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旨在探讨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新的挑战。文章简要概述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及其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现状,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即时性,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与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文章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从新媒体平台的深度融合、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政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以及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播的协同发展等方面展开探讨。通过分析网络直播、短视频、虚拟现实(VR)等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政教学中的运用,得出新媒体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广度和深度的结论。
研究发现,新媒体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通过个性化推送和互动式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新媒体平台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模式,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但也伴随着信息碎片化、娱乐化等问题。文章提出,在运用新媒体时,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度与文化传播的精准性,避免传播浅层化,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促进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9-0192-05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4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一般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4zsszsx206
在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已经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影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亟须与时俱进,通过创新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内涵深邃、意蕴丰富,具有巨大的育人价值[1]。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在信息爆炸时代显得滞后,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难以提升。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提供了契机,使其更生动直观、贴近学生。在此背景下,探索新媒体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既拓展了思政教育模式,又助力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教育现代化、多元化发展。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新媒体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以政治理论与道德培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构筑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共同价值体系,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然而,随着信息传播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面临诸多挑战。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这一状况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它冲破了时空束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传播与融合给予了强劲的支撑[2]。
计算机技术实现了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加工、传播与呈现,数字化信息的传播介质就是新媒体,包括互联网、便携终端、社交平台等多种信息传播媒介。
相较于书本和课堂教学,新媒体具有扩散速率高、涵盖范围大、交互性强等特点,这种传播方式的变革为高职院校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单一,主要依靠教师讲解以及书本知识习得,因此难以有效调动高职生学习兴趣。而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自主学习和探讨传统文化,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文化认同感[3]。
新媒体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传播形式的改变,还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信息接收方式。高职院校学生生活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他们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获取大量信息,并习惯于以碎片化、即时化的方式吸收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稍显滞后,无法与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相适应。因此,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相结合,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的道德价值和深厚的人文精神,与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高度契合。在当下多元文化交织发展的大环境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具有更为深刻的实际意义。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不但能助力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格,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僵化性,尤其在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对接方面,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因此,如何高效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思政教育的关键课题。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带来了新的途径,传统文化传播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以更生动、直观的形式进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无论是短视频平台的视频展示,还是社交媒体的实时互动,学生都可以在轻松、欢快的氛围里,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这种文化传播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适应当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信息接收方式。
新媒体不但变革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还从本质上重构了文化传播的架构。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文化传播主要依赖学校和教师的单向输出,学生作为信息接收者,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这种“灌输式”教育模式,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方面往往力不从心。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不仅仅是文化的接受者,还可以成为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主动参与到文化传播中来。这种双向互动的文化传播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促进了思政教育的深化发展。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得以增强,文化传播和思政教育的效果更加显著[5]。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文化教育主要依靠教材和教师的讲授,传播范畴相对狭窄,学生的信息接收渠道也较为单一。
在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公众号、抖音、B站等媒体平台多元呈现,传统文化能够在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还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在娱乐、休闲、学习等多种场景下都能接触到传统文化内容。这种全方位的传播模式极大地拓展了文化教育的覆盖面,也为思政教育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媒体的交互性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核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交互性不强。而新媒体的兴起则打破了这一单向的传播模式,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信息,还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参与讨论、互动。这种双向互动的教育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提升了文化自觉和思想认同,进而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
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能够随时随处开展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使其能够根据个人学习节奏深入理解文化内容。同时,新媒体平台的多样化呈现方式,如图文结合、音视频等,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通过新媒体的力量,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将在高职院校中展现出更强的渗透力与影响力[7]。
新媒体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形式,使其更易于被学生接纳。相较于传统的文本和口头传播,新媒体能够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媒介形式,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更生动、直观地呈现出来。短视频、微电影、动画等形式能形象化地传播历史故事、传统美德、经典典故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打破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壁垒,还能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文化熏陶,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新媒体的个性化推送功能增强了思政教育的精确性。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受众群体广泛,教育内容通常较为统一,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新媒体借助大数据、算法推荐等技术手段,能够依据学生的兴趣倾向、学习习惯等因素,为他们推送量身定制的内容。个性化推送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能够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新媒体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进一步提升文化传播的精度与深度[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意味着静态的重复与复制,而是在现代语境下的创新与发展。通过新媒体,传统文化得以与当代社会热点、学生关心的时事等相结合,融入思政教育的同时,也增添了时代气息。
