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孩子们,跟着唐诗去旅行,我们再次开始新的旅程。在群星璀璨的大唐诗歌盛世,张继可能是不太起眼的一位诗人,而他却凭一首《枫桥夜泊》被世人所熟知。今天,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一起穿越到寒山寺吧。
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年间。唐代贞观年间,著名僧人寒山曾在此居住。唐玄宗年间,禅师希迁在此建寺,名为寒山寺。寺内古迹众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塑像,以及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的残片等。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襄州(今属湖北)人,天宝年间进士,曾担任过军事幕僚,后来又做过盐铁判官。《唐才子传》称其“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著有《张祠部诗集》。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首诗在说些什么吧。
枫桥,古名封桥,唐《吴地记》曾说:“吴门三百九十桥,枫桥其最著者。”历代文人歌咏枫桥的诗篇不胜枚举,如今的枫桥已成为苏州的一张名片。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乌啼,乌鸦啼鸣;霜满天,形容空气寒冷的状态;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渔火,渔船上的灯火;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诗意大致如下:一轮月亮落下,乌鸦在不停啼叫,此时秋霜满天,寒气逼人,江边火红的枫树和渔船上闪烁的灯火使人愁从心来,难以入眠。苏州城外的寒山寺里,半夜寺庙的钟声缓缓地飘荡到了诗人的客船中。
孩子们,无论身处何地,遇到何种不顺心的事,都要像诗人这样,依然要去发现美好的事物,比如美丽的风景、美好的故事、美妙的诗句……
这首诗是唐代安史之乱后,诗人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诗歌前两句以月亮、乌鸦、秋霜、江枫、渔火等意象入诗,描绘了夜幕降临、江上寒霜渐起时,诗人无法入睡、愁绪万千的心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愁”字成为诗眼,诗人将忧愁融入看见的风景中,令人感同身受。接着,在最后两句,诗人坐着一叶小小扁舟,望着眼前的河水,听着岸上的钟声,不禁有种身处乱世的家国之忧,这或许也是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的原因吧!
当然,关于寒山寺的传说和故事有很多,最著名的当属寒山与拾得的故事了,这些有趣的故事也在加深着我们对寒山寺的向往。一段故事,一种智慧……
寒山与拾得的故事
相传,唐代贞观年间,寒山上住着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寒山,喜欢写诗,用语通俗诙谐,后人辑其诗为《寒山子诗集》;一个叫拾得,原是孤儿,是寒山的好友,也喜欢写诗。两个人经常一起出游,吟诗作对。
一日,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答道:“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一时传为佳话。
有一年,寒山与一个姑娘定了亲,可这个姑娘却喜欢拾得。寒山知道后,当即打定主意远走高飞,成全姑娘和拾得二人。当寒山收拾好自己的破衣烂被时,忽然想到自己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走掉,拾得一定会担心。于是,他拿起一块小石头,在院落的墙壁上画了一个光头和尚,又在旁边留了一首五言诗:
相唤采芙蓉,可怜清江里。
…………
此时居舟楫,浩荡情无已。
写完,寒山就悄悄地离开了……
拾得一直不见寒山,心中纳闷,却在院落的墙壁上看到了寒山留下的诗和画,才知道他已经远游去了。于是,拾得决定寻找寒山,他日夜奔走,找了很多地方,可是一直不见寒山的踪迹。
有一天,他来到苏州城,在此打听一番后,听说城外的枫桥附近有一座小巧别致的寺院,新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疯疯癫癫的和尚,相貌与寒山相仿。拾得立刻想前去一探究竟。但他转念一想,不能空手去见寒山呀,就在这时,他看见荷塘盛开着许多荷花,就赶忙摘了一朵又红又大的荷花,捧在手里走进了寺院。寒山见拾得千里迢迢而来,急忙用双手捧着装有素斋的食盒迎接拾得。二人相视而笑,心照不宣。直到现在,寒山寺仍供奉着寒山与拾得的塑像。
亲爱的孩子们,读了张继的这首诗,听了寒山与拾得的故事,你们感悟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样的情感呢?不妨以笔记的形式写下来,让这段旅行变得丰富、充实、有趣。期待你们的发现,我们在唐诗的下一站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