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鸿昌,字世五,1895年10月18日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8岁不到便弃学从戎,投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开启戎马生涯。因骁勇善战,他由普通士兵被提拔为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军师长,人称“吉大胆”。
满腔热血,无处可洒
1930年,冯玉祥在中原大战中败北。为防止蒋介石瓦解西北军,吉鸿昌在得到冯玉祥的同意后,接受蒋介石的收编,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反革命“围剿”。吉鸿昌对“围剿”苏区、攻打红军十分反感,因他不愿执行“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政策,1931年8月,蒋介石解除了吉鸿昌的兵权,并强迫他“出国考察”。吉鸿昌即将启程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了,他悲愤至极,向蒋介石要求参加抗战,却遭到无理的拒绝。蒋介石命人将吉鸿昌的妻子胡红霞强行送上船,迫使吉鸿昌出国。
1931年9月23日,吉鸿昌怀着“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悲愤心情,含泪登船,离开上海。吉鸿昌环游了欧美等地的十余个国家,沿途向各地侨胞宣传抗日,并对殖民主义者的歧视给予坚决的回击。有一次,他要往国内邮寄衣物,美国邮局的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吉鸿昌非常气愤,随行监视他的国民党特务劝告他说61b0b0b4647335d2c170dca5758fce9b6985f84ab272c9bbe66845e8783920cf:“你若说是日本人,便可受到礼遇。”他怒斥道:“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却认为当中国人无上光荣!”回到旅馆,他当即找来一块小木牌,写上“我是中国人”,下面还用英文作了翻译,以后每逢出入,他都把这块木牌佩戴在胸前。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谎言
1932年1月28日,日军悍然进攻上海,吉鸿昌闻讯毅然回国。在这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他知道,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担当起拯救国家和民族的重任。他一心想带着队伍参加红军,奔赴抗日最前线。1932年秋,吉鸿昌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根据党的指示,吉鸿昌联络冯玉祥出山,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图抗日救国。1933年5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宣告成立,吉鸿昌任同盟军第2军军长,从6月开始,吉鸿昌率领部队收复察东失地,所向披靡。
多伦是热河与察哈尔交界处的战略重镇,日军企图从这里打通向察哈尔进攻的通道。为阻断日军继续向察哈尔进攻,1933年7月7日凌晨,吉鸿昌率同盟军采取以强攻为主、先发制人、内外结合的战斗方案,向多伦发动进攻。日伪军利用坚固的工事顽强抵抗攻城部队的奋勇冲击,同盟军经过两天三夜的激战,至10日晚仍未攻克。吉鸿昌于是亲率敢死队,赤膊匍匐前进,连续三次指挥登城。与此同时,他暗派副官率士兵40余人,化装成伪军潜入城内。12日凌晨,吉鸿昌再次组织猛攻,里应外合,消灭了日伪军,收复了多伦。多伦之战,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谎言,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和信心,有力打击了日军穷凶极恶的侵略气焰。
然而,面对大好的抗日形势,蒋介石却派重兵进攻察哈尔,对同盟军辖区进行全面封锁。8月8日,日寇飞机轰炸多伦,并向多伦大举进攻。吉鸿昌命令部队分批撤出县城。多伦的汉族、回族、蒙古族等各族民众得知同盟军要走,含着眼泪伫立在街头为同盟军送行。汉族民众捧着大饼炒面,蒙古族民众牵牛送羊,回族民众则宰了十一头大牛,煮熟后分为五斤一块,用毛头纸包好,便于士兵们路上食用。吉鸿昌见到此情此景,不由地落下泪来。他对送行的群众说:“乡亲们,不要送我们了,鸿昌不能在此保土安邦,怎能再打扰你们。”他执意按每头牛二十元付款。抗日同盟军虽然在多伦只停留了一个来月,却给多伦人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直面敌人的子弹
同盟军失败后,吉鸿昌到平津等地继续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1月22日,他被秘密押解到北平。刚下火车,何应钦即派人送来写着“立时处决”四字的电报。吉鸿昌看后轻蔑地说:“行呵!你们什么时候动手啊?”何应钦的“下马威”失败后,又于23日在国民党北平军分会组织“军法会审”。吉鸿昌虽身陷囹圄,但毫不畏惧,把敌人的法庭变成了宣传抗日的讲堂。何应钦问:“你为什么搞抗日活动?说出你们的秘密来!”吉鸿昌义正词严地答道:“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跟你们祸国殃民,和日本暗中勾结,干些不明不白的勾当,才有秘密。”接着又说:“我要救国,蒋要卖国,我不得不为抗日而讨蒋。”当被问到“为何加入共党,危害民国”时,他坦然而自豪地说:“你们以为我会讳言吗?不!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摆脱了旧军阀的生活而转到为工人、为劳动群众、为全国国民斗争的阵营里,这正是我的光荣……你们说我们党是‘危害民国’,试问你们又干了些什么?你们当政七年,掀起了无数次的内战,断送了东北,断送了热河,又快要断送华北,你们的所作所为,哪一样不曾‘危害民国’?哪一样不是‘危害民国’?”恼羞成怒的敌人对吉鸿昌施以酷刑,但吉鸿昌除了痛骂,没有说出一句对敌人有用的话。
1934年11月24日,是吉鸿昌殉难的日子。当“立即枪决”的命令传来,吉鸿昌显得异常镇静。临刑前,他用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然后起身对行刑的刽子手们厉声说:“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个椅子来,我得坐着死。”并冲着拿枪的敌人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刽子手在吉鸿昌面前颤抖着举起枪时,他瞪起双眼,怒目而视,用尽自己全身的力气,高呼:“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吉鸿昌壮烈牺牲,时年39岁。
1945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大”,党中央授予吉鸿昌革命烈士称号。新中国成立时,吉鸿昌的夫人胡红霞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替丈夫见证了这一伟大的时刻。2009年,吉鸿昌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