课程活动循序渐进,课程设计流畅,先通过“性别特质我来想”环节让学生意识到了自己对男生、女生的认识受到了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然后再通过“性别特质我来说”活动,也就是移动或删除描述性别词语,帮助学生打破性别偏见,树立全面发展自我的意识。课程的两个主活动相互呼应,效果良好。(3)每一项小活动的目标都是具体、明确的,实施中好操作、易实现,学生们获益匪浅。本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参与意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精神。
本节课谈论的话题与学生息息相关,学生都很感兴趣。在“性别特质我来想”环节,班级有学生贴了一些贬义词语,因此在本环节需要教师提前和学生约定好不写侮辱或贬低他人的词语。另外,学生打破性别偏见不是仅凭一节课能够解决的,需要开设更多的家长、教师课程,减少因负面性别刻板印象传递带来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冯继有. 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指南[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2]赵琳,李妮,乙姗姗. 初中心理健康教材[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编辑/张国宪 终校/黄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