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钢琴伴奏与艺术处理

2024-12-06 00:00:00陈瑶
艺术大观 2024年27期

摘 要: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是由作曲家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与音乐完美融合的作品,采用古韵腔格进行演唱。本文将以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为例,从艺术指导的角度分析作品中的钢琴伴奏手法,使之可以更完美地诠释艺术作品,并以此为起点做更深、更细的研究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声乐随想曲;钢琴伴奏;艺术处理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7-00-03

钢琴素有“乐器之王”的美誉,巧妙地利用钢琴的特点可以为艺术歌曲的完美演绎锦上添花。作为演奏者,只有充分把握钢琴伴奏的特点,才能够更好地与演唱相得益彰,达到完美的融合。本文将分为两部分来分析、阐释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钢琴伴奏特征及其艺术处理。

一、钢琴伴奏的演奏分析

一首成功的艺术歌曲往往离不开精美的钢琴伴奏衬托。如何全面深刻地把握作品的艺术形象,更好地表现作品内涵,认真细致地分析其钢琴伴奏显得尤为重要。钢琴伴奏不仅要提供优美的旋律,还需在预示内容和调动情绪发挥作用。在成功的声乐表演中,伴奏者还要准确把握好作品的风格处理、内在意境,体会轻重缓急的节奏特点,以及乐句的呼吸感、细腻的感情变化,以便快速反应,为演唱者营造丰富的艺术氛围,最终实现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的艺术境界。

在演奏之前,钢琴伴奏和演奏者都需要进入一种安静沉思的意境。首先,钢琴在小字组e音上使用倚音带同音反复的轮指弹奏,由慢渐快模拟出钟鼓声,左手的低音八度音程深沉内敛,右手接以音程模进上行。其次,此处在弹奏时左手要深一些,右手则要轻柔,以手腕控制音量的强弱,略微突出音程的冠音,以引导演唱者的进入。右手在中低音区模拟鼓点,由疏到密、由远而近(见谱例1)。

前奏部分。钢琴的伴奏织体犹如荡漾的水波,左手配以切分的节奏型,增强了乐曲的意RPXpbZ6+juO4VsP1nJ4DPw==境,音色朦胧而暗淡。此处伴奏要注意分清声部的层次,如以沉稳的和弦作为低声部,中声部则在音色上起到了衬托填补音响的作用,高声部旋律依旧以快速积极的进行为主,在主题歌的句尾,钢琴伴奏以八度双手反向进行的形式推动音乐,主题音乐向上移高八度,色彩变得明朗、流畅,演唱的旋律在32分音符快速连奏的帮助下潇洒伸展,同时与钢琴主旋律交替轮唱、前后呼应,钢琴伴奏的左手低音和弦应弹出一个长乐句效果,在踏板的运用上要多用音后踏板,加强乐句之间的连接,给人一种舒缓、流畅的感觉,要注意的是,音乐在波音奏法中慢慢消失,此时踏板要切换干净,使之渐渐趋于宁静而后又重新回到柔美温馨中[1]。

衔接部分。在钢琴弹奏出8小节灵巧的间奏后,演唱者单独的母音“啊”随之进入,随着钢琴伴奏分解和弦上下流动的感觉,由慢而快、由弱渐强地出现,在声乐部分出现长音时钢琴的速度变为自由的散板,32分音符的出现由低到高,依次涌动;接着钢琴独自以倚音接和弦强音的向下模进的形式带给听众一种从高处自然跌落下来的感受,此处在演奏时注意右手要以指尖快速抓住重音,使音符快速在指尖流动,以配合音乐情绪的转换。

欢快的小快板由50小节花腔唱段开始至主题歌再现前,这一部分的钢琴篇幅较大,音乐形象灵动多变、充满活力,是展示声乐部分花腔技巧的乐段。钢琴伴奏在“重复”上特意加以强调,出现了许多以重复音、重复句和模进乐句为主的伴奏形式,弹奏时要注意加以变化。接着钢琴伴奏则以琶奏的形式出现,此处钢琴伴奏与歌唱者应该相互呼应从而推动音乐情绪的发展。之后,钢琴伴奏以右手大二度不协和音程均匀进行作为小间奏,速度逐渐加快,气氛活跃,欢乐情绪达到高点。

“渔歌唱晚”(69—106小节)风趣生动的音乐加上鲜活清新的转调旋律,演唱部分运用了短时值连音衔接花腔跳音之后再接长音的技术,钢琴部分则采用具有模块式特点的织体衬托方式向下模进,形成有规律的节奏感,随后演唱者用“啊”作为衬腔,钢琴以加快一倍的轮指跳音进行推进,为听众呈现一种群舟归途的宏大场面。随后速度逐渐变缓,钢琴伴奏右手为同音反复,左手采用八度半音下行的方式由弱渐强、由慢到快的推进音乐进入间奏部分。在演奏时要注意右手在做由弱渐强的变化时,要先在脑中有一个力度层次的设想,不能在开始时就弹奏得很强,否则之后的渐强就无法体现出来了。

