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喀纳斯

2024-12-09 00:00:00田丁
小品文选刊 2024年12期

朝着喀纳斯,我们踏上旅程。

绿茵如毯、广阔平坦的草原;清澈见底、蜿蜒北上的蓝带;上尖下阔、形似阳伞的雪松;错落有致、蘑菇般的毡房;漂泊不定、似白云滚动的羊群……配以远处青衣白冠梳妆起来的阿尔泰山作为底衬,一路上的北疆美不胜收,几天来的颠沛奔波,值!

不觉已是日薄西山。舒懒腰、深呼吸,连日来的劳顿刹那间远去。喀纳斯是古老的,又是崭新的。谓之古老,是因为图瓦人世代繁衍生息至今,不仅积淀下了喀纳斯厚重的历史,同时也铸就了未来的根基。谓之崭新,是因为喀纳斯集北疆精华于一身,通过独具魅力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其原生态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文化内涵,让人在饱览其楚楚动人的风姿之余,还平添了几分“朴”和“真”的感受。喀纳斯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是那样晶莹剔透,让人忍不住想要触摸。

喀纳斯河是北疆主要河流之一。受地形制约,河道时而狭窄,水流湍急;时而宽阔,水流平缓。倘沿河北上,绕过六道湾之后,水面逐渐开阔。再往前,便是水天一色的喀纳斯湖了。

湖畔是微微倾斜的山坡,满是野草、野花和古松林。其间,游客上上下下、钻进钻出。或在草地上打闹,或朝着群山呐喊,一切都随心所欲。湖的近前,随处可见为方便游客和垂钓者而架起的浮桥。倘远眺,浮桥犹如环湖青山悄悄伸向湖中的臂膀,一切都是如此静谧深沉。

登上那道稍高的山梁,整个喀纳斯便尽收眼底了。晴空丽日下,喀纳斯一览无遗:青山、绿水,甚至包括遛马的牧民、湖边的姑娘、放学不归嬉戏的顽童……远远望去,只见柳荫下的躺椅上静卧着一位老者,仰面朝天,酣然入睡。旁边是一个随大人牧马的小姑娘,好奇地望着那些来自远方的游客。几位身着民族服装的牧人,在低洼的草甸中跑来踱去,而成群的牛羊像是没有主人般悠闲地吃草。

喀纳斯天气多变,刚刚还晴空万里,瞬间便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了。来喀纳斯数日后,一个东方尚未泛白的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疾风暴雨,把边陲小镇冲刷得格外清新。雨霁乍晴,云遮雾罩中,一轮朝阳喷薄而出。此时登高望远,但见蓝色天幕下,棉絮般的云团间透射出道道金光,把个本就色彩斑斓的喀纳斯,装点得更加多姿多彩、变化万千。

映着绚丽的朝霞,一辆牛车正慢悠悠地在街面上自北向南行来。车上端坐着两位身着哈萨克族服饰的少女,其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无一不透射出一种原生态之美。

我们在喀纳斯的住处,酷似格林童话里的小木屋。它临街而建,闹中取幽,几乎没有一点市镇的感觉。街道不宽,但各类商号、店铺林林总总,平添了诸多生机与活力。时逢集市,身着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服装的赶场人摩肩接踵,让这个边陲小镇增添了亮丽的人文景观。

夜幕下的喀纳斯更是别具情趣。只见野旷天低,山岚四起,小镇的上空繁星点点,那一排排小木屋也从窗口透出微弱的灯光。低矮的廊檐下,窗户一个接着一个,如同天街上的星火。

我们所住的木屋整个被月光圈起来,南边窗户斜对喀纳斯河。河西侧那块长满杂草的平台,不失为一处纳凉、赏月的好去处。几位友人索性把摇椅搬来,一边听河水奔流不息,一边听草丛中昆虫家族的窃窃私语,甚是惬意。谈兴正酣,不觉月亮已爬上山顶。仰头凝视,它自我们翻越的阿尔泰山升起,从未有过的雪亮,以至于让喀纳斯的山、林、水、草……仿佛都镀上了银白色的月光。

在我们所住小木屋的北侧,横卧着一座木桥。桥下蔓延的藤条,从阴暗处倔强地伸展出来,如同人影;一丛小树扎在湍急的流泉边,在月光下划出一道道纹痕。巍峨的阿尔泰山间,白云多了起来。它们逐渐积聚、游动,使得笼罩在月光云影中的山显得那样雅致。不多时,月亮又从那些断崖间钻了出来。月光下,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两位端坐在牛车上的哈萨克族姑娘。

这就是喀纳斯,遥远的喀纳斯,深深地藏匿在记忆云雾中的喀纳斯。

选自《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