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清在太行山

2024-12-13 00:00:00聂广涛
友声 2024年4期
关键词:艾黎白求恩凯瑟琳

明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国际主义战士乔治·何克诞辰110周年。当我们回首往事、展望未来时,有一连串光辉的名字总是闪耀在我们的眼前。他们是新西兰护士凯瑟琳·霍尔(中文名字何明清)、加拿大医生白求恩、英国的乔治·何克。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是,抗日战争时期,他们曾经在同一个地区,与中国人民共同度过了难以忘怀的战斗岁月。这个地方就是太行山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2016年5月初,我怀着对故人和抗日老根据地的崇敬心情,专程来到河北省曲阳县北宋家庄,进行了一次短暂的访问。我的主要目的是亲自了解一下新西兰国际友人凯瑟琳·霍尔在抗日战争期间冒着生命危险,把八路军急需的药品、医疗器械、电讯器材,从北平运到根据地,为八路军伤病员和当地群众服务的故事。我还想看看她救活身患重病的英国友人乔治·何克并引导他走上抗日道路的地方,亲耳聆听当地群众讲述不同国度的人在这里团结一心、共同抗日的伟绩。

1922年,凯瑟琳·霍尔(何明清)来华前拍摄的照片。

从保定出发驱车西行,经唐县去曲阳,大约两个小时。远远望去,有一座看似马鞍形状的小山,山下有一个村庄。沿着乡村公路,整齐地生长着一排杨树,一条不大的河,就在树边潺潺流过。陪着我访问的是保定市旅游局原副局长马保茹,她向我介绍说这座山叫莲花山,这条河叫通天河。莲花山和通天河之间,被挟着的这个狭长的村庄就是宋家庄,确切地说是北宋家庄(附近还有一个南宋家庄)。别看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当今却吸引着许多国际友人到这里参观访问。这是因为在抗战时期,新西兰的女护士凯瑟琳·霍尔在这里开办了一个教堂诊所。她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助抗日军民,经常给八路军的白求恩大夫送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电讯器材。她的事迹,十分感人、令人敬仰。

当我们下车后沿着乡间土路徒步进村后,一座小学校展现在我们面前,举头望去,看到在学校大门的横匾上写着:“河北省曲阳县邓家店乡宋家庄何明清小学校”。我们刚要进入校门,一群刚下课的孩子们欢腾雀跃地跑了出来,就像见到亲人一样,围着我们欢笑、呼喊,在我的手机镜头前做着鬼脸抢镜头。他们活泼可爱的样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进入校门后,在教学楼前面的操场上,有一座汉白玉的何明清塑像。她头戴护士帽,身披大衣,左手托着药箱,右手持电筒,身边还有一只大狼狗。马保茹向我介绍说,这就是凯瑟琳·霍尔。她1923年来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做了许多工作,与当地军民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为便于工作,她起了何明清这么一个中文名字。这座塑像形象地再现了当年何明清的战斗生活。在塑像的黑色大理石底座上,我看到聂荣臻司令员书写的题词“救死扶伤,忘我献身,支援抗战,青史永存”十二个大字。旁边的署名是“纪念新西兰友人凯瑟琳·霍尔女士聂荣臻”。

正当我看得入神时,一位50多岁的村干部朝我们走来。马保茹向我介绍说,他叫冯民社,我笑着说那你就是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那年出生的吧。他笑着回答说:“没错,今年58岁了。”我们边走边谈,他向我介绍何明清在宋家庄的事迹。

因为宋家庄是抗日根据地县政府的所在地,经常要救助当地群众和前线转来的伤病员,何明清不分白天黑夜,总是随叫随到。每逢下大雨,平时潺潺流水的通天河,山洪下来,水位暴涨,齐腰深的河水也拦不住何明清的脚步。她总是把药箱高高举起,趟过这条河。聂荣臻司令员还把自己的大狼狗送给何明清,用以保护她安全出诊。

平时她经常为妇女普及卫生知识和简单的护理技术,在与当地群众相处中,她学会并熟练地掌握了当地方言,不论是大人和孩子都能与她亲切相处。遇到从战场上下来的重伤员,她还亲自护送他们到安国比较大的医院救助。为了给抗日根据地输送药品和医疗器械,她要通过敌人的多道封锁线,瞒过日寇的严密检查。每次她都是特意穿上教会的服装,手持英国护照,从容镇定,化险为夷。她的工作都是通过各地的秘密联络点,利用晚上夜幕的掩护,艰难地进行,她完全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是一位表面柔弱、内心刚毅的伟大女性。

