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栅:光伏电池降本提效新变革

2024-12-10 00:00:00杨阳
股市动态分析 2024年24期

光伏电池片主要通过其正背面的金属电极来导出内部电流,传统光伏电池的栅线呈十字交叉型,由细副栅和粗主栅垂直排列构成。随着电池技术发展,栅线图形也在不断变化,力求在减少遮光损失、降低银耗的同时保证导电性能。16主栅及以上的SMBB(Super-Multiple Busbar)是目前主流的多主栅技术,无主栅但有副栅的0BB是SMBB技术的升级,而叠栅技术则可以理解为更极致的0BB,上下两层的结构使得主栅和副栅完全被取代,从而进一步打开电极金属化环节的降本增效空间。

降本提效技术新变革

传统光伏电池的电极结构为副栅+主栅+焊带,栅线呈十字交叉型,主栅主要起到汇集副栅的电流、串联的作用,副栅用于收集光生载流子,最终焊带导出电流。而“叠栅”为上下两层结构,下面一层为少量银浆形成的导电种子层,上面一层为极细三角导电丝(铜),所谓“叠栅”即是将三角导电丝“叠”到种子层上。(见图一)

图一:叠栅结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时创能源,东吴证券

原本SMBB、0BB的电池片组件的金属化工艺采用丝网印刷或串焊,会有银耗高、遮光面积大、电阻高、生产速度慢等问题,而叠栅则解决了上述问题,具备电阻小、省银、提效、平台化等优点。

传统方式下电流的运动路径为电池表面→副栅→主栅→焊带,需要有副栅到主栅横向运输的过程,而叠栅为电池表面→导电种子层→导电丝,均为纵向运输(见图二)。横向传输过程中的热阻损耗会拉低电池及组件输出功率,减少横向传输后热阻损失可以降低很多,提高组件输出功率,电流传导的电阻率要求也大大降低,因此叠栅可以将银换成便宜的铜,且导电丝可以更细。同时种子层不需要以往主副栅对高宽比的要求,仅需很薄的种子层形成隧穿,从而大幅降低银浆耗量。据国联证券,目前SMBBTOPCon的银浆耗量约11mg/W,银浆价格约8000元/kg(白银现货价格约7800元/kg,增加部分加工费),若使用叠栅技术可节省75%的银浆,降本约0.07元/W。

图二:0BB电池与叠栅电池的电流传输路径对比

资料来源:时创能源,东吴证券

另一方面,叠栅技术采用了具有超高表面反射率的极细三角导电丝,对太阳光线的利用率很高,与常规的扁形焊带、圆形焊带相比,几乎可以反射所有的垂直入射光和斜射光(见图三),制成组件后的光学增益明显,组件功率提升更高。叠栅的遮光率可降低至1%以下,而SMBB光伏电池遮光率约3%,0BB技术遮光率约2.5%。根据时创能源,遮光率每下降1%,光伏电池效率绝对值可提升0.25%左右。结合与叠栅技术相匹配的高效电池技术(双POLO钝化技术等),以2382*1134组件版型为例,相较TOPConSMBB技术,采用叠栅技术的单块组件功率可提高25-30W以上。此外,叠栅为平台化技术,TOPCon、HJT、BC均可使用,同时还有双面综合功率高、美观、极强的抗隐裂能力、热斑风险低等诸多优势。

量产突破阶段,良率有待提升

叠栅的工艺流程主要分为三步:制备种子层、制备三角导电丝、将三角导电丝和种子层焊接结合。叠栅的工艺难点主要在于上百根三角导电丝和种子层的对准焊接,同时还要兼顾良率和速率,即如何又快又准地将导电丝“叠”到种子层上。目前对准是影响叠栅良率的关键。东吴证券指出,现有技术一是在电池片上难以做到致密排布,即电池片上焊带的数量受到工艺制约,难以生产具有高密度焊带的电池;二是即便通过焊带布设工装将焊带布设在电池片上,由于焊带较细、且为三角容易翻转,故叠栅需要新的工艺来进行生产。

东吴证券分析认为,从材料端来看,叠栅虽然银浆单瓦成本能够降低5分左右,但需要增加三角导电丝单瓦成本5分,故材料端目前成本偏高;设备方面,丝印设备因种子层工艺改进使用台数减少,但需要新的叠栅设备,按照3年折旧,设备单W成本要贵1分左右,目前小批量生产下尚不具备经济性;未来量产后有望比SMBB、0BB单瓦成本降低2-4分。

而根据国联证券的测算,在叠栅与0BB同一良率的前提下,小批量产阶段,叠栅比0BB节省成本约3.8分/W(6分/W-1.9分/W);大批量产阶段,叠栅比0BB节省成本约8.7分/W。不过,目前0BB良率已经到量产水平,而叠栅良率还处于量产突破阶段,良率仍需进一步提升,而实际降本效果与良率高度相关,因此建议持续关注后续叠栅的量产数据。

技术龙头战略合作,推动产业化加速

2024年8月,时创能源与通威股份、晶盛机电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拟共同推动叠栅组件技术发展及量产。战略合作中,时创能源提供独家的三角导电丝+叠栅专利技术包,晶盛机电提供叠栅串焊设备,通威进行量产验证。时隔一个月,9月时创公告将募资不超过2.85亿元,用于建设“年产1GW叠栅组件制造项目”,项目总投资额约2.88亿元,预期建设周期为9个月。

东吴证券指出,通威的TOPCon产能2024年底会达到150GW,考虑到技术的进一步差异化发展,通威需要叠栅来助力TOPCon的进一步降本增效;时创能源在材料配方领域具备丰富经验,需要借助大厂的力量快速推动叠栅技术的产业化,通威股份作为大厂既有实力也有意愿进行同步研发,尊重知识产权,能够通过销售导电丝或者分享超额收益实现技术变现;晶盛机电在设备研发与制造方面具有优势,也是时创的股东之一,持有其1.5%的股份,能够通过销售叠栅设备或者分享超额收益实现技术变现。晶盛掌握叠栅设备的专利、时创掌握三角焊带的专利,通威具备规模化的产能,三方合作有望加速叠栅产业化。

从目前进度来看,叠栅产业化最大的瓶颈在于设备和材料,如工艺的跑通、产品的良率、经济性等。叠栅技术已经实现0到1的突破,正处于量产突破阶段,未来随着量产的跑通和设备成本的不断优化,率先布局的相关设备及材料商有望受益于叠栅扩产。

图三:不同焊带对比

资料来源:《光伏组件异形焊带的结构及可靠性研究》杜喜霞,东吴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