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和葡語教學 都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2024-12-11 00:00:00
澳门月刊 2024年12期

您認為澳門目前的英語、葡語的教學能力處於一個怎樣的水平,如何進一步提升?

澳門立法會高錦輝議員:澳門回歸祖國後,經濟迅速發展,慢慢由一座小城市發展成今天的國際都會。隨著外資企業的不斷湧入,英語的使用變得愈發頻繁和重要,其水準也因使用機會的增多而有所提升。同時,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整體教育水準的提升,使得對下一代英語教育的投入也隨之增多。因此,年輕一代的英語水準相比回歸初期有了顯著提升。

對學生的英語水準進行客觀評估,一些國際性英語測試或許可以為我們提供答案。若要進一步提升英語水準,英語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以我校為例,英語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並強調英語的工具性和實踐運用,力求緊密聯繫實際生活,體現時代特徵,反映社會發展。

為了驗證水平以及課程的成效,我校積極鼓勵學生參加IELTS測試。近年來,學生在IELTS考試中的成績穩步提升。以上一學年為例,共有167位同學報考IELTS測試,他們主要來自高二年級,成績中位數達到7分,其中78%的考生獲得6.5分或以上,59%的考生獲得7分或以上,11%的考生甚至獲得8分或以上,這些成績令人鼓舞,也驗證了我們英語課程改革的成效,證明了英語教學的品質。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徐杰院長:澳門的英語教學在本區域內表現良好,而因為特殊歷史背景和現實情形,葡語教學在本區域內更是鶴立雞群,表現超群。澳門中小學基礎教育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語言的多元性,也就是三文四語。這個判斷是就全社會而言的,各個具體學校因為不同的傳統,又在“英語教”與“教英語”以及“葡語教”和“教葡語”各有側重。這個多元性特點是件值得肯定的大好事,因為這符合澳門特定歷史傳統和現實需要。

當然,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前提下,我們還應該指出,不論英語教學還是葡語教學,都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具體說來,就是應該積極吸收世界範圍內相關學術研究的新成果,積極借鑒世界範圍內語言教學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改善語言教學的效能,這是應該做的,也是可以做的。

中西創新學院校長仲偉合教授:澳門作為國際化都市,擁有獨特的多語言環境,英語、葡語、普通話與粵語並行。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言,在澳門教育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尤其在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成為學生語言能力培養的重要內容之一。特區政府通過政策支持、師資培訓、優化課程等措施,推動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普及。

(一)關於澳門英語教學

(1)現狀

我認為目前公立與私立學校間英語教育資源差異顯著,部分學校如國際學校在師資、設施及語言實踐機會等方面占有優勢,存在資源失衡問題。數字資源繁多但缺乏統一平台,當前英語數位化教學資源種類繁多,包括線上口語評測、語音識別工具、互動閱讀平台等,但這些資源缺乏統一管理和整合,教師面對過多選擇時常感困惑,無法系統高效地利用這些工具輔助教學。此外,澳門英語教學多依賴教師的經驗積累,但缺乏理論指導與實證研究支撐,導致教學方法難以優化,科研成果也難以轉化為課堂實踐。

(2)建議

一是加大學校資源投入,政府應通過政策加大對學校的資金投入,提供先進的教學設施、優質教材,增加外籍教師引進的機會,確保資源的均衡分配;促進校際合作與共享:推動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國際學校之間的資源共用,通過合作項目、教師交流、聯合課外活動等方式,提升公立學校的英語教學水準。

二是政府牽頭開發統一的英語數位化教學平台,整合現有資源,提供從口語評測到互動閱讀等多種工具,避免資源重複和浪費。

三是推動教師結合教學實踐進行科研活動,設立教學研究專項目,支持教師通過課題研究提升教學方法。政府和教育部門應搭建教師與學術界之間的溝通平台,促進經驗豐富的教師與科研人員合作,共同開展實證研究,推動教學方法的改進。

(二)關於葡語教育

(1)現狀

澳門作為曾經的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語在澳門的歷史中佔據了重要位置。儘管1999年回歸後葡語在社會中的使用逐漸下降,但在中葡商貿、法律等領域的需求仍然存在。