1938年12月,作为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的白求恩大夫和他的医疗队随聂荣臻司令员辗转来到唐县军城镇和家庄,他听说有位新西兰护士在唐县牛眼沟和曲阳宋家庄设有教堂诊所,在附近很有名气。白求恩就想方设法与何明清联系。好长时间没有同讲英语的人见面了,双方在交谈中自然多了几分亲切感。由于八路军奇缺药品和医疗器械,白求恩就直截了当地请她给予帮助。经过认真考虑后,何明清答应了白求恩。白求恩在自己的英文日记中写道:“我遇到了一个天使。”此后,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截至1939年秋,何明清来往于北平30多次,把各种药品、医疗器械、一些电讯器材送到晋察冀边区,有效支持了反击日寇扫荡,救助了八路军伤病员和当地群众。

何明清还把在北平协和医院一起工作过的护士郭庆兰和几名以前的学生,从北平带到晋察冀,参加白求恩的医疗队,直接投入到抗日卫生队伍中来。郭庆兰在她的回忆文章中说,是何明清引导她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白求恩逝世后,印度援华医疗队的医生柯棣华接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院长。在共同的工作中,柯大夫与郭庆兰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唐县葛公村喜结良缘。

何明清支持八路军的事情被发现后,日本侵略者对唐县、曲阳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烧毁了何明清在唐县牛眼沟和曲阳宋家庄的两个教堂诊所。所幸当时她在北平,没有遭遇到人身伤害。日本侵略者气急败坏地把她赶走。她到香港后,何明华带着她拜访宋庆龄先生,何明清汇报了晋察冀边区缺医少药的情况。由于参与了中国抗日战争,何明清违背了圣公会不得参与抗日工作的约束而被教会除名。宋庆龄介绍她参加中国红十字会,在短暂的休息后,她随宋庆龄组织募捐的医疗车队,经越南进入中国,行程历时6个多月。到达石家庄附近后,她终因积劳成疾。病情严重的何明清被八路军送至西安朋友处治疗,病愈后返回新西兰。

1960年,何明清应中国政府邀请来到中国,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11周年庆典,参加了国庆观礼。此后,在艾黎和马海德的陪同下,她前往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向当年并肩战斗的白求恩大夫献鲜花,表达了对昔日战友的敬意和怀念。

1970年4月3日,何明清在新西兰哈密尔顿逝世,享年74岁。遵照遗嘱,她的骨灰运回中国,一部分播撒到宋家庄的莲花山上,另一部分安葬于曲阳县烈士陵园。

冯民社把我们领到半山腰,指给我们看播撒骨灰的地方。他还补充说,本来还可以往更高处撒播,但是,那天下起了大雨,不能再往山上走,就撒到这里了。现在,在莲花山更高处的山顶上,建起了一座五角亭,表达对这位新西兰友人深切的怀念。

我这次专程来宋家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在这里,何明清救了英国人乔治·何克的命。2015年9月,我应邀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在此期间,我有幸见到了从英国来的菲利普·霍尔,他是何明清侄子的小儿子。我们谈起他的姑奶奶的抗日故事和救助何克的情形,他告诉我,会后就要去保定找马保茹同他一起去宋家庄探访。我听了这个信息后,心里好纠结,因为我还没有去过!在某种意义上说,凯瑟琳·霍尔也与我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在抗战时期,何克收留了我,救助抚养了我,使我这样一个瘦小多病的战争孤儿得以生存下来。假如没有何明清对何克的救助,这后来的事情都不会发生!我从小就生活在何克和艾黎身边,听艾黎讲过何明清救助何克的故事。受菲利普·霍尔的启发,我下决心要亲自去一趟宋家庄,亲眼看看这个不寻常的村庄,亲自了解他们当年战斗生活的艰辛。

1938年6月下旬至7月初,何克在延安访问三周。这是在史沫特莱的帮助下促成的。他对延安的生活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8月回到汉口后,又是史沫特莱介绍他认识艾黎。同年10月,汉口失守,何克继续留在那里,为英国《曼彻斯特卫报》撰写文章,揭露日军野蛮轰炸,造成大批难民流离失所、四处逃难的侵略暴行。恼羞成怒的日军当局强行将他赶出汉口,用飞机把他运到上海,后来又用轮船把他运到日本。

被日军强行驱逐出中国后,倔强的何克又经过朝鲜、东北回到北平。这次他要到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亲身参加八路军前线实际抗日工作。途中,他患了伤寒,全身发冷,发着高烧,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在曲阳高门村的一个小旅店里,他巧遇从北平运送药品经过此地的凯瑟琳·霍尔。霍尔对他进行了救治后,用毛毯把他裹起来,把仍在昏迷中的何克带到了宋家庄。

通过霍尔的精心治疗,何克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何克住在宋家庄养病一共6个星期。在此期间,他听霍尔讲述日军经常扫荡根据地的野蛮暴行,亲眼看到抗日军民奋不顾身抗击日寇的战斗。广大群众生活疾苦、没吃没穿的景象,给何克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学会了许多抗战歌曲,每当唱到《游击队之歌》中“没有吃,没有穿”时,他总是深情地用低沉的声音慢速唱出,眼睛里充满泪水,接着用激昂的高音唱出:“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如果敌人要抢占去,我们要和他拼到底!”

