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打击乐技法的应用及其对中国传统打击乐的影响

2024-12-06 00:00:00王盈
艺术大观 2024年27期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融合与发展也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洋打击乐技法的交融与应用,首先对中西方打击乐技法进行介绍,接着分析二者的融合以及对中国传统打击乐的影响,以期为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中西洋打击乐技法;中国传统打击乐;影响

中图分类号:J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7-00-03

打击乐是一种以打、摇动、摩擦、刮等方式产生效果的乐器族群,它是最原始,也是最现代的音乐。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打击乐器也随着表达需求的多样化、乐器种类的丰富化、使用功能的复杂化而逐渐发展起来。中国打击乐源远流长,从古代的祭祀音乐到现代的民族管弦乐团,其演奏形式和技法不断丰富和发展。西方打击乐同样经历了从古典音乐到现代交响乐的演变,其技法和乐器种类也日益多样化。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中西方打击乐的结合成了必然的发展趋势[1],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实现音乐的传承,促进中国传统打击乐的发展,避免盲目借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一、中西方打击乐技法概述

(一)中国打击乐

中国传统打击乐技法在音乐表现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丰富的乐器种类、多样的节奏模式和灵活的演奏技巧,中国传统打击乐不仅能够表现各种情感和气氛,还能与不同的艺术形式紧密配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传统打击乐也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的演奏技法,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打击乐风格[2]。

在表现手法上,中国传统打击乐在演奏中常常有即兴的成分,演奏者可以根据情感表达和现场氛围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化。节奏的变化丰富多样,可以从缓慢逐渐加快,也可以从快速突然变慢,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动态效果,以调动观众的情绪,达到较好的表演效果。同时,中国传统打击乐非常注重强拍和弱拍的对比,追求通过不同的力度变化来表现音乐的情感和气氛。强拍通常用重击或重音来突出,弱拍则用轻击或轻音来表现。节奏和旋律的紧密结合也是中国传统打击乐的重要特点。在中国传统打击乐中,节奏与旋律常常紧密结合,相互依存。节奏的变化往往伴随着旋律的变化,共同构成完整的音乐作品。例如,在京剧和地方戏曲中,打击乐的节奏与唱腔、念白和动作紧密配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此外,中国传统打击乐通常包含着一定的文化象征。例如,某些节奏模式可能与特定的历史事件、神话故事有关。在节日庆典、祭祀仪式和民俗活动中,特定的节奏模式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

在演奏技巧上,中国传统打击乐通常借助力度变化、速度变化、音色变化、节奏变化来完成整体的表演。此外,中国传统打击乐在表演中常常与其他乐器和表演形式(如唱腔、念白、舞蹈)紧密配合,形成整体的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打击乐器种类繁多,音色各异,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常用的乐器有锣、鼓、钹、木鱼和梆子等[3]。其中,锣又分为大锣、小锣和云锣,大锣音色浑厚,常用于戏曲和民间音乐中,表现庄严或紧张的气氛;小锣则音色清脆,常用于伴奏和节奏变化;云锣是由多个不同音高的小锣组成,可以用来演奏旋律。

(二)西方打击乐

西方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具有不同的演奏技巧和音色。常用的乐器有定音鼓、小军鼓、马林巴、颤音琴等。其中,定音鼓是一种大型的铜制鼓,通过调节鼓皮的张力来改变音高,常用于交响乐队中,表现雄壮和戏剧性的效果;小军鼓是双面鼓,底部有一组金属丝,可以产生特有的沙沙声,常用于军乐队、爵士乐队和摇滚乐队中,表现节奏和动态变化;马林巴则是一种木琴类打击乐器,由一系列木制音条和共鸣管组成,常用于独奏、室内乐和交响乐队中,表现出柔和和优美的音色;颤音琴由一系列金属音条和电动旋转的共鸣管组成,是金属打击乐器,可以产生颤音效果,常用于爵士乐队和现代音乐中,表现明亮和富有表现力的音色。在表现手法上,西方打击乐也包含即兴的成分,演奏者可以根据情感表达和现场氛围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化。