例如,利用新媒体平台举办“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题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在现代语境下重新领会传统文化的意蕴与价值,这种创新发展路径有效提升了文化传播的吸引力和教育的时代气息。
(一)新媒体平台与高职思政课程的深度融合策略
新媒体平台的广泛运用为高职思政教育的革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通过微信、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以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融入思政课程。凭借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即时性,教师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单向传播模式,实现思政教学的动态化与多维互动[9]。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与课程相关的传统文化素材,配合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传统文化的教学变得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习惯。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讨论、提问,增强了课堂内外的互动性。学生参与度的提升有益于增进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并提升思政课程的吸引力与教育成效。
短视频平台的使用更是为思政课程的呈现方式带来了新的可能。教师可以将复杂的传统文化理论通过短视频进行简化表达,借助动画、配音等多媒体手段,将儒道思想等传统文化精髓以生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图像化、可视化的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还提升了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使思政课程不再枯燥单调。
新媒体平台还具备强大的反馈功能,教师能够通过平台实时了解学生对学习进展,通过评论、点赞等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这种即时反馈机制有助于教师灵活调整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自主发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作品或观点,进一步加深对文化内容的理解。
通过新媒体平台的深度融合,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不仅得到了传播形式上的革新,更提升了教学内容的互动性与参与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生动、广泛地传播,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文化认知与学习体验,推动了思政教育的持续创新与发展[10]。
(二)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思政教学模式创新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引入了崭新的教学模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更为灵动多元。传统的思政课程往往受制于时间、空间等因素,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而新媒体技术的引入则打破了这些限制,推动了教学形式的深刻变革。这种创新不仅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与多样性,也为学生带来了更具参与感和沉浸感的课程体验[11]。
借助直播平台,教师能实时与学生展开互动,达成即时反馈与教学调控,还能在虚拟课堂中教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通过实时的弹幕、评论等形式获取学生的即时反馈。这种互动不仅打破了传统课堂中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模式,还增强了课堂的灵活性和应变性。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疑惑与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对文化内容的深刻理解[12]。直播教学同时具有课后回放功能,学生可以根据个人进度反复观看,巩固学习效果。
短视频平台是新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又一创新应用。教师可以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简化为易于理解的视觉化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短视频形式不仅生动直观,而且便于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自主观看相关内容,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模式符合高职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学习参与度。
虚拟现实(VR)技术的运用,为思政课程带来了全新的沉浸式体验。借助VR技术,学生能够“亲临”历史场景,“参观”古代文化遗址或“参与”历史事件,在虚拟时空中体验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沉浸式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文化内容的感知,还增强了学生对文化价值的认同,使他们在虚拟体验中内化思政课程的核心理念。新媒体技术赋予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新的生命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更为广泛[13]。
(三)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播的协同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达成了深度的协同共进。新媒体平台的多样性与互动性,赋予了两者全新的融合路径。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不再是独立的内容模块,实现了有机结合,共同推动学生价值观和文化认同的形成[14]。
新媒体的多元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单向传播模式,使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更加紧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通过具有时效性的热点事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中的“忠、孝、仁、义”思想相结合,传递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直观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还能进一步理解思政教育中的核心理念。这种融入实际情境的教学策略,提升了文化传播的深度与思政教育的现实感。同时,新媒体的开放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文化传播与思政教育的互动之中。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学生可以在观看相关传统文化内容后发表个人见解,参与讨论。这种双向互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文化传播和思想教育的良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还能够通过互动深化对思政教育的理解,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15]。
此外,借助新媒体的数据分析功能,教师可以精准掌握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进度。通过对学生浏览、互动数据的分析,教师能够了解哪些文化内容更受欢迎,并调整思政课程的侧重点。这种基于大数据的协同发展策略,进一步增强了文化传播效果和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不仅推动了思政教育的创新,还提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影响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应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优势,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未来,思政教育将更加依赖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通过不断增强文化内容的互动性与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文化认同感,为培养具有坚定文化自信和崇高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于瑜.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4):87-88,91.
[2] 张琴.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教师,2024(10):9-11.
[3] 陈晴君.刍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政教育路径[J].教育教学论坛,2020(33):69-70.
[4] 陈爱爱.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作用的意义及路径[J].人民论坛,2021(4):107-109.
[5] 闫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策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4):115-117.
[6] 王静,谭东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育人过程中的措施探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3):36-39.
[7] 吕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24.
[8] 蔡亚琼.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索高职院校思政育人的实践路径[J].秦智,2023(8):112-114.
[9] 杨彤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价值、困境及策略[J].广西教育,2023(18):54-57.
[10] 周俊玲,刘晓霞,徐春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21,35(2):38-40,56.
[11] 赵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天南,2023(3):162-164.
[12] 盛亚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路径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3):86-88.
[13] 李艳会,杨燕.新媒体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路径研究[J].秦智,2022(12):106-108.
[14] 代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21.
[15] 王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才智,2020(20):37-38.
作者简介 王蔚,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