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课程体系构建

2024-12-08 00:00:00袁春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31期

[摘 要] 2021年,职教大会正式提出“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理念,这是对职业教育这一教育类型提出的创造性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是“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实施载体,以民办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课程体系构建为抓手,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现状,构建了民办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岗课证赛”综合育人的课程体系,将岗位技能要求、职业技能证书体系、职业技能大赛的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 键 词] 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1-0085-04

①基金项目:2023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民办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GXGZJG2023B138);2024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人工智能在审计行业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4KY1960)。

作者简介:袁春明(1984—),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学管理与改革等。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以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教育部教育改革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要积极探索师资、课程、教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和实践基地等方面的改革研究。面对新时期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新观念和新要求,民办高职院校应顺应财务信息化发展的时代需要,积极构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会计行业和职业岗位技能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进而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一、民办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发展现状

(一)课程体系与企业职业岗位技能匹配度不够

首先,课程体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未实现理实结合。当前,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依然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选修课的模式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且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程比重较大,而实践课程的比重相对较小。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培养,而忽视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训练。很多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知识讲授时,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理论结合实践操作对学生专项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技能相脱节。

其次,理论课程体系较为陈旧,无法满足业财税融合大数据应用及行业转型发展的需要。专业理论课程相对独立,无法对学生形成体系性的教学,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沟通,不利于学生理论体系的形成。另外,在大数据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企业的财务岗位工作基本实现了业财税融合,且已实现了使用财务共享平台进行业务操作与处理,而任课教师对理论课程只就教材内容进行讲授,没有结合当今财务岗位及行业转型发展,更没有注重培养学生适应不断发展的会计综合能力。

(二)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内容衔接度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能够在校考取的证书有两类,一类是初级会计师职业资格证书,重点考核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两门课程。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均开设了财务会计、税法、初级会计师实务和经济法基础等核心课程,但是由于这些课程分别开设在不同的学年,学习时间跨度长,学习内容较为分散,不利于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和连贯性,导致在校生的初级会计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较低。另一类是“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带来了新的方向,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X证书融通课程,如智能财税、大数据财务分析、财务机器人等,但由于受到学分及总课时的限制,现有的课程体系仍以专业课程为主,X证书融通课程大多是应对考试象征性地开设,且只集中在一个学期开设,学生的训练时间较短,同时由于缺乏课程内容的前后衔接,很容易出现为了考试设置课程。另外,X证书课程的操作性较强,但是由于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师资条件和授课时间有限,在授课方式上没有进行突破和创新,依然采用教师演示、学生学习、操作的教学模式,未注重学生自学能力与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大赛标准融合度不高

职业技能大赛作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对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综合发展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大赛主要有会计技能大赛、智能财税、业财税融合大数据应用等,注重对学生管理会计与财税大数据应用能力方面的考核。目前,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缺少能够匹配职业技能大赛标准的课程,部分院校将管理会计设置在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未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会计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于2021年4月在全国职教大会上提出,这是职业教育在新时期背景下被赋予的新要求,为职业教育育人方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也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开辟了有利条件。

(一)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以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对财务信息化给传统会计行业提出的新要求,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要不断突破传统职业教育的束缚,以“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人才培养路径促进会计人才培养的一体化,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为我国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赋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将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模式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对接,通过强化职业技能竞赛的训练内容,提升师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将职业技能证书评价标准与考核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为企业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还为职业院校提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促使职业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构建更完善的专业教学体系,促进职业院校的教学创新,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提升职业教育会计人才竞争优势

“岗课赛证”将“岗位”“课程”“竞赛”“证书”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体化融合,聚焦校企协同育人,聚力专业与产业对接,聚能教学与实践结合,将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竞赛文化有机融入日常教学,有助于促进职业教育形成学校、企业、政府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学生态,实现“校企政”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以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贯彻落实“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提质培优、创新发展”任务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传承核心技能,促进创新创业发展,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体制促进了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顺应新时代教育理念,契合数字经济转型环境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三)推动会计行业健康发展

数字经济背景下财务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岗位能力、职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与此同时,会计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也不断升级,会计改革与发展任务艰巨而繁重,会计的服务对象、服务领域、工作职能、工作手段、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都面临着重大转型升级。我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院校可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推进“课岗”融合,将职业技能竞赛引入日常教学推进“课赛”融通,开展职业技能证书进行“课证”融通等多元路径,培养具备懂技能、提能力、重比赛、强证书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岗课赛证”融通,夯实会计人才的基础知识,强化会计人员的综合职业素养,增强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提高其职业发展能力,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教学目标,减少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为学生在岗位就业提供结构性规划和导向,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利于推动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促进会计职业岗位转型发展

在财务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智能化的财务处理方法增加了会计岗位工作的复杂性与综合性,导致传统会计工作的核算型人才难以适应现阶段会计行业转型发展的需要。“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将“课程”“岗位”“证书”“竞赛”融合,对会计专业人才进行四位一体综合培养,涵盖了会计职业岗位的多重育人标准,使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会计人才具备企业所需要知识与技能,缓解当前管理会计人才供需不匹配的严重问题,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符合国家提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现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会计职业岗位转型发展的需要。