(2)目前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人才需求與供應不匹配。澳門對葡語人才的需求集中在政府、法律事務和跨國公司等領域,但這些領域的葡語人才較為稀缺。由於葡語在日常生活和商業活動中的使用有限,導致學生和家長對葡語學習的興趣低,進一步加劇了葡語教育資源的短缺。

二是教師缺乏與專業性不足。儘管澳門有一些葡語教育機構,但由於缺乏高水準的葡語教師,特別是在法律翻譯、葡語文學等專業領域,導致葡語教育的品質難以與英語等外語相提並論。

(3)解決方法

一是突出葡語的實用性:澳門可開設與“一帶一路”倡議相關的應用型葡語課程,如“一帶一路”法律事務、葡語國家投資環境等,增強職業導向。通過校企合作,提供實習機會,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是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大湾区高校合作,建立葡語人才發展基地,聯合開設葡語課程和雙學位項目,培養跨學科複合型人才,同時提升葡語教師的專業水準。

三是通过举办丰富的葡语文化活动,將葡语学习从课堂延伸至更广泛的生活和文化体验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葡语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例如通过葡语电影节、文学交流活动和葡语语言俱乐部等,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接触葡语国家的多元文化,进一步提升对葡语学习的兴趣,并深化他们对葡语文化的理解。

澳門專用英語發展及推廣學會會長傅美褀博士:澳門強調學校的語言教育,並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雖然許多學生接受葡語和英語的正式教學,但這種教學的效果可能存在顯著差異。英語和葡語教學的質量受到教師教學水平的重大影響,例如在英語教學方面,一些教師可能缺乏足夠的語言能力或教學培訓,這種差異可能對學生的語言習得和自信心產生不利影響。

學生通常對學習這兩種語言表現出興趣,這是受到當地文化等因素驅動。然而,課堂學習與實際應用之間往往存在差距,特別是在英語方面,英語被視為未來職業的重要技能。雖然這兩種語言的課程正在發展,但有時候這些課程可能過時,一些學校依賴於傳統的教學方法,這可能無法有效吸引學生。儘管資源,包括教科書和數字工具在改善,但這些材料的獲取在不同學校之間可能存在顯著差異,這種不一致性給確保所有學生接受高質量語言教育帶來挑戰。

對此有以下建議:

(一)教師專業發展方面

(1)增強培訓計劃:持續的專業發展課程應專注於現代教學方法,幫助教師掌握創新策略。針對差異化教學和文化響應教學的研討會可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生需求。專業發展應強調系統性的外語教學方法,這包括理解讀寫能力的基礎構建要素,如語音意識、詞彙發展和理解能力。教師應接受培訓,以結構化課程逐步發展這些基礎技能,使學生能夠在語言和讀寫能力之間建立有意義的聯繫。這一方法不僅增強語言習得,還使學生具備有效交流的基本技能。

(2)同儕學習社群:建立教師之間分享最佳實踐和資源的網絡,促進合作和持續改進。通過參與同儕觀察和討論,教育工作者能夠改進教學技術,更好地支持學生的語言發展。

(二)在課程現代化方面。課程包含相關的現實主題,可以更有效地吸引學生。融入與科技、文化和當前事件相關的主題,可以使學習更加貼近生活。鼓勵學生進行解決現實問題的項目,有助於提高批判性思維和合作技能,同時使用兩種語言。

(三)在語言運用能力方面。學校可以提供俱樂部、對話小組和語言沉浸計劃,為學生提供額外的機會,以便在課外練習語言技能。此外,與其他國家的學校發展夥伴關係,以促進學生交流計劃,提供增強語言能力的沉浸式體驗。

(四)在科技整合方面。利用語言學習應用程式、在線課程和互動平台,可與傳統教學互為補充,並滿足不同的學習風格;整合VR技術可以創造沉浸式環境,讓學生在模擬現實情境中練習語言技能。

(五)在社區參與方面。鼓勵家長參加語言學習活動,有助在家中加強學生的技能。為家長提供支持孩子語言學習的工作坊將有助於提升學習效果;舉辦葡語和英語的文化節或語言博覽會,可以促進社區參與,增強學生的文化理解。

(六)在評估與反饋方面。實施定期的形成性評估,可以幫助教師跟踪學生進展並相應調整教學。提供建設性的反饋可以激勵學生進步。學校可以納入由知名或權威機構提供的測試,作為評估整體學生能力的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