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项目式学习提升高职美育实践教学效果的路径研究

2024-12-08 00:00:00陈晴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31期

[摘 要] 高职院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学模式侧重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而项目式学习就是以实践的方式开展学习,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和实践探究能力。高职美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高职院校通过项目式学习进行美育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沉浸式参与学习,有丰富的体验感,能够深入理解、感受美育的积极作用。分析项目式学习对高职美育教学实践效果的意义,立足当前高职美育实践项目式学习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探索通过项目式学习提升高职美育实践教学效果的路径,旨在更好地发挥项目式学习的作用,提升高职美育实践教学的效果,为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审美素养提升提供了思路。

[关 键 词] 项目式学习;高职美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1-0125-04

①基金项目:思政专项课题“社会工作专业关系中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角色定位”(编号:NJPI-2024-SZYB-12)。

作者简介:陈晴君(1994—),女,汉族,江苏泰州人,团委副书记,讲师,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学校的课程建设逐渐综合化,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职也不例外。项目式学习以高度实践性和体验式的学习模式,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以及与美育的教学目的高度契合。高职教学的特色本就重视实践技能的提升,在课程建设中也多有体现。在美育教学过程中,对项目式学习的探索与应用是高职贯彻重视实践的课程建设理念的体现。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对项目式学习教学实践处于探索阶段,还不太成熟,存在实践资源有限、教师重视程度不足、保障性措施缺乏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美育实践教学效果的发挥,亟待探索解决,所以,优化高职院校项目式学习提升美育实践教学效果势在必行。

一、项目式学习与美育的内涵及意义分析

(一)项目式学习

定义:项目式学习是指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实践探究、调查走访等方法,解决真实问题,并将研究过程、项目成果以视频、图片、实物等形式进行展示评价的教学方法,强调问题驱动、实践探索、合作完成。

提出:项目式学习源于杜威“在做中学”的思想,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教学方式,能够推进深度学习,培育核心素养。其实践特征更明显,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学习效果更佳。

意义:常规课堂通常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科教材知识的学习,但对于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较为薄弱。而项目式学习与之相反,运用社会实践的形式,转变传统课堂,是新时代美育优化升级的体现。对学生而言,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完整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掘自身特质,提升合作探究能力,对发展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是一种教育价值丰富、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一种教育形式。比如,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就是一种典型的项目式学习,通过实践,学生养成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实践、合作完成实践任务。

(二)美育

定义:美育是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素质,教育形式包括理论教学、艺术感知、情景模拟、实践活动等,是与通识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新模式,与通识课程形成互补,相辅相成,强调多元化和包容性,能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艺术创造力,培养健全的人格。

提出:蔡元培先生提倡的美育在现在体现为一项教育工程,蔡元培先生认为,人的审美是没有功利性的,是感性、最纯粹的,学校实施美育教学实践,能够培养出有艺术敏感度、有人格魅力、能不谋私欲的、纯粹的人。

理论基础:202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强调学校要发挥培养学生美学感知力、艺术创造力。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潜移默化地彰显育人实效,实现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意义:以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以美育浸润教师,发挥教师职业的美育功能,提升全员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塑造人格魅力,涵养美育情怀。以美育浸润学校,打造昂扬向上、文明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建设时时、处处、人人的美育育人环境。

二、项目式学习对提升高职美育实践教学效果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索与合作能力,促进美育与德育融合

项目式实践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合作性、探索性。学生亲自参与活动过程,体验和获取知识,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深入体验活动过程,能提升学生的专注力、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合作团体,为顺利开展实践活动进行分工与合作,能够挖掘学生的特长与潜能,同时增强学生的合作与责任意识。项目式学习实现了美育与德育的融合,促进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潜能,合作与责任意识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有助于学生长远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二)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美育效果

传统课程是“填鸭式”的教育,教师将准备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项目式学习是通过学生实践与教师指导,在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中,回归教育载体的本色,参观或体验美育资源,从历史、物件、技艺、文化、科学等多学科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不仅仅是关注美育载体本身,更是对其背后的文化、知识进行深入感受。通常,美育资源都有浓厚的历史与人文气息,学生通过深入体验,能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激发对文化的感知力,促进思想意识进步,提升创新力。

在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中,沉浸式体验来自美育载体的震撼,能够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美学感知力、美学创造力,由于是亲身体验,所以记忆深刻,能对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美育效果。并且,项目式学习的成果展示与交流评价环节,是对实践进行总结,进一步加深美育效果。