二、中西方打击乐技法的融合

(一)融合背景

中西方打击乐的融合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过程,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多元文化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频繁,这为中西方打击乐的融合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在创作需求方面,作曲家已经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传统打击乐创作,他们更倾向于结合西方打击乐演奏方式或乐器演奏,以激发音乐创作的创新性和想象力,拓展音乐创作的领域。再者,中西方打击乐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音乐传统。西方打击乐注重音色的质感和节奏的准确性,而中国民族打击乐则更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这种差异性使得两者在融合时能够相互补充,创造出新的音乐风格和形式,这为中西方打击乐技法的融合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融合的方式

1.乐器的组合和创新

在中西方打击乐技法的融合中,乐器的组合与创新是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许多作品将中国传统打击乐器(如锣、鼓、钹)与西方打击乐器(如定音鼓、小军鼓、马林巴)混合编配,创造出新的音响效果。此外,一些艺术家和乐器制造者还设计了新的打击乐器,结合了中西方乐器的特点,如将锣的音色与定音鼓的可调音高特性结合起来,创造新的打击乐器。

2.节奏和旋律的结合

节奏和旋律的结合是中西方打击乐技法融合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在节奏的融合中,将中国传统节奏(如板眼、散板)与西方节奏(如4/4拍、3/4拍、切分节奏)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节奏模式。例如,在一个作品中,可以同时使用中国传统的“一板三眼”和西方的“切分节奏”,形成复杂的节奏效果。在旋律的结合中,使用马林巴、颤音琴、木琴等旋律打击乐器,演奏中西方音乐中的旋律片段,实现旋律的融合。即兴创作在这一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艺术家可以根据现场氛围和情感表达,自由地结合中西方的旋律和节奏,创造出自由而富有表现力的演奏。

3.演奏技巧的互鉴

演奏技巧的互鉴是中西方打击乐技法融合的另一重要手段。在力度变化方面,结合中国传统打击乐和西方打击乐的力度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动态效果。多样的敲击方式也是融合的重要手段,例如,结合中国锣的敲击技巧和西方小军鼓的滚击技巧,创造出新的演奏效果。在速度变化方面,通过渐进的速度变化,从缓慢逐渐加快,或从快速突然变慢,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动态效果。在音色变化方面,结合中西方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创造出丰富的音响效果。例如,将中国锣的浑厚音色与西方马林巴的明亮音色相结合,利用中西方打击乐器的特殊效果,如刮击、摇击等,增加音乐的表现力。

(三)西方打击乐技法的应用

西方打击乐技法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广泛,其独特的多样性和精确性使其在多种音乐风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现代交响乐作品中至少有80%包含西洋打击乐的部分,显示了其在现代音乐中的核心地位[4]。例如,定音鼓在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通过敲击不同音高的鼓面来增强音乐的张力和高潮,而小军鼓则在马勒的交响乐中通过节奏的变化来推动音乐的发展。西方打击乐在流行音乐和摇滚乐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架子鼓(包括小军鼓、踩镲、吊镲等)几乎成为现代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的标准配置。据音乐产业分析报告,架子鼓在流行音乐制作中的使用率高达95%,其强烈的节奏感和动态范围为现代音乐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四)中国打击乐技法的应用

中国传统打击乐在民族管弦乐团中的应用是其现代音乐实践的重要体现。例如,中国大鼓和排鼓在民族管弦乐作品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乐队的音色,也增强了作品的民族特色。据统计,现代民族管弦乐作品中至少有70%包含中国传统打击乐的部分,显示了其在现代民族音乐中的重要性。此外,中国传统打击乐技法也在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结合中迸发出新的活力。例如,一些流行音乐制作人开始将中国传统打击乐器的声音融入现代流行音乐中,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流行音乐作品。这种融合不仅拓宽了中国传统打击乐的应用范围,也为现代音乐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元素。同时,中国传统打击乐技法在现代作曲中也有体现。现代作曲家在创作中尝试将中国传统打击乐器与西方乐器相结合,创造出新颖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

三、中西方打击乐技法对中国传统打击乐的影响

(一)技术层面

西方打击乐的节奏多样性为中国打击乐提供了新的节奏语言和创作灵感。例如,爵士鼓的复杂节奏型为中国打击乐创作带来了新的节奏结构,这种结构在现代民族音乐作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增强了作品的节奏动感和现代感[5]。西方打击乐器的制作工艺和材料选择为中国打击乐器的改良提供了参考。例如,中国传统打击乐器在材料和制作工艺上的改进,借鉴了西方乐器的制作技术,提高了乐器的音质和演奏性能。此外,西方打击乐器的引入,如马林巴等,也为中国传统打击乐提供了更多的音色选择,拓宽了演奏的可能性。

