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在这个有着“竹海粮仓”之称的富饶小城,隐藏着一个民间绝活——挑幡。挑幡这项古老传统民俗,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火炬小分队(5)
朋友们,我前几日去建瓯玩,看到一种叫作挑幡的表演,真让人叹为观止!
挑幡?听起来好有趣的样子,快给我们讲讲。想象一下,几十米长的大竹竿,在艺人的手里就像活了一样,上下翻飞,左右旋转。看得人眼花缭乱……
几十米长?这艺人得有多大力气啊?
艺人挑起几十斤重的幡杆后,居然还能做出各种动作!
我难以置信,并且大为震撼,必须要眼见为实!
什么是挑幡呢?挑幡是一种非常特别的表演。表演者会用身体许多部位高高地挑起一根粗长的幡,让这个幡始终不倒。建瓯挑幡被称为“中华一绝”,在200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瓯挑幡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有两大特色。
“幡”——高昂雄伟
建瓯挑幡最关键的就是这个幡。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大家知道,建瓯被称为“中国竹子之乡”,所以挑幡的幡杆就是用这里的大毛竹做成的。幡杆上有一个用竹片和彩绸做成的六角宝塔,塔上还依次套着两个四方形的小塔和一面三角旗。幡杆上挂着一条4米长的红色条幅,上面可以写吉祥话或者广告标语。整个幡有10多米长,重量在10千克~20千克之间,立在地上效果十分震撼。
“挑”——眼花缭乱
独特、高超的“挑”法也是建瓯挑幡的一绝。想象一下,这么长、这么重的幡,艺人要使用转、顶、踢、咬、扛、托等技巧,同时还要自然抬头目视幡顶……光听着就觉得很不可思议吧?这些技巧还有很酷的名字,比如“手舞东风转”“肘擎中军令”“牙咬北海塔”“头顶一片天”等。
表演开始时,艺人先将幡竖在脚尖上,轻轻一挑,幡便落在肩膀或手臂上。锣鼓声响起,艺人随即舞动幡,一会儿从右肘抛到左肘,一会儿从胸前抛过头顶,手脚并用,动作快得让人目不暇接。
表演进入高潮时,几个人一起上场,肩扛、头顶、牙咬、鼻托……你争我夺,你进我退,你抛我接,长幡在空中翻飞,始终不倒。艺人不仅需要强大的臂力和腰腿力量,还要具备极高的协调性和节奏感,将轻盈与稳重的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瓯挑幡的动作和招式不断创新,难度也在提升。
挑幡这项活动,既需要技巧,也需要体力和耐力,所以它还是一项很好的健身方式呢!如今,挑幡深入城乡和学校,成为建瓯的一道独特风景,男女老少都能参与其中。
非遗加油站
其实,有趣的挑幡表演背后有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明末清初,郑成功在建瓯组织抗清,许多村民自愿参军。他们把军旗竖在村口表示决心。清军攻村后砍倒旗杆、撕毁战旗。村民非常愤怒,决心重新竖起旗杆。但怎样在战斗中保持旗杆不倒呢?他们尝试用肩挑、头顶、背拱,甚至嘴咬、鼻托……只为让军旗继续飘扬。这感人的护旗举动逐渐演变为节庆或庙会时的挑幡表演。
小火炬·阅读作文202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