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说我做大官,我官好比周老倌。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这是“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同志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后,在老家的子女和亲友纷纷想让他在北京给谋个好差事,谢觉哉不仅一概回绝,还在回信中写了这首诗。诗中的周老倌是一位长工,谢觉哉把自己比作周老倌,就是在告诉亲友:不要有特权思想,应自食其力。而诗背后的深意,就是作为共产党人,肩负着党和人民的使命,必须勤勤恳恳、廉洁奉公,以为党和人民多做事、做好事为己任。
勤勉不怠,历来被视作为官从政的基本操守。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坤在其写作的《呻吟语》中有这样一则感慨:“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意思是做官本是苦事难事,官职高一点,责任就更大一点,所需的忧思和勤慎就要更多一些。先贤语重心长的忠告,今天读来不还是那样振聋发聩吗?
仕途一时荣,事业千古事。衡量一名党员干部的人生价值,不是看其官职有多大,而要看其为党和人民作出了什么贡献。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指出:“当干部的,不能老是想着自己的升迁。‘莫道昆明池水浅’,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揆诸现实,个别领导干部没有很好地保持勤勉为官的状态。有的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有的不认真履行领导责任,对需要亲自抓、重点盯、带头干的工作任务不上心、不掌握;有的对存在的问题视若无睹,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愿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有的习惯搞“天桥把式”,把“说了”当“做了”……如此这般为官一任不造福一方,不以懒政怠政为耻,想做官却不愿做事,想出彩却不愿出力。
职务只是做事的平台,不应成为做事的目的。领导干部是时时用心、选择性用心还是无所用心,其工作效果必然大不相同。被称为“尽打神仙仗”的粟裕将军,在淮海战役中,经常衣不解带,在最紧张的第二阶段,他曾经连续7个昼夜没有睡觉,后来美尼尔氏综合症发作,他仍然带病指挥,立下赫赫战功。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前进道路上,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能多做事即心安”的情怀,就要彰显“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毅,带头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以担当作为树威立信、赢得信赖、成就事业。
共产党的官场,不是升官发财的名利场,也不是清闲安逸的养生堂,而是为民造福的奋斗场。李先念同志曾说:“共产党的干部是干出来的。”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任弼时同志长期抱病工作,竭诚奉献,“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这正是老一辈革命家为工作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也是万千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追求。
仅把职务当官位,可能越当越累;若把职务当平台,则越干越有价值。党员领导干部多一些能多做事即心安的清醒,多一些知责思为、知恩图报,少一些应得之心、亏待之怨,就能知不足而奋进,以寝食不安、夙兴夜寐的精神状态为民服务,事业舞台必定更加宽阔,其所留下的声誉必将感召更多的人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