诚然,西方打击乐的引入为中国传统打击乐发展带来了一定益处。然而,过度借鉴西方打击乐技法,可能会导致本末倒置,过度依赖西方技法,从而使中国传统打击乐技法得不到创新,甚至出现边缘化的情况。此外,这种情况还可能导致文化同质化现象的出现。

(二)艺术层面

西方打击乐的演奏技巧,如滚奏、刮奏等,也为中国打击乐演奏者提供了新的表达手段。基于对传统精髓的深刻理解和传承,融入西方打击乐演奏技巧,结合现代审美需求进行的创新性再创作,可以增加中国传统打击乐在音色和表现力上的丰富性,如在民族打击乐作品中加入马林巴的滚奏技巧,增加了音乐的层次感和动态变化。同时,也要注意西方打击乐对中国传统审美造成的冲击,西方打击乐的直接和强烈可能与中国传统打击乐的含蓄和内敛形成对比,如果融合不当,可能会导致艺术风格的混淆,失去中西方打击乐各自的独特性。

四、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中西方打击乐技法的融合,尽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最主要的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平衡问题。传统打击乐技法和乐器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但在融合过程中,如何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又能适应现代音乐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问题。过度的现代化可能会导致传统元素的丧失,而过于保守则难以吸引年轻一代的观众。因此,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既保持传统音乐的精髓,又能够创新和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一是深入研究传统打击乐的技法和文化背景,确保在融合过程中保留其核心特征;二是结合现代音乐的元素,如电子音乐、流行音乐等,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三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演出和传播,如音乐会、网络直播、社交媒体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西方打击乐的融合作品。

同时,还包括艺术创新与市场接受度之间的矛盾。艺术创新是推动音乐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创新作品往往需要时间来被市场和观众接受。中西方打击乐的融合作品虽然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但在商业市场上可能面临一定的阻力。一方面,观众对新作品的接受程度有限,尤其是对于那些习惯了传统音乐形式的听众;另一方面,音乐市场的商业化运作也要求作品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艺术创新的空间。如何在保持艺术创新的同时,提高市场接受度,是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一是要加强市场调研,了解观众的真实需求和偏好,从而在创作中兼顾艺术性和市场性;二是通过多元化的推广渠道,如音乐节、音乐会、电视节目等,提高作品的曝光率和知名度;三是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音乐制作公司、演出机构等合作,共同推动中西方打击乐作品的市场化进程。

在技术创新方面,需要引用并应用先进的音乐技术和工具,以提高打击乐的创作和表演水平,再者,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和社交媒体,普及打击乐知识,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和学习。

目前,中国传统打击乐的发展和中西融合还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中西方打击乐技法融合的未来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技术创新与教育普及。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新的技术和工具可以应用于打击乐的创作和表演中。例如,电子打击乐器、MIDI控制器等现代技术,可以极大地扩展打击乐的表现力和创作空间。其次,教育普及也是推动中西方打击乐融合的关键。通过在学校和社区开展打击乐教育,培养更多对中西方打击乐感兴趣的年轻人,不仅可以扩大受众基础,还可以为未来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五、结束语

中西方打击乐技法的交融与应用对音乐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西方打击乐技法的融合不仅是一种艺术创新,更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对话的重要桥梁。只有通过传承与创新的结合,积极借鉴,实现创新,促进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传统打击乐才能够在现代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纪晨.唤醒打击乐的更多可能[N].音乐周报,2024-10-09(B07).

[2]冯云飞.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乐种比较探究[J].戏剧之家,2024(23):99-101.

[3]马岩.中国民族打击乐的不同演奏形式及功能[J].中国音乐剧,2024(03):97-100.

[4]叶舒.交响乐中打击乐的应用方式和核心价值研究[J].音乐生活,2024(06):73-76.

[5]刘鹏.寻找共鸣的声响:歌曲《沧海一声笑》中打击乐创作理念释义与技法分析[J].黄河之声,2024(17):60-63.

作者简介:王盈(1989-),女,江苏南京人,本科,三级演奏员,从事打击乐演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