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嘉宾:吴佳
中国注册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科学传播百名专家”、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副秘书长,曾获评第八届“中国营养学会科学技术奖”、2022 年“健康新风尚时尚人物奖”、2023 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云听移动端“年度健康科普杰出贡献人物”。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对添加剂有了基本的了解,并且学会了如何看懂配料表。不过,大家仍然可能在享受美食时,一不小心就“踩坑”。为此,小π 特别邀请营养大咖吴佳老师做客少年记者会,各位科学少年,快来查收这份“避坑”指南!
Q俗话说“吃啥补啥”,那吃进去的防腐剂也能让人防腐吗?
A当然不能。防腐剂是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而人体的衰老是机体的退化,并不是微生物活动导致的,因此两者完全没有关系。
Q逛超市时,妈妈总说“添加剂多不能吃”“太甜了不能吃”。糖明明不是添加剂,为啥不让吃?
A糖分为两种,即存在于天然谷物果蔬中的糖和人工添加到食物中的添加糖。妈妈不让多吃的糖,就是添加糖。具体来说,除了大家熟知的蔗糖(白砂糖),还包括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浆等。妈妈让你少吃糖是有道理的。研究表明,过多摄入添加糖,会影响牙齿、心血管、眼睛、皮肤等方面的健康。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 克以下。
除了糖果,大家还要警惕含糖饮料这样的“小甜水”。我国市场上含糖饮料的含糖量多在8% ~ 11%,一瓶500 毫升的饮料下去,无意间就会摄入好几十克添加糖。研究证实,喝含糖饮料与腹部肥胖、2 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性早熟等风险增加相关。因此,你们一定要少喝含糖饮料,并且学会看食物标签。这样,即使是食物中的“隐形糖”,也能被揪出来。
Q在家做饭是不是就不会吃到食品添加剂了?
A在家做饭吃到添加剂的概率更小,却也不一定能做到“滴水不漏”。如果你在家做饭,但是喜欢买预制菜和加工食品,也可能吃到添加剂。另外,现在的一些调料,尤其是复合调料,比如各式汤底、汤料往往都含有添加剂,大家在购买时要注意查看包装上的配料表。
不过,并不是所有添加剂都是坏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多样,作用也很多,例如食品用香料可以增加食品香气,抗氧化剂能防止食品氧化变质等。适量的食品添加剂能丰富我们的食用体验,并让食物更安全,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Q吃糖会长蛀牙,那吃加甜味剂的零食就不会长蛀牙了吧?
A一般来说,甜味剂本身不太会被口腔中的细菌分解或发酵,不直接导致龋齿。糖醇类的甜味剂,比如木糖醇和赤藓糖醇,甚至还有保护牙齿的作用。木糖醇可以抑制口腔中产生龋齿的细菌发酵,抑制链球菌生长及酸的产生,并促进唾液分泌。赤藓糖醇也被认为不会导致蛀牙,甚至具有抗龋齿性。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超市里许多无糖口香糖中的甜味剂就是木糖醇。
虽然甜味剂本身不直接导致龋齿,但无糖食品中的其他成分仍然能导致龋齿产生。比如含甜味剂的无糖可乐等碳酸饮料,其中含有的酸性物质会导致牙釉质中的矿物质被溶解和腐蚀,间接引发龋齿。所以,为了确保口腔健康,依然建议大家适量食用含甜味剂的食品,养成健康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Q有没有“添加剂不多”“糖也不多”的零食呢?
A推荐大家吃原味果干和坚果这两类“健康款”零食。果干类的零食,例如葡萄干、红枣干、桂圆干等,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补充膳食纤维和矿物质。坚果中则含有日常三餐中比较缺乏的脂肪酸。不过大家在购买时一定要选择原味果干,而不是添加了糖或其他成分的风味果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