(三)扩大美育实践成果的传播力

项目式学习主要通过深入实地,挖掘美育资源,在实践过程中,与群众进行相处,可以将美育实践成果与群众分享,促进美育效果的传播,运用信息化技术,更有助于项目式学习美育实践效果的传播,使美育在更大的群体中进行传播,发挥美育对学生群体的人格培育作用。学生在项目式实践中能够切身感受美学艺术,大多数会与身边家人及朋友分享,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实践团队内形成自觉学习传播的良好氛围,项目式社会实践结束后,展开评选的优秀项目活动,也能够形成美育示范效果。

三、当前高职项目式学习在美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美育资源的挖掘力度不足

美育教学资源十分丰富,涵盖范围广,美育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先确定美育的场所和学习资源,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对美育资源的挖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美育资源存在片面认知。学校和教师对美育资源的定义、范围、获取途径等存在比较片面的认识,认为美育资源就是艺术课本上的美学知识,但是,新时代美育不仅包括艺术美,还包括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等美学范畴,同时也注重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因此,片面挖掘艺术上的美育资源是远远不够的。

二是缺乏主动寻找美育资源的意识。传统教育通识知识与美学知识融合少,导致教师及学生对美学资源识别的敏感度低,对美育资源存在片面认知,认为体验艺术美通过图片、视频展示就足够了,没有通过实践体验美的意识,也直接导致关于社会、关于自然的美育资源被忽视。并且,教师和学生存在被动接受知识的思维,对美育资源不会主动探寻。

(二)对项目式学习美育课程缺乏积极性

首先,学校没有深入贯彻教育部门的美育工作方针,没有为美育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平台、物质保障,没有在项目式学习建设顶层设计中将美育实践包含在内,学校只是按照之前的活动传统,照搬固定的几种实践活动,缺乏活动类型、活动主题的创新机制,项目式学习达不到美育的效果。

其次,教师对美育价值的认识不到位,部分教师不重视美育的教育功能,认为美育课程是无用的,游离于主要课程之外的附加课程。在进行美育课堂建设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最后,学生习惯了重视通识课程的传统课堂学习模式与强调结果式的成绩评定方式,又缺乏学校和教师层面关于项目式学习实现美育价值的引导,忽视实践课程,参与项目式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项目式学习的美育效果不佳。

(三)项目式学习的考评机制不科学

一是缺乏详细、科学的评价机制。有的教师认为美育效果评价仅仅体现为学生的成绩,狭隘地理解为测试,单纯以项目式学习实践的分数评价美育效果,这是一种结果式评价,但是,从美育对学生的教育功能讲,更应该对项目式学习美育课程进行过程性评价。

二是项目式学习评价浅层化。当下高职院校存在实践目标模糊、内容不明确、学习过程低阶化、成果意义不足等问题。在实践目标方面,不突出项目式学习对于美育功能实现的这一核心目标,教学评价指标看似很多,但相关性不足,且缺乏美育价值深度评价,评价指标浅层;在实践内容的评价方面,内容庞杂、零散,核心评价指标缺乏,不能体现美育的实践教学效果;在学习过程性评价方面,有些项目设置了过程性评价,但是指标选取也不科学,关注的指标不仅仅是与美育相关的,导致过程性评价效果不佳;在结果性评价中,也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四、高职院校通过项目式学习提升美育实践教学效果的优化路径

(一)立足实际,深入挖掘美育资源

美育资源泛指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艺术创造力、对人格的培养也有积极意义的资源,包括理论资源、实物资源,学校和教师应深入挖掘美育资源,积极开展项目式学习,提升美育实践教学效果。

一是挖掘文化场所美育资源,利用公共文化资源提供充足保障,比如,学校与公共文化艺术场馆、文艺院团交流合作与双向互动,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各类社会资源为学校美育教学、实践活动服务,引导学生走进艺术场馆;将艺术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通过走出去的交流模式,引导学生去有美育资源的地方,深入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等,支持打造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学校美育展演展示活动,并通过与区域内各院校开展交流、评比活动等促进美育成果互鉴和文化创新。

二是学校强化美育资源保障。学校单独设立美育专项经费,用于项目式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多措并举保障学校美育创新发展,要保障基本的艺术场地设施和器材器具,积极引入校外社会美育资源,引入项目式学习培训教师,提升本校教师的美育素养,满足学生开展美育教学和实践的多样化需求。

