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2024-12-12 00:00:00郁子牛
格言·校园版 2024年30期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重视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对此,在进行教学工作时,教师有必要落实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得两个板块互动融合、相互促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一、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阅读与写作是语言学习的两个核心技能,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语言材料和思想观点,为写作提供素材和灵感。同时,写作又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通过模仿、分析、评价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有很多优势。第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意图等,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第二,丰富写作素材。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优秀的范文,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第三,培养写作能力。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组织语言、表达思想、构建篇章结构等,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路径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不再是单一地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是注重两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

(一)加强课前预习,培养阅读兴趣

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述《草原》一文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你对草原的印象是怎样的?”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课文中哪些地方描写草原?”学生找出文本中描写草原的优美句子,进而总结出文本中的重点内容,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教授《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地球被污染的视频,如树木被大量砍伐、河水被工业污染等,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地球环境被破坏的严重后果。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地。通过这种讨论交流活动,学生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作用与价值,形成更加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观点,围绕“地球保护,从我做起”写一段300字的小短文。在这种氛围下,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结合生活实践,激发学生写作动机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在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具体情境当中进行阅读和写作。例如,在教授《青山不老》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收集有关“青山”的视频与图片,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进而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借助学生的描述,教师可以引出课文内容,让学生结合课文对自己的文字进行美化,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为其更好地进行写作奠定基础。

(四)引导学生想象,丰富写作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想象,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想象来丰富写作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例如,在教授《江南春》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位游客,身处在江南山水中,在游览完江南山水后,对其进行点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来写一篇作文,然后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认真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在桂林山水中的场景,最后再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点评,如“读完这篇文章后,你觉得作者写得怎么样”“如果让你来给这篇文章起一个名字的话,你会怎样起”等。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据自己的观察展开想象和描述。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进行课后评价,总结写作方法

在完成了阅读和写作教学之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课后评价,总结学生的阅读经验,同时对学生的写作方法进行指导。从整体上来讲,评价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导向性原则,即评价应有助于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方向,提高写作技能;激励性原则,即通过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科学性原则,即评价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针对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如命题作文、看图作文、日记等,教师需要制定具体的评价内容和指标。以下是几个主要的评价方面:第一,评价学生的作文是否紧扣主题,内容是否充实、具体、有深度;第二,评价学生的作文是否具有清晰的开头、主体和结尾,段落过渡是否自然;第三,评价学生的作文是否语句通顺、用词准确、表达生动;第四,评价学生的作文是否具有独特的观点和新颖的表达方式。

在进行写作评价工作时,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方法。第一,形成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写作过程、记录学生的写作表现、收集学生的写作草稿等方式,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持续、动态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第二,终结性评价。在学期末或课程结束时,教师可让学生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第三,同伴互评。学生在小组内互相阅读、评价彼此的作文,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错误。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在小学阶段,阅读和写作虽然属于不同板块,但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必须从根本上改变阅读和写作分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在写作中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