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

2024-12-10 00:00:00刘兰保
当代作家 2024年12期

生活的常态就是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条件下,能够偏安一隅,不失为一种幸福。每天行走在去往老干部局上班的人行道上,感受生活的安静和舒适,从容而淡定,宁静而惬意。然而在平淡的生活中,偶尔总会碰到或者找到一些日常生活的乐趣和美好,让人回味。

求学

因为个人的爱好使然,总是喜欢看看书,写写字,有机会和朋友闲坐谈天说地。偶然的机会,听朋友说有一位洪洞籍的山西大学文学院的老教授退休在家,义务讲国学,顿时来了精神。因为距离汾西并不远,所以我们几个便约好第二天就欣然前往。

第二天早上7:00,我们在红生拉面馆吃过早饭,早早就出发了。

驾车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盘山公路,我们终于到达和平镇申村、芝麻岭,一路向下,不到十分钟,就已经到达目的地。我之前没有到过这个地方,看到这里山峦起伏,垣面开阔,和汾西地土相连,顿感亲切。

我们把车停在“北垣村委会”的大门前,这里隶属于洪洞县堤村乡。顺着村民的指引,我们下了一个斜坡,看到了一个小小广场,广场的中间有一座人造小池塘,在小广场的尽头是一处别致的小沥青砖砌成的院墙,古色古香,大门前两根粗壮的门柱上写着:“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学以明圣人之道也”一副对联,大门正上方挂着“复园”二字,主人回乡讲学的心境和愿望让人敬佩。

走进院内,花草满院,靠山的几孔土窑洞都用青砖圈好,面子上也做的整整齐齐。主人正在吃早饭见我们进来,便主动过来打招呼,并在院子中间的凉亭招呼我们坐下喝茶。我们连忙走到老教授跟前问好,老教授今年七十周岁,面色红润,目光如炬,精神很好。并且他老人家对人很谦和。我们寒暄几句,便请老教授先用早餐,我们到凉亭喝茶。

说话间,院子里又陆陆续续进来好多人。一问才知道,是洪洞县的几位老干部和洪洞县卫生系统的几名工作人员。听闻老教授今天讲课,都慕名而来。

我们查了一下网上的资料,老教授名叫刘毓庆,是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近几年为了振兴家乡的教育事业,回村定居,义务为大家讲授国学知识。想想当今社会,大家都安于城市物质生活的极度丰富,大多数人都在忙着搞钱,忙着出国,谁还会跑到这偏远落后的小山村义务讲课?这是要有怎样博大的故土情节和回报家乡的赤子情怀呢?想到这里,我们不禁心里生出深深的敬意。

吃过早饭,刘教授稍作准备,上午九点准时开始上课。

简陋的教室,摆着几张拼起的小课桌,简易的凳子也刚好够我们来的十几个人坐。但这些却丝毫挡不住大家听课的热情。从上午九点开始,一直到中午近十二点,三个小时的讲授,除了中间短暂的几分钟休息,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陶醉其中。刘教授把国学分五大块内容:即小学、经学、史学、子学、文学给大家作了系统的讲解。其中又穿插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知识,使大家对国学的认识和了解有了更进一步的加深和提高。正如洪洞的一位老干部所讲:“使自己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一下子打通了任督二脉,学到了中华国学的要义和精华!”

这样的讲授,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无疑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我想把老教授请到我们老年大学给大家授课,无奈老教授年龄偏大不愿外出,我们只好分批组织老干部们上门听课。

养花

以前对养花一窍不通,甚至因为工作忙对栽花种草都没有过关注。但到老干部局工作后,工作量不大,有好多空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刚到老干部局上班时,办公室的角落里摆着一盆君子兰。可能是由于长时间没人打理了,叶子上布满了厚厚的灰尘,花盆里的土都干得开裂了,我闲着没事,就给它清洗了一下叶片,浇了点水。过两天后,发现这盆君子兰长得绿油油的,就好像长时间没洗澡的人,一下子变得利利落落,状态很好。

于是,我每隔几天就给它浇水,清洗一下叶片。过了几个月,这盆君子兰竟长出了一束红黄相间的花骨朵。再过几天,那些花骨朵竞相开放,色彩艳丽,十分亮眼。这下可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原来我也可以养花,并且还能养得很好!