间奏采用了纯钢琴独奏,长度为80小节,对于演奏者来说可谓展现技术的片段。音乐一开始先由右手弹奏出一串带装饰音的八分音符模进音型接以三连音,左手为半拍的八度根音,弹奏“﹥”力度时可借助手指、手及小臂的甩动力量由慢而快、顿挫有力,形象地表现了渔舟破水、浪花飞溅的景象。低音区则用八度音型,在速度上由慢到快、在力度上由弱渐强,在这一段中手指技巧体现得比较丰富,表现为轮指跳音、八度、密集和弦、震音渐强加滑奏的多种弹奏手法的使用,再配以渐强的力度要求,层层递进、一气呵成,尤其是左手的和弦每一个都以强奏的力度出现并且由低到高穿越了三个八度,从而营造出一种激情澎湃、宏大开阔的气势,将活跃欢快情绪保持推进,达到钢琴伴奏上的最高潮,为全曲高潮的到来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从情感表现方面来看,这段独奏的出现的确增强了全曲的艺术效果,加大了对比的张力,对歌者激动情绪的感染起到了妙笔生辉的作用;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钢琴伴奏从原来的单纯伴奏提升为人声伴奏后,又被作曲家不断赋予重任。所以钢琴伴奏的写法在这一位置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对整体艺术效果进一步有效完善。

全曲的再现部分为激情的慢板,主题歌旋律再次变化再现,引出歌曲的高潮部分。主题歌与压缩发展部分合为一个整体,但是伴奏织体却有了不一样的表现。在钢琴强、宽、厚和弦与低音八度伴奏的烘托下突然放慢,钟鼓的模仿更加贴近与加强,钢琴伴奏变为转位和弦犹如惊涛骇浪的江水滚动,以饱满、宏大的气势尽情抒发赞美之情,在弹奏时要突出每小节第一个和弦以点出小节重音,最后从热烈激动的情绪渐渐归于平静,此后,音乐戛然而止,进入尾声[2]。

尾声段落演唱中采用“呜”母音,唱出安静、空灵的变化旋律,在歌声结束的长音上,钢琴反复奏出相同的结束句音调,更增添了余音袅袅,令人沉醉的感觉。钢琴伴奏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由低到高、音量由强逐渐转弱,随着最后一小节悠长、轻柔的旋律,此时可以稍踩左踏板,造成音量逐渐减弱的效果,全曲在一个悠扬徐缓的高八度长音渐弱中结束。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创作中,既保持了原作的大致结构和旋律的基础上不断地加以丰富和深化,使这一作品又有了一个崭新的面貌。

二、艺术处理

(一)钢琴与声乐的配合

钢琴与声乐的合作在音乐艺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合作意义深远且丰富,不仅体现在艺术表现力的提升上,还深刻影响着音乐教育的发展以及音乐文化的传承。

1.情感共鸣与深化

钢琴与声乐的合作能够创造出更为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钢琴以其宽广的音域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与声乐的个性化音色和表现力相结合,共同构建出音乐作品的情感框架,使听众在旋律与和弦的交织中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

2.音乐形象的塑造

声乐作为人声的艺术,能够直接传达人的情感和思想,而钢琴则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为声乐提供背景和衬托,共同塑造出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这种合作使得音乐作品在表现人物性格、描绘场景氛围等方面更加立体和饱满。

3.音乐风格的展现

不同的音乐风格需要不同的声乐技巧和钢琴伴奏方式。钢琴与声乐的合作能够准确展现各种音乐风格的特点,从古典到现代,从民族到流行,都能通过两者的默契配合得到生动的呈现。

4.经典作品的演绎

钢琴与声乐的合作在演绎经典音乐作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准确的演奏和演唱,这些作品得以在舞台上重新焕发生机,让听众在欣赏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价值。

5.音乐创新的推动

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钢琴与声乐的合作也为音乐创新提供了可能。通过尝试新的演奏技巧、和声组合和演唱风格,音乐家能够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作品,推动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钢琴与声乐的合作意义深远,不仅提升了艺术表现力,还推动了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种合作不仅是对音乐艺术的尊重,更是对人类情感和智慧的深刻表达。