三、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知识、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目前,在财务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坚持“课岗融合”,实现“课证融通”,持续推进“课赛融合”,致力于构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课程体系。

(一)课岗结合,紧扣职业岗位需求培养会计专业人才

1.根据职业岗位技能需求,重构理论课程体系

第一,民办高职院校可通过开展企业调研、统计往届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等方式,了解出纳、往来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总账会计、财务咨询等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紧扣岗位知识技能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如出纳岗位可设置出纳实务等课程,成本会计岗位设置成本核算与管理等课程,税务会计岗位设置纳税实务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紧扣职业岗位技能需求定向培养会计人才,根据岗位工作任务设置项目教学或模块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让学生在日常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接触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做到工学结合,实现“毕业及就业”的教学目标。同时,民办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构建要注重实践课程的合理设置与内容更新。

第二,学校要结合企业会计工作岗位需求,根据职业岗位技能需求,适当增加实践课程课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境设置递进式的实践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技能与能力的提升。另外,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突出智能财税应用背景下对会计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结合大数据背景设置课程体系,增加财务共享、业财税融合等相关领域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教学与实践,与时俱进更新实践内容。

第三,理论课程体系应融合课程思政进行内涵建设,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实现会计职业岗位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要注重学生合法经营、诚实守信等职业品质的塑造。民办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应侧重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专业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融合课程思政进行内涵建设,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式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通过日常教学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务实的职业品质,锻造其技能为先,终身学习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德技并修”的工匠精神。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理论课程体系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还要实现新时代课程思政潜移默化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目标。

2.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培养会计综合技能

首先,要突破实践教学只针对会计专项技能进行训练的局限,构建融合财务、税务等方面的会计综合技能训练体系。将每门课程的实践训练进行集中安排,同时由任课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或专业研讨的形式制定统一的实训方案,将实践内容体系化,并在专业内建立跨课程的综合技能训练模式,使学生不仅能够接受专项能力的系统训练,同时能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其次,改善实训条件,转变实践课程的开展形式和考核方式。民办高职院校应融合多方力量充实和完善校内外实训资源,不断改善实训条件,完善师资条件,构建实训平台,按照实训方案的要求开展实训教学,并转变实训考核方式,结合会计岗位技能要求进行实训的过程性考核,将实训内容的完成和效果的达成体现于日常岗位技能训练中,使学生通过实践训练形成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适应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的优秀人才,适应会计行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二)课证融通,对接职业技能证书体系培养技能型人才

职业技能证书是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学习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是学生选择会计职业的敲门砖,能够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优势。目前,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可参与并考取的职业资格/技能证书主要有初级会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首先,初级会计师职业资格证书是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敲门砖,因此,获取初级会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而言是必要且重要的。为方便在校学生进行证书的备考,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匹配初级会计职称证书的考核体系,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需要,在课程体系中设置财务会计、税法、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等专业核心课程,并结合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时间与考纲调整教学进程与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其次,“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因此,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要融合学生参与智能财税、大数据财务分析、财务共享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内容,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学习内容加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实施“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水平与竞争力。

(三)课赛融合,匹配职业技能大赛标准形成多方协同育人机制

民办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要根据职业技能大赛标准进行改革。首先,课程设置要匹配职业技能大赛标准,完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侧重于实践类课程以及业财税融合等管理会计课程,适当提高实训课程的比重。同时,结合技能大赛的知识技能标准安排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业财税融合大数据应用、会计实务等竞赛内容设置教学模板进行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技能应用能力。其次,教师要将职业技能竞赛所对应的行业标准与职业规范列入日常教学过程,例如在进行个人所得税内容教学时,将最新税法规定与个税改革内容通过案例或研讨等形式融入课堂中,使学生在课堂上接触最新的行业标准与职业规范。

另外,民办高职院校应积极联系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平台,在实践教学方面实现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大赛赛程、赛项内容等考核标准的有机融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适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要求,结合仿真实训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和数据分析决策。与此同时,民办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共育机制,搭建校企实训基地,并实行教师企业实践和考核机制,加强教师企业轮岗时间和经验,提高财务信息化能力,并将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贯穿于学生日常的课堂学习和实践训练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发展能力,实现日常教学与职业技能大赛内容的有机统一。此外,民办高职院校应深入加强校企合作,以企业岗位标准为核心,校企协同制定课程标准与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学校、企业、行业等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形成“课赛融合”的长效育人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办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是以“课岗结合”“课证融通”“课赛融合”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德技并修”为最终培养目标,以“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为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究和构建。由此,才能使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企业财务岗位技能需求高度契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企业的接受率,确保毕业生具备岗位技能与职业发展的双标准素质,进而保证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职业教育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适应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理念。

参考文献:

[1] 刘英霞,王若超.1+X证书制度育人效果评价与提升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5):54-59.

[2] 刘萍,赵文伟.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以湖南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为例[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6(1):71-75.

[3] 张祺.会计专业群“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改革探索:以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2(33):24-28,109.

[4] 张秀丽.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思考[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9):63-65.

[5] 高晓华.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大数据与审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3(41):145-148.

◎编辑 尹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