有了这一次的养花经历,我竟也有意无意地开始关注起这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来。

有一次去大姐家,看到大姐的阳台上养了三盆串串红(天竺葵),花开的很好,我就问大姐要了一盆放到了我的办公室窗台上。按照大姐的养法,每隔几天,少浇点水,花也开的很好。只是这盆花小,浇的水少,基本和君子兰养法差不多。

从此之后,我在看书写字之余,另一大爱好就是摆弄这两盆花。君子兰好养,就是几天浇一次水,清洗一下叶片就好,它的花期较长,一年之中才开一次花。而串串红就不一样了,它的花期较短,一年四季开不停。因此我就更多的是关注这盆串串红。赶上它的开花期,我可能每天都要看看它。今天哪一支又长出小花骨朵了,明天哪一支又开了一朵小花。看着每一朵粉嫩粉嫩的小花,心里感觉赏心悦目,无比畅快。

养花的人也许还会有其他更多的感受。周敦颐所讲:“予独爱莲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都是他在仔细观察,用心体悟之后的切身感受。

而我性子比较急,就连养花也是如此。每次看到大姐家的小花开的很好,而我那盆一段时间不开或者开的不好,就心里犯嘀咕,是我没养好呢?还是我这盆小花生病了呢?有一次实在奈不住了,就给大姐打电话询问缘由。大姐说不用急,也许是你办公室阳光太强,你把花放在地上试试,也许是你办公室冬天温度不合适,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果然,按照大姐说的,放到地上一段时间后,我的小花又慢慢长出花骨朵,开出了艳丽的小花。

做媒

老干局年轻人比较多,我刚来的时候还有三个没结婚。

孩子们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时间长了,我也难免想给这几个孩子介绍介绍对象,这也算是给孩子们做点好事嘛。

这三个孩子相比较,侯竹卓年龄稍大一点,所以我也就对他的事比较上心。前年介绍一个没成,我也颇有点挫败感。去年10 月份,一次我又问起他的情况,他说和第二中学的一个女教师正在交往,相处还比较愉快。我得知这个情况后,就又有点想促成他的婚姻的想法。

了解到女方父亲就在检验检测中心上班,我也认识,但不熟悉。我考虑再三,决定去找检验中心的郭涧笙主任帮忙。他和我是多年的好朋友。他原来在广电中心任党支部书记,我在县直工委工作,交往很多,交情很深。我想了想,让他去说是最合适的。果然,郭主任在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就欣然答应了下来。

几天之后,郭主任回复,女方父母商量后基本同意。这下,我感觉事情很有成数。于是叮嘱竹卓和他对象贾李丽抓紧沟通,看能否尽快上女方家面见父母。因为在汾西有个传统,只要同意男方上门见面,事情就成了少一半。

大概一个月后,女方终于同意竹卓上门见面了。我赶忙跑到郭主任办公室表示感谢。郭主任说不必客气,竹卓的母亲原来在加楼乡和他就是同事,这也是他作为一个同事和朋友应该做的事。

女方父母见了竹卓后非常满意,全家还把郭主任和我叫到饭店请吃饭。我们都很高兴,看到女方父母对竹卓欣赏的眼光,我就知道这桩婚事没问题了。

半个月后,双方举行了订婚仪式,结婚时间也最后确定为腊月初九。这期间,双方家长多次请我和郭涧笙主任吃饭,搞得我俩都挺不好意思。但人家盛情难却,我们也只好每次都到。结婚当天,男方在大众理事会举行结婚典礼,本来按惯例,应该请郭涧笙主任讲话,但他临时有事没能到场,大家只好临时把我当做副媒人(汾西媒人多有主媒、副媒之分)推上台。没办法,我只好上去简单说了几句:首先,祝福一对新人永结同心、喜结连理。但在享受幸福的同时要记住郭涧笙主任的忙前忙后、穿针引线、辛苦付出;二是在建立起自己的小家庭之后一定要牢记双方父母的养育之恩,好好孝敬双方老人;三是在以后得婚姻生活中要互敬互爱,相敬如宾,相互扶持,开创自己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看着热闹的婚礼,感受着两家人的幸福和甜蜜,那一刻好像还有点小小的成就感。不管怎样,这对老干局来说,总算是一件好事、喜事,也是我对孩子们作了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总之,可能是自己的能力有限,水平太低,所以,就硬生生把一个局长当成了一个媒人。哈哈哈……

作者简介:

刘兰保,男,山西临汾人。临汾市作家协会会员。历任商业局局长、工信局局长,现任汾西县老干部局局长。自幼酷爱文学,多次参加文学创作,作品荣获2024“长江杯”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并在《当代作家》杂志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