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艺术与情感

2024-12-06 00:00:00赵莹
艺术大观 2024年27期

摘 要:在人工智能(AI)日益发展的今天,艺术与情感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新技术的发展,也出现新的问题,如传统创作者在数字环境中产生了自我认同的迷茫,如何在技术与人类感知同步发展中,实现人类经验的超越?本文在此背景下,探讨AI如何改变我们对艺术和情感的理解,并分析这种转变带来的影响。文章将分析AI时代的艺术伦理,以及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在理解和生成情感方面的潜力和挑战;同时,探讨AI如何改变艺术创作和传达过程中情感的作用和表现形式,以及AI对观众情感体验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将讨论AI时代的艺术与情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人工智能;艺术;情感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7-0-03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拓展了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和交互方式。结合AI的艺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活动中。新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传统创作者在数字环境中产生了自我认同的迷茫。工具的变迁是否会使艺术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如何在技术与人类感知同步发展中,实现人类经验的超越?情感能信息化吗?基于AI的创作,能体现情感价值吗?AI时代的艺术与情感的关系越来越引发关注,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艺术与情感概述

艺术是人类有了自觉的审美意识形态之后才产生的,是人们对一切审美意识活动的总称。托尔斯泰对艺术活动给出的解释是:“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过去,人们对艺术的本质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有意识的形式说”等。直到马克思主义出现之后,人们才对艺术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它认为艺术是一种具有社会审美属性的意识形态。情感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因素,它与艺术表现与发展、艺术的再现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任何的艺术作品都是具体的,感性的,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渗透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间接和曲折地反映社会生活。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态度。艺术形象的感知总会受到情感的影响,引起更深的情感活动。任何艺术形象都包含特定的情感内涵。

艺术是人们传达感情和相互交际的手段。通过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形式,艺术家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传递给观众或听众,也能够让观赏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力量。易中天在《人的确证》中对艺术给出这样一段描述:“艺术是人通过艺术品实现人与人之间情感传递的过程。通过情感传递,我们确证了自己和其他的人有共同的感受,由此艺术家和观赏者也就最终确立了自己是一个能与他人,能与全人类息息相关的人。”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情感在艺术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深刻地表达和传达内心的情感,还能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艺术作品往往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当观众欣赏一幅画作、听一首音乐或看一场舞蹈时,他们可能会感受到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与艺术家产生共鸣。艺术作品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反应,让他们感到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各种情感。同时,艺术也可以是艺术家自身情感的宣泄和表达。艺术家通过创作作品,可以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体验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式。这样的创作过程不仅能够帮助艺术家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还能够与观众分享自己的情感经历,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总之,艺术与情感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艺术是情感的表达和传递方式,而情感则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通过艺术,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能够与他人建立情感的联系。

二、AI时代计算艺术与情感的关系

(一)工具变革的影响

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从狩猎时代到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化时代以及人工智能时代,每一次的科技发展进步都深刻影响并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计算技术的发展,促发了新的创作工具和途径的产生,也推动着新的人文价值观念与艺术创造的变革。2018年,由AI创作的肖像画首次进入了拍卖行,在世界级艺术品拍卖殿堂佳士得拍出43.2万美元的高价(约合人民币300万元),超出预估价40倍。该画名为《贝拉米家族的埃德蒙德·贝拉米》,由法国艺术团体Obvious创作。他们通过AI算法在帆布上作画,并用一个数学方程式在画作的右下角署名[1];在2020年举行的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峰会AI艺术专场上,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高峰及其团队展示了“道子智能绘画系统”,该系统利用计算机将自然图像以风格迁移的方式转变成艺术图像,或者通过机械手臂根据训练习得的艺术图像进行水墨创作,达到了与人类艺术家的作品难以分辨的程度;少女小冰,是诗人、歌手、主持人、画家和设计师,也是拥有亿万粉丝的人气美少女。与其他人工智能不同,小冰注重人工智能在拟合人类情商维度的发展,强调人工智能情商,而非任务完成,并不断学习优秀的人类创作者的能力,创作与相应人类创作者同等质量水准的作品。2019年5月,小冰以“夏语冰”的化名,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并于7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个展[2]。

