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我曾接诊过几位患者,在询问病史时,他们表示自己平时不喝水,只喝饮料,这令我非常震惊。
水乃生命之源,我们从小就被父母叮嘱要多喝水:感冒了要多喝水,嗓子疼要多喝水;在学校要多喝水,回到家还要多喝水……在父母那一辈人的眼里,水仿佛是包治百病的灵药,“多喝点儿水”成为父母管教儿女的口头禅。然而现实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觉得水淡而无味,不如市面上的饮料好喝。聚餐吃饭,很多人选择点饮料;奶茶和咖啡,也成为上班族的日常必需品。
总而言之,各式各样的饮料正被人们大量摄入体内,甚至出现了前面提到的“只喝饮料不喝水”的人群。那么,今天我们就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看,人为什么要多喝水,而不是饮料。
请将人体想象成一台十分精密、高端的机器。这台机器每天吃饭、喝水,摄入能量,这些能量被用来维持机器的正常运转,如走路、跑步、工作应酬、娱乐消遣,甚至是思考。这台机器同时会产生废物,这些废物中有些是有毒性的,不能长时间滞留在体内,需要适时排泄出去。摄入、消耗、排泄,最终达到相对平衡。
其中,排出废物这一步骤主要是由肾脏完成的。如果说肺是一个超级空气过滤器,那么肾脏就类似于一个超级液体过滤器,任何通过它的血液当中的废物都可以被肾小球滤过膜过滤,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要想将废物过滤,必须首先要有足够的水。如果体内水量相对不足,那么滤过率就会大打折扣,废物不能被及时排出,就会留在体内,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所以,大家说多喝水、多排尿对身体有益,这是有科学依据的。那么,喝水就一定优于喝饮料吗?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是!
纯净水不含盐、糖及其他添加物,不会给肾脏造成额外的负担,只提供过滤所需的水源。而绝大多数饮料都添加了很多其他成分,最常见的就是通过添加大量的糖来提升口感,让饮料变得更好喝。但是,这些成分无疑会给肾脏造成负担,即肾脏要付出额外的努力来将饮料中的其他成分转化为废物排出体外。
人体有两个肾脏,它的初始排毒能力是大大超过人体所需的。适量摄入饮料无伤大雅,因为肾脏的储备能力是很强的。但是,千万不能只喝饮料不喝水。
长期大量喝饮料,甚至只喝饮料不喝水,对肾脏而言就是增加了一个长期负担。肾脏里的肾单位会逐渐死亡,不可再生,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肾脏的排毒能力逐渐降低,双肾所具备的额外储备能力也跟着逐渐减少,一旦低于临界值,肾脏的过滤能力将不再能满足身体需要,身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不能被及时排出体外,越来越多地滞留在体内,随着血液到处渗透,从而对各个脏器产生危害。尿毒症就是指残存的肾单位不足以排除代谢废物,导致代谢废物和毒素在体内积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从而让人表现出一系列中毒的症状。
长期大量摄入含糖量较高的碳酸饮料,还会让人产生蛀牙。这是人所共知的一个常识。除了伤害肾脏和牙齿,长期摄入饮料特别是含糖量高的碳酸饮料,对全身各个系统都可能造成伤害,比如导致肥胖,诱发糖尿病,特别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等。
饮料并非洪水猛兽,它能给人们提供情绪价值,让大家得到一丝甜甜的慰藉。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过量饮用饮料,更不能将饮料当水喝,那样就真的可能会损害我们的健康。
人体70% 由水组成。水在人体内扮演着多种角色:它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帮助调节体温、润滑关节,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以及维持血液流动。对于维持心脑血管健康,水的作用尤为重要。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诱因之一可能就是水分丢失太多,且没有及时补充。
首先,多喝水有助于降低血液的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血液中的水分含量对血液的黏稠度有直接影响。当人体缺水时,血液会变得黏稠,流动速度减慢,这会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增加心梗和脑血栓形成的风险。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血液,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其次,多喝水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充足的水分摄入利于肾脏更好地发挥功能,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维持体内水盐平衡,特别是帮助肾脏排出多余的钠,减少体内水分潴留,这对血压调节有辅助作用。
第三,多喝水有利于血管健康。水可以帮助人体清除血管内的自由基, 减少氧化应激,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预防动脉硬化。喝饮料也能补充一定的血液容量,但饮料里面包含太多人体难以代谢的物质,不能起到降低血液黏稠度和保护血管健康的作用。所以, 保护血管健康, 我们建议多喝水。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晨起喝水的问题。人经过一整晚的睡眠,早上起来急急忙忙地出门工作或者送孩子上学,有时真是忙得顾不上喝水。但是,一整晚的睡眠会使人体处于一种相对缺水的状态,这时,肾脏急需大量的纯水来保证对废物的过滤作用。因此,早上起来是一天当中相对缺水的时刻。大家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喝一杯温水,让肾脏快速运转起来,排出一整晚积累的废物,唤醒身体,以便更有活力地投入到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当中。
大众健康202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