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读
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被誉为“七律之冠”。五十六岁的杜甫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首联写景以“悲”字为诗眼。不仅绘出了自然之悲象,而且状出了人生之艰难。“风急”“天高”“渚清”“沙白”“猿啸哀”“鸟飞回”,既展示了节序的苍茫、凄清、肃杀,又烘托了诗人情怀的悲怆、忧伤、愁苦。一俯一仰、一山一水,有闻有见有感,有动有静有色,十四字“字字皆奇”,表现了诗人遣词造句、写景抒情的能力之高。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江河滚滚,时间不息,听感尖锐锋利的“萧萧”与听感圆转浑厚的“滚滚”十分形象,让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与长江汹涌之状。最后一字“来”,更是将境界的悲凉扩大为了悲壮。“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在无形中也传达出了诗人叹惋韶光易逝,深感壮志难酬。
颈联和尾联的视角由壮阔天地回归诗人自身。“悲秋”已然叫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让人哀伤不已。再加上一个“常”字,表现出了“万里悲秋”与“我”常伴之态。全诗最后一句更是将诗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的悲哀感直接道出。
全诗极具韵律美。其中炼字和对仗的水平之高,加之寓情于景、妙用叠词和不着痕迹的夸张,以及其中饱含的强烈的家国情怀,延伸了同类诗歌的悲剧审美范畴与创作格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文周刊(中考版)2024年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