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平时喜欢唱歌、下象棋,但最近这段时间,大家总是看不到他来参加活动。一打听才知,最近李大爷的记忆力出现明显减退,老忘记自己吃过饭,连吃了些什么也记不清楚。而且,他走路也不那么利索了,有时来不及上厕所就会尿湿裤子。难道是得了阿尔茨海默病?家人带李大爷到医院就诊。经磁共振检查发现,李大爷存在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脑萎缩等问题。医生说,这有可能是脑小血管病。
如果把我们的大脑比作树冠,营养成分由粗的枝干运送到细的枝干,最终输送给每一片树叶,而末梢的小枝干就可以看作是脑小血管。
脑小血管通常是指直径小于200微米的终末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其主要功能是运输血液,调节脑血流量。脑小血管处于血脑屏障的核心部位,当它发生病变,比如阻塞或破裂时,就会引起相应的症状,这就是脑小血管病。
脑小血管病具有患病率高、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的特性,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研究指出,约有20% 的缺血性卒中和45% 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都源自脑小血管病。脑小血管病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很多患者都将它们视为自然衰老的迹象。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证实,脑小血管病死亡风险较高,患者长期生存率低、卒中复发率高,且脑小血管病相关卒中的预后差。可谓“病灶小,麻烦大”。
以下人群患脑小血管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脑小血管病的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大越容易得病。研究显示,60 ~ 70 岁人群87% 存在皮质下脑白质高信号,而80 ~ 90 岁人群100% 都存在皮质下脑白质高信号。
高血压是脑小血管病的另一大危险因素。脑小血管病本就会引起血管僵硬,血压的大幅度波动可能带来脑压或脑灌注的波动,这种情况容易增加脑出血或脑缺血的发生风险。
约5% 的脑小血管病有明确的致病基因,其中大部分为显性基因。如果家族中有多人患病,或有比较年轻的脑小血管病患者,但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那么就应当高度警惕遗传性脑小血管病。在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接受易感基因筛查,以便严格控制易感因素。
一部分脑小血管病患者会出现卒中症状,比如,突然说话不清楚,口角歪斜或一侧肢体不灵活、麻木等。这些情况通常不是很严重,经及时治疗很快就能缓解。
更多时候,脑小血管病起病隐匿,病程进展缓慢,早期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数患者是在体检时发现疾病的, 磁共振检查报告提示“ 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脑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脑萎缩”等。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以下症状,就要关注可能是脑小血管病在作祟。
第一,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大家熟知的认知功能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但它与脑小血管病引起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有明显差异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言语缓慢,以及思考、计划、组织、抽象思维等执行性功能减退。此外,患者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如情绪低落、不开心,总是紧张、焦虑、浑身不舒服等;也可能出现抑郁、情感淡漠、缺乏主动性、性格特征变化等情况,严重者需要家人照料。
第二,步态异常。这类异常通常表现为走路缓慢、步长变短、平衡能力下降。这类老年人常因头晕、平衡能力下降出现跌倒,甚至因此骨折,从而带来一系列致残性伤害。
第三,睡眠障碍。这是脑小血管病易被忽略的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过短、入睡困难、睡眠呼吸暂停、多梦等。长期睡眠障碍容易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和记忆力、分析能力下降或丧失。65 岁以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如存在无法通过治tvxwjEZ79Lsi9VPafy+u7A==疗缓解的睡眠障碍,就要注意筛查有无脑部小血管病变。
医生会根据脑小血管病患者的病情,给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治疗的目标主要是改善症状、预防进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由于年龄是不可控的因素,所以,患者必须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使各项指标达标。
其中,血压管理是预防脑小血管病恶化的关键一步。有效控制血压可以减缓脑白质损伤,延缓脑小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降压的标准因人而异,但血压也不宜控制得过低,过度降压会使老年人脑缺血的情况加重,使其更易出现直立体位的头晕、走路不稳等情况。
预防脑小血管病和预防脑梗死一样,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第一,老年人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选择少油少盐的食物,摄入充足的水果、蔬菜、谷物及坚果。第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停止吸烟等。吸烟会加速脑小血管病变的发展,因此,戒烟是脑小血管病患者的首要任务。第三,每周坚持2 ~ 3 次有氧运动,有助于减缓脑小血管病的进展。第四,保持心理健康和大脑活跃状态。
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需要进行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比如,通过朗读文字、视觉跟踪等方法进行注意力训练;通过复述一句话、一串数字,加强记忆力训练;通过折纸、捡豆子等手工活动,增强肢体配合和手眼协调能力。
脑小血管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目前尚无明确的根治性治疗方法。希望公众能对脑小血管病提高认识,让老年人在出现症状时,有及时就医检查的意识,不要将病症误认为是自然衰老的结果。我们要重视脑小血管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远离卒中,保护健康。
大众健康202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