何克在经过霍尔的治疗后,不仅身体战胜了疾病,在思想深处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把这位新西兰女护士当作是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榜样。这里成了何克献身中国抗战事业的新起点。聂荣臻司令员派人专程来接何克去太行山根据地采访考察。他先后去了阜平、武乡、榆社等地,同聂荣臻、朱德等领导见面,交谈抗日见解。他还应约参加群众大会,发表抗日演说。在1939年5月出版的《晋察冀画报》创刊号上,登载了沙飞拍摄的5幅照片,真实地记录了何克在晋察冀的情况。在山西武乡八路军总部纪念馆,还存放展出着何克在八路军总部工作时使用过的英文打字机。何克在太行山根据地期间,按照八路军最高领导朱德总司令等领导的建议,从太行山回到陕西宝鸡协助艾黎开展工合运动,从战略物资上支援根据地的持久抗战。是何明清引导何克踏上抗日的征程,并且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何克在他所著《我看见了一个新中国》一书中,第一章就把他在这里的经历和感受向世人做了介绍,让人们看到了一缕新中国的曙光。

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英国白金汉宫女王的国宴上,高度赞扬了何克并表示,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英人民的友谊。

1960年9月,何明清作为新中国的客人,被邀请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在这期间,居住在北京的路易·艾黎同她进行了比较细致的交谈,霍尔详细回忆了当年救助何克的经过。后来何克的母亲又把何克寄回家的一些信件和文章赠送给艾黎。根据何明清的口述和何克母亲寄来的资料,艾黎写了一本书,专门介绍何克在中国的事迹。1967年,此书在新西兰的奥克兰市出版,书名是TheStoryofGeorgeAlwinHogg。1984年,对外友协的段津同志将此书翻译成中文,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书名为《从牛津到山丹——乔治·何克的故事》。书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何克成长为革命战士的经过,其中在太行山的曲阳县、武乡县的经历对于何克是极为重要的。霍尔不仅救了何克的生命,还向他介绍根据地对敌斗争的情况,引导何克和中国人民一起战斗。在晋察冀根据地,聂荣臻、朱德总司令多次与何克亲切交谈,对他影响极大。中国的全民抗战是一个大熔炉,经过在八路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几个月战斗生活的实际锻炼,何克从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稚嫩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国际主义抗日战士。在这本书的序言里,艾黎写道:“在八年抗战的漫长岁月里,对于乔治·何克来说是度过了整整的一生。由中国革命的鲜血和激情浇灌的一棵幼小的树苗,长成了坚实的大树。”

冯民社同志领着我们沿着村中的小路,往播撒何明清骨灰的山上走去。一路上,凡是见到我们的村民都同保茹打招呼。她还坐在他们之中,攀谈家常,情同家人或老朋友。因为这30多年来,保茹同志多次陪着外宾来此访问,还与新西兰的汤姆·牛纳姆先生一起设计了在宋家庄何明清小学的何明清塑像,创建了红色之旅系列线路,参加了何明清工合卫生诊所的重建等。

我们围坐在撒有何明清骨灰的莲花山半山腰,远望山顶的五角亭,回顾宋家庄当年的战斗岁月,共同缅怀了何明清、白求恩、何克这三位来自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的外国友人。正是宋家庄的战斗岁月把他们的一生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凝聚在一起。他们在同中国人民并肩抗战的斗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至今仍被中国人民所怀念。习近平主席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高呼“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正是对各国人民共同反法西斯战争并取得胜利的历史总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这将指引我们迈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宋家庄莲花山顶的五角亭,就像一座闪亮的灯塔,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踏着他们的足迹勇往直前。

猜你喜欢
艾黎白求恩凯瑟琳
宋庆龄信任的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
儿童时代(2023年7期)2023-08-31 06:55:42
纪念白求恩
完美的鲨鱼
小读者(2022年23期)2023-01-16 09:03:48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08-24 07:35:14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11-19 09:50:06
云端恋人
浅析《呼啸山庄》凯瑟琳的人格特征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30
贾宝玉与凯瑟琳·恩肖的三角恋比较研究
像谜一样的父亲
像谜一样的父亲
意林(2012年10期)2012-07-05 02: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