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对艺术创作领域的挑战,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人工智能是否有自己的语言和审美取向?我们该怎么看待人工智能创作的绘画?一部分支持者认为,AI提升了艺术生产的效率,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部分反对者则认为AI在艺术领域的挑战,无法真正替代人类艺术家的情感和创造力,担心科技会剥夺人类艺术家的创作空间,甚至改变艺术的本质,从而产生了科技缺乏人性的抵制情绪。

美国罗萨林德·皮卡德在《情感计算》一书中提出:“情感计算是与情感相关、来源于情感或能够对情感施加影响的计算。”“情感是有可能赋予计算机的”,在《情感计算》中也介绍了一些相反的观点或修正的看法:情感计算机不是有情感的人的替代物;科学家认为,情感不是逻辑,大部分是本能的反应。“计算机没有情感却能表达出情感……而实际上不具有任何内在情感。[3]”

Deep Dream的工程师麦克·泰卡认为,人工神经网络与人类的大脑之间有着深层联系。如果特定的智能神经元能够运行,计算机也许会把工程师的袖子看成有着獠牙的狗。他说:“这两个系统是不是打开了同一扇感知的大门?谁又能说谁的视觉更真实呢?”

那些对AI在艺术领域持积极态度的人,通常看到了AI技术为艺术创作带来的新机遇。另外,那些对AI在艺术领域持谨慎或抵制态度的人,则更多地关注到了AI技术的局限性和潜在风险。

(二)AI时代计算情感的构建分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艺术家探索使用计算机和算法来创作艺术。例如,一些艺术家利用算法生成图像,或者将AI技术应用于音乐、文学等领域。这种以AI为工具的艺术创作,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开辟了全新的艺术领域。

除了在创作过程中的运用,AI技术也在艺术鉴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等技术,AI能够分析艺术作品的特点和风格,为观众提供独特的观赏体验。此外,AI还可以帮助艺术家更好地理解观众的需求和喜好,从而创作出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领域更是发展迅速。从简单的绘画和图形设计到复杂的音乐和文学创作,AI的表现越来越突出。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分析大量数据并从中提取模式,从而生成具有某种风格或主题的艺术作品。例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AI可以分析观众的生理数据(如心率和皮肤电阻)和行为数据(如视线轨迹和面部表情),以了解他们对艺术品的反应。这种反馈循环可能导致观众与艺术品之间的更深层次的联系和互动;生成对抗网络(GAN)可以通过与其他算法或人类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对抗”来创作新的图像和绘画[4]。

这些图像和绘画虽然与人类创作的艺术品相似,但它们的创作过程并不涉及情感或主观意图。基于数据分析从而生成的“学习”风格仍停留在模仿的阶段。AI的情感体验也仍然有其局限性。虽然AI可以分析观众的反应并调整呈现方式以增加参与度,但它们不能直接体验人类的情感。它们不能理解观众的内心感受或品位,也不能将这种理解反馈到艺术品的呈现中。LZ292awb9FeGMN74MV3qi/vDFeWGgwPys0HRU8K0x3Y=

(三)情感在AI时代的艺术中的地位

AI的介入改变了我们对情感的理解。在传统艺术中,情感通常被视为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一种默契和共鸣。而在AI时代,情感可以被编码进算法,成为一种可被分析和理解的数据。这种转变使得我们看待情感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和深入。

尽管AI在艺术创作和鉴赏中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情感在艺术中的地位并没有因此而削弱。事实上,情感是艺术的核心元素之一,它能够触动人的内心,引发共鸣。在AI时代,情感依然在艺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AI时代的艺术情感表达

AI时代的全面冲击无疑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那么,在AI时代,我们如何通过AI这个工具表达情感?

