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领驱动数字乡村 公益助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4-12-12 00:00:00
环球慈善 2024年8期

主讲嘉宾

四川庆禾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家林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陈家林分享了四川庆禾生态环境集团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所做的极具意义的公益项目,并提出未来在科技教育深度交流、达成两岸共建共赢的美好希望。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但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企业也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慈善捐赠、扶贫济困等公益活动,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陈家林分享了从脱贫攻坚至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四川庆禾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四川庆禾”)在每个阶段结合自身优势所做的公益项目。

公益助扶贫 科技保民生

脱贫攻坚阶段,四川庆禾最重要的任务是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切实解决问题,以饮水安全作为脱贫攻坚完成目标的重头戏,为凉山州当地老百姓捐赠了价值近3000 万元的饮水设施设备,为大约2 万名老百姓解决了饮用水安全问题,并提供免费维修、更换等服务。

当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乡村振兴、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乡村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渠道,而人工智能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经对700 余所中小学的统计发现,城市的中小学人工智能及科技教育覆盖率约为55%,乡镇学校的人工智能及科技教育覆盖率约为10%,专业科技教师人才储备约0.3%,兼职科技教师约2%。这些既制约着乡村学生科技素养的提升,也制约着乡村产业科技创新教育的发展。公益捐赠使得各地区可以发展科创竞赛类人工智能教育,对该地区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四川庆禾目前在四川、贵州及重庆等地帮扶约30 万师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技能,提高其创新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也能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夯实乡村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基础。

项目助力科技创新的现阶段成果

自2022 年起,中国致公党四川省委协同四川省科技公益发展基金会(原四川省科技扶贫基金会)共同发起科学家科技教育进校园公益活动,对国内各地区县级教育局、城镇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捐赠。公益项目从科教资金匹配、设施设备硬件的捐赠、创客教室的打造、师资的输送与培养、学生科技兴趣的引领、竞赛战队建立、比赛通道的开设、寒暑假高校交换生、两院院士牵手等多方面助力,为城镇及偏远乡村中小学生的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素养提供落地的帮扶。

目前,贵州、四川、重庆等地接受该公益项目捐赠及实施落地的学校有199 所。截至2024 年5 月,该项目累计援助建设资金及师资共同支出约1.3 亿元,助力学生参与科技创客类的学习课程约6.87 万人。

两岸共交流 合作促发展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多元化和多极化的格局,如何突破科技生产力的瓶颈,打破西方在科技板块对我国包括台湾地区的掣肘,是一个不得不提的课题。而通过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可推动台湾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高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

此外,两岸在科技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推动着两岸科技教育的共同发展,提升两岸在全球科技格局中的影响力。组织两岸学生开展科技竞赛,不仅有助于促进两岸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让两岸的学生能够相互学习交流和切磋。在学生科技交流的同时,也期待更多的两岸科技教师参与到活动交流中,共建教学资源库,互访教学活动,围绕科学教育的热点话题、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成果展示分享等展开深度交流,打造一个两岸教师互相学习分享经验的平台。

记者手记

科技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战略支撑,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需加强乡村科技人才培养,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政府、社会联动机制,完善课程体系,结合理论与实践培训。同时,激励科技人才下乡,提供政策、项目和荣誉支持,参与乡村治理,提升社会地位和吸引力,并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先进经验,提升国际化水平,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