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构建能使教学效率和效果提高,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文章在梳理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原则的基础上,从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创设真实教学情境、设计思考问题、组织实践活动、完善评价体系等角度出发,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旨在为教师教学工作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系统性地阐述了学科核心素养,并强调: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高效课堂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它强调的是在保持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符合课程标准,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原则
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师生双方的努力,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改变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学生的主体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的课堂即可被称为高效课堂[1]。《课标》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前,大部分学生无法顺利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要原因即对教师讲授的内容缺少兴趣,单一化机械化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因而导致课堂的低效性。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与参与者,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要遵循趣味性原则,积极挖掘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巧妙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在突出育人价值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构建。
(二)适度性原则
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会陷入这样的误区,认为高效课堂教学效益较高,因此需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但过于复杂的学习内容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阻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高效课堂中,学生始终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经历者、体验者,教师要基于适度性原则,合理选择教学资源,避免盲目地补充与拓展,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主体性原则
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统一化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在高效课堂的建设中,教师要遵循主体性原则,科学地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关照每一位学生,为学困生创造机会和平台,给他们创造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激励他们学习,让他们有勇气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受到尊重,提高情感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实现高效课堂。
(四)合作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的课堂是高效课堂[2]。教育改革背景下,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中学生能够通过互帮互助、密切交流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合作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合理分组,根据核心素养培育要求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并解决问题。这样,在更具自主性的学习空间中,学生不仅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能与同伴之间进行良好的协作,增强表达沟通的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文,笔者结合实际案例总结高效课堂构建的具体方法,以供教师参考:
(一)明确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奠定高效课堂基础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向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教学质量。高效的课堂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设计。教师应该清楚把握学情并根据实际素养要求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为高效课堂构建做好准备。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梳理本次教学活动的顺序,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设计目标,以清单的方式呈现。这样,可视化、科学的目标能够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以达到培养能力、提升素养之目的,并将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到实处,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以人教B版高一必修第二册《平面向量及其线性运算》一单元教学为例,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梳理,教师发现: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向量概念的基础上,对平面向量这个新获得的数学研究对象,从运算的角度进一步展开研究的。其中的学习内容包含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加减法、数乘向量以及向量的线性运算。根据核心素养实际要求,考虑到学生有一定的平面向量概念学习基础,教师可以将本次高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为:
1.借助实例和平面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平面向量加、减运算及运算规则,并理解其几何意义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提升建模素养。
2.理解两个平面向量共线的含义,通过具体的一类共线向量的加法,类比数的乘法引出向量数乘运算的定义,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与同伴之间积极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应用意识与合作意识。
以上目标中体现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教师即可围绕素养目标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构建高效课堂,帮助学生形成从简单的物理背景及生活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
能力。
(二)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营造高效学习氛围
高效课堂中包含积极的学习环境,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更容易参与和专注[3]。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利用信息及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内容引起学生关注。新颖的导入方式能够引起学生关注,引发学生对情境的讨论与分析,有序推进教学活动,落实课堂的高收益、高效益。
以人教B版高二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教学为例,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能利用条件概率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从条件概率的角度理解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含义。导入阶段,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联系近期学校内即将举办的运动会作为情境,在班级内开展“运动会项目喜爱调查”活动,基于情境与学生开展对话,如本班有16名女生和14名男生,其中女生有10人喜欢长跑项目,男生有8人喜欢。在本次运动会上,要求学生参与长跑活动,教师打算随机抽出一人,抽到的学生喜欢长跑的概率大吗?你认为可以怎么推算?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讨论话题,能够引发他们的关注。根据教师提供的讨论方向,学生可以尝试在探索中学习条件概率。这样,在高效的学习氛围下,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情境话题的讨论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学习的重视程度,在潜移默化中发展核心
素养。
(三)布置有价值的思考题,促使学生高效参与
问题是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4]。高效课堂旨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表达的契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在高效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难度层层递进的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或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促使学生高效参与,使他们经历思考、探究、交流等环节,强化思维能力,提升核心素养,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通过成功解决问题增强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深厚
魅力。
以人教B版高一必修第三册《向量的数量积》一课教学为例,本课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从代数和几何两个角度描述向量数量积的概念,能初步运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解决简单问题。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在物理学习中“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知识,并提出问题:功与力向量及位移向量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受研究数学问题的路径,学会从物理场景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研究它的性质、运算律及应用等。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本课知识内容的难度,层层递进设计问题,如根据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如果a,b都是非零向量,那么a·b可以是正数吗?可以是负数吗?结合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其运算满足哪些运算律?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当中,通过解决问题来加深对向量的数量积知识的了解,发展运算能力、数学建模等素养。如学生在过程中遇到无法顺利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与他们积极沟通,以思维支架辅助学生解题,营造良好的师生交互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组织丰富的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高效发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风格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参与和理解[5]。在知识学习中,为落实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增强应用意识,教师可以在原有教学基础上,增设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利用所学知识顺利解决问题,激发自身内在学习动力。
以人教B版高三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利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为例,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在学习导数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导数求得最值,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为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突出学生在高效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设计名为“描述体重与脉搏率的关系”的数学建模活动,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实践。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活动规则,阐述生物学知识,表达生物的体重与体积成正比,并给出部分动物体重与脉搏率的对应数据。在此基础上,启发各组成员应用导数知识尝试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参数,分析脉搏率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关系式。活动中各组成员需要呈现完整的活动方案,其中包含建模问题的可行性分析、基本模型、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和步骤、预期结果和结果呈现方式等。在完成实践后,学生在班级内分享合作成果,以此营造良好的交互氛围,体现高效课堂构建意义,拉近彼此间距离,使学生在表达中获取经验,提升核心素养。
(五)依据素养完善评价体系,提升高效课堂效果
《课标》提倡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是高效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堂上教师教得如何?学生学得怎么样?学习目标是否达成?都需要及时合理地做出相应的评价。因此,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及时开展多元化的评价,从学生学习表现、学习能力、素养生成情况、合作意识等不同角度出发,对学生学习行为做出判断。期间,学生也要担当评价主体,回顾并反思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开展自我评价并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这样,在科学评价的辅助下能够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之目的,落实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收益。
以人教B版高一必修第四册《空间中的垂直关系》教学为例,通过本次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线、面垂直位置关系的定义,形成了空间观念。评价期间,教师先对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予以鼓励、肯定,然后,教师再围绕核心素养目标设计题组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能运用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根据其表现情况判断学生观察发现、空间想象及推理能力的形成。在学生参与自评期间,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评价参考量表,促使学生对照表内信息判断自己对每一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师生双方都能依靠评价获得发展,顺利建成高效课堂,助力学生素养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学科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教师需根据高效课堂的特点,遵循相应原则,做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构建高效课堂,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小东.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6):152-154.
[2]徐键.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中践行新课标的路径分析[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17):56-58.
[3]杨青英.浸润数学文化转变教学行为打造高效课堂[J].理科爱好者,2023(4):250-252,256.
[4]马雪燕.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以“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例[J].新课程,2023(15):154-156.
[5]张馨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究[J].求知导刊,2023(21):86-88.
本文系东营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一般课题“新课标引领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重构研究”(课题编号:145JGYB2302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