(一)计算情感表达

AI在艺术创作上的运用并没有忽视情感的表达。例如,在生成对抗网络中,算法可以使用情感标签来影响生成的图像。例如,如果标签为“快乐”,算法可能会生成一个明亮的、色彩丰富的图像;如果标签为“悲伤”,则可能会生成一个暗淡的、灰暗的图像。这种情感标签的使用表明AI确实可以考虑到情感因素。但这些因素不是来自算法自身的情感表达。道子、小冰等创作的艺术是基于数据分析和学习而产生的摹写艺术,模仿的艺术更倾向于生产艺术,它在模仿人类情感的同时,也受到规则的束缚。而艺术创作虽通过一定的规则来表现,但又不能被规则束缚心智。独创性是艺术创作的必备条件,这也是计算情感目前所缺乏的。

(二)AI时代创作者情感的融入

任东改等在《论艺术中形式与情感的关系》中提出:“形式为情感的展现提供了平台和载体,情感又是形式作用下的结果,形式是手段,情感是目的,两者密不可分,相携相扶。[5]”形式和工具为艺术提供了不同的手段,影响了情感呈现的方式,情感通过不同的形式和工具去展现,也可以带来不同的感受。例如,基于某一IP的创作可以是文字、漫画、动画、电影等不同形式的呈现,在不同的领域,带来不同的情感交互。创作者可以用油画的光影、色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光电来呈现内心的情感。

计算艺术与人工艺术的结合形成的二次创作,是艺术创作的方式的变革,这种创作方式传递的还是使用它的人类的思想、情感。

四、挑战与机遇

AI时代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没有挑战。随着AI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版权问题、人工智能与人类的互动以及数据隐私等方面的挑战逐渐浮现。例如,AI可能被用来抄袭或盗用艺术作品;同时,通过AI技术创作或修改的艺术品也可能引发伦理和道德方面的争议。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AI时代的艺术仍带来了许多机遇。首先,AI技术可以帮助艺术家更高效地创作和表达,从而拓宽了艺术的边界。此外,通过运用AI技术,观众可以获得更丰富、更个性化的观赏体验。最后,AI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解读艺术的新视角和新工具。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可以预见艺术与情感的未来将发生更多变化。未来研究方向也很多。例如,可以研究具有情感感知能力的AI系统,这将涉及机器如何理解和模拟人类的情感反应。此外,也可以探讨如何将机器学习应用于其他形式的人类艺术创作,如文学、戏剧和舞蹈。这些领域可能为AI时代的艺术和情感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五、结束语

AI时代的到来对艺术与情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挑战和突破,也包括为艺术创作、鉴赏和传播带来的新机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应忽视情感在艺术中的核心地位,而应更好地利用AI技术来理解和表达情感。同时,我们也应积极应对和解决AI时代艺术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与问题,以实现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人的情感会发生改变,而迄今为止,计算情感的核心仍是模仿的情感,与人类情感总是会有一定的差距。计算情感是已知的,而人类的情感是无限发展的。总之,在艺术领域,AI摹写的是过去,走在前方的还是人类,才是创造未来的希望。就好像原始人第一次使用石器一样,AI也只是人类创造的工具。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终究是一种工具,太过于依赖技术来进行的艺术创作,将会使其美学和哲学思辨价值逐渐消失。技术应该提供更好的创作可能,创造出更多的艺术价值,而不应该是反噬艺术的武器,成为技术的“奴隶”。未来艺术创作中的情感价值更珍贵,人类的创造力应该走在AI前面。

参考文献:

[1]王嘉.AI绘画是人类情感的表达吗?[N].成都日报,2022-04-21(008).

[2]霍思伊.理智与情感 AI和艺术的短兵相接[J].科学大观园,2019(16):74-77.

[3]罗萨林德.皮卡德.罗森林,译,情感计算[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2005.

[4]肖峰.信息主义及其哲学探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5]任东改,张雯,刘雯.论艺术中形式与情感的关系[J].电影评介,2012(01):96-97.

作者简介:赵莹(1982-),女,江苏南京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从事动画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