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提出了“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要求。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充分释放了新时代新征程上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强烈信号。
为什么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决定》深刻分析了当前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这是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而提出的重大战略策略。
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必然要求。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交融、相互激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外部环境更为严峻复杂。从国际看,百年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东升西降”发展大势没有变,但大国博弈更加激烈;经济全球化大势没有变,但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保护主义盛行,贸易壁垒高筑,多边主义受阻;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但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和平道阻且长。从国内看,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不少难题;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总的来看,中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和难以预料因素增多的特殊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统筹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与安全,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举措。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引发链式变革。这对世界格局、国与国关系、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范围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历史表明,任何一次重大科技革命都引发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都引起生产方式的革命性、颠覆性变革,牵引社会文明形态质的飞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能否以解放思想的姿态把握生产力发展规律,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因此,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发展,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与完善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以科技现代化支撑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的积极回应。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民群众更加关心食品安不安全、暖气热不热、雾霾能不能少一点、河湖能不能清一点、精神文化生活能不能更丰富、就业机会能不能更多、收入能不能更高等问题,并且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有了更高的期盼,对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有了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积极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党长期执政才有人民这个最深厚的根基。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党领导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靠的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仍然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同样,改革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不持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就实现不了现代化。《决定》指出的“六个必然要求”,是对“三个面对”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深刻阐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历史过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必须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以新发展理念指引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诸如市场体系仍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反映,是发展中的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有效破解,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现代化的人民性,要求我们聚焦社会公平正义,加紧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强化增进人民福祉,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但康庄大道不等于一马平川。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在这种条件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转危为安、化危为机。最根本的还是要向改革要办法,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以改革提前量应对各种风险变量,依靠健全的治理体系和强大的治理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大国博弈中赢得战略主动,就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健全落实“中国主张”、“中国倡议”和维护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制度安排,不断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要有强烈的历史担当和清醒的历史自觉,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不断祛杂质、强免疫、壮筋骨,使我们党始终紧跟时代实践、人民的要求,确保党在引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有着科学的理论依据。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刻反映。改革开放说到底,就是要不断破除制约生产力发展、制约社会进步的障碍,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最活跃最具有革命性的因素,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客观上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要求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停顿,改革开放就不止步。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不断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使之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激发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活力。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但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并没有完结,一些制约我国发展和稳定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定型的要求。生产力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的改革开放也是永无止境的。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是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经验和教训充分表明,社会主义是在开拓创新中前进的,固守旧有体制机制、不实行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不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一九七八年我们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就可能遇到像苏联、东欧国家那样的亡党亡国危机。”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全新事业,没有现成的方案和固定的模式,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结合新的实际大胆探索创新,才能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发挥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是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完成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就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这一切都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添强大动力。党和人民事业是在改革开放中破浪前行的,也是在改革开放中突破发展的。今天,我们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前进中仍然有很多艰难险阻,仍然有许多障碍,都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问题、开辟道路。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需要持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道路上仍面临着很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篇大文章,是项大工程,必须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大问题,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引向深入。突出重点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改革需要整体推进,但不能平均用力,要聚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
突出体制机制改革。突出体制机制改革是由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决定的。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旨在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要找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力点,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方面发力,着力完善体制机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突出战略性、全局性重大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瞄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最需要、人民群众最期盼、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最紧迫的问题谋划改革,明确提出“七个聚焦”,即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这“七个聚焦”,既是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领域和主攻方向,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要在“七个聚焦”上下功夫、花气力、做文章、见成效,充分展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前景。
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任务是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只有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才能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突出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大力倡导改革、实行改革、推进改革,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才能取得成功。为了更好地领导改革,中国共产党必须勇于自我革命,不断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特别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对党的建设制度进行改革,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