三是教师要提升对美育资源识别的敏感度,捕捉生活与教学过程中的美育资源,探索融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功能,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融合,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品德美、社会美、科学美、健康美、勤劳美、自然美等丰富美育资源,分学科推动制订美育教学指引。比如,挖掘文化艺术资源促进学生审美价值的提升,比如,棉絮画艺术,开展关于棉絮画艺术的实践项目,让学生感受棉絮画艺术不仅仅是棉花产品创新的商业现象,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技艺的展示,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追寻,展现了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以及独具特色的审美创新。

(二)强化宣传,提升学生参与项目式学习的积极性

以项目式学习提升高职院校美育实践教育课程效果,教师是主干力量,学校是重要的平台。首先,学校要将美育课程纳入学生人文素养课程,可以通过开展美育教学课程建设工作会议,贯彻执行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向教师传递美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将美育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广泛开展面向教育行政人员、学校领导的专题培训和面向艺术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邀请项目式学习提升美育教学效果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为本学校美育课程教师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美育认知,提升美育教学能力,更新美育教学观念,掌握更多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方法;加强对项目式学习加强美育效果的宣传,不断探索创新深化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有效途径,加大推广力度,营造共同关注和支持学校美育的浓厚氛围。

其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美育教学认知。不可否认,教师的教育背景、个人经历与认知水平会存在差异,相应的,对于项目式学习教学方式、美育实践课程的认知也会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以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工作使命,要积极学习关于项目式学习提升美育课程效果的培训课程,理清项目式学习和美育实践课程的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

最后,学校和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项目式学习美育课程。学校规范管理,为项目式学习提供保障。正确引导各类学生美育实践活动,通过各类型的活动提高学生对项目式学习的参与积极性,广泛定期开展班级、年级、院系、校级等群体性展示交流实践活动,让每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创新开展集审美赋能、创意实践、人文升华的社会实践活动,多途径、多渠道宣传校园优秀展演节目和作品;学校还可以建设丰富多样的艺术社团,充分利用校内各种平台,为学生展示提供平台;加强美育实践活动场地保障,支持学校根据实际建设小型美术馆、博物馆、展览厅、音乐厅、剧场等,供学生进行美育实践。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立足真实情境创设或者开展外出实践活动,倡导“在做中学”和“在学中做”的美育教学模式,以真实性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项目式学习的兴趣与参与感,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成果,能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认识到项目式学习的积极作用,获得高阶的学习体验,增强今后参与项目式学习的积极性。

(三)完善机制,详细制订与执行项目式学习考评机制

高职院校要将美育教学理念纳入项目式学习中,明确责任分工,健全结果评价工作机制,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建立健全美育工作专门机构和部门,加强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和管理。建立项目式学习的评价指标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与团队整体评价相结合,使学生充分重视项目式学习的过程本身,明白团队合作对得出实践结果的重要性。

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个人实践过程性评价和小组展示结果性评价,个人实践过程性评价可分为三个内容,分别是个人认知水平、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分为三个评价等级,以分数量化评价。在个人认知水平评价中,考察学生能否用观察、调查等方式获得信息并进行较好的整合、筛选,有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在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评价中,考察内容是能否较快接受新知识,有创新力;在团队合作能力评价中,考察内容是能否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价值,能否有效沟通,促进团队任务完成。小组展示结果性评价主要是通过成果展示,分为三个评价等级,考察学生是否分工明确,完整、形象地展示小组的实践成果,在项目式学习的成果展示阶段,院校之间进行互相评比,将评比结果运用在学生的第二课堂学分体系中,形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体系的融合评价,能够客观、综合地评价学生。

在项目式学习中设计美育评价机制,主要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全面考察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式学习可以促进高职美育与德育融合,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美学影响,还有助于扩大美育教育实践的传播力,前文着眼当前高职项目式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优化思路,希望能对广大高职院校提升美育实践教学效果提供借鉴。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步,对于美育教学的实践探索不会停止。未来,教育工作者需要持续立足实际,提出更多更优的项目式学习建设思路,提升高职美育实践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贺慧,陈倩.大概念统整下的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21,22(1):51.

[2] 甄鸿启,艾义国.项目式学习融入常规课堂的教学策略[J].地理教学,2024(4):34-37.

[3] 王岚.项目式学习:从课后“甜点”走向课堂“正餐”[N].中国教师报,2023-3-8(6).

[4] 桑国元,叶碧欣,黄嘉莉,等.构建指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标准模型[J].中国远程教育,2023,43(6):49-55.

[5] 谢晓荷,李蓓蕾.新时代推进全民美育的路径探析[J].人民论坛,2024(7):104-106.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