在合作中,唱与弹既是一个整体同时又要有相对的独立性,这就要求表演的双方还要对他人的音乐有所熟悉,钢琴伴奏应与歌者配合,你唱我和,连贯均匀而富于流动性,这样才能在合作中保持良好的默契;同时,在合作中还要注意的是,声乐与钢琴伴奏二者互为主次关系,即当声乐是主旋律时,钢琴在音量上要适当地加以控制、减轻以突出声乐主旋律的部分;反之,当钢琴在充分展示自己主旋律的同时,还要兼顾演唱者的音量,不可因为自己是主旋律就将钢琴部分的声音弹得过响、过噪,要从音乐整体艺术性出发,平衡音量的基础上还要衬托好演唱者。

以作品中的气口为例,钢琴伴奏的呼吸很重要,这就要求在弹奏时首先划分出句子,在两个句子之间和引导演唱者进入的时候要适当地放慢或减弱来加以提示,这样才能在整体上做到两个人音乐的气息是一致的,所以演唱者和伴奏者双方合作的默契程度会直接影响艺术歌曲的表现力。

(二)引子、前奏、间奏、尾奏等部分的处理

在音乐作品中,除了主体部分的创作以外,其余部分的艺术效果营造也至关重要。首先,演唱者一定要明确钢琴伴奏部分的引子、前奏、间奏、尾奏,这样才能保证连接的流畅和完整,对于作品中出现的短时间的停顿自己要有一个预先的设想,而钢琴部分也要给声乐的进入提供一种暗示;其次,在作品中,情绪的转换多数是从间奏的地方开始的,所以钢琴在演奏间奏时对于作品情绪的理解要深入精准,成为演唱者的有效铺垫和氛围营造;当全曲临近结束时,尾奏通常由钢琴单独完成,此时钢琴不能因为是在独奏而把声音弹得过响、过弱或节奏过于自由等从而忽视了声乐的部分,而要结合歌曲的意境,尾奏是声乐旋律结束后过的部分,用于巩固主题、抒发情感、营造余音绕梁的效果,要尽量保持音乐作品要求的氛围,重视尾奏的重要性。

例如,在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引子中,钢琴旋律以左手低音八度音程开始配以右手轮指模仿鼓的效果,由远及近、由弱渐强,将听众很快地带入音乐营造的氛围中,这里引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在声乐曲《春江花月夜》中,前奏虽然短小,但钢琴奏出重复流动型的织体,已经描绘出夕阳映江、晚风轻拂的意境,为主旋律的进入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和预示作用,让人感觉到一位优雅的女子在向自己娓娓道来。

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间奏为纯钢琴独奏的部分,音乐一开始钢琴便奏出一串带装饰音的八分音符模进音型,而左手则配以简单的八度半拍以小节重音的形式下行模进,由慢而快、顿挫有力,形象地表现了渔舟破水、江波推涌、浪花飞溅的景象。

在尾奏部分,钢琴美妙流淌的旋律就好像是对声乐部分的延伸与拓展,是歌唱感情的余温。虽然一个长音在保持,但声乐部分已近乎没有歌词,而音乐则仍然充满了无尽的幻想,给人以更深的遐想。如果删掉结尾的部分,音乐停止在人声处,那么整个作品便会有虎头蛇尾的感觉,失去了尾声部分的有效补充破坏了作品整体的艺术氛围。

综上所述,引子、前奏、间奏、尾奏既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承担着承接发展与进一步完善音乐形象的作用。通过精心设计和处理这些部分,可以大幅提升乐曲的艺术效果和听众体验,因此在演奏时,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它们。

三、结束语

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有代表性的艺术歌曲,其艺术性与技巧性相互融合共同形成了这首让大家喜欢的艺术作品。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首作品在沿用了原作大致结构的基础上根据钢琴伴奏及演唱的特点进行了部分删减,又结合了美声唱法,将这一民族韵味十足的作品进一步丰富后重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作曲家重视钢琴伴奏的作用,每首作品他都坚持自己配伴奏,其钢琴伴奏精致、优美,他也善于通过伴奏来刻画想象中的音乐形象,进而能够很好地去塑造艺术形象。

一首经典的声乐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不仅仅是演唱者的功劳,我们不应该忘记作品诞生的创作者,也就是作曲家。他们为之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每首成功作品的背后都隐含着作曲家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智慧结晶,他们为之倾注了大量的情感,而正是由于他们的辛苦耕耘才会有今天深受歌唱家和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的声乐作品。

参考文献:

[1]宋春燕.论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创作特征[J].大舞台(双月号),2008(03):30-32.

[2]廖红梅.民族声乐曲《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分析[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9(06):137.

作者简介:陈瑶(1982-),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从事钢琴伴奏艺术与钢琴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