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全景呈现在强国建设征程上,在“四个面向”引领下,我国科技创新在广度、深度、速度、精度方面加速跃升的发展轨迹,展现科研团队“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风貌。
“入地”与“上天”“下海”一样,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一大壮举。虽然我国的深地探测起步较晚,但在短短数年间取得了超越之前数十年的成绩。
向地球深部进军
地球深部探测关乎人类生存、地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我们在地球表层看到的现象,根在深部,缺少对深部的了解就无法理解地球系统。越是大范围、长尺度,越是如此。深部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引起了地球表面的地貌变化、剥蚀和沉积作用,以及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控制了化石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分布,是理解成山、成盆、成岩、成矿、成藏和成灾等过程成因的核心。
20世纪90年代初,由德国牵头,在国际地学界的支持下,28个国家的250位专家共同讨论了“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1996年2月26日,中、德、美三国签署备忘录,成为发起国,正式启动“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
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下发实施,明确将地壳探测列为国家目标和意志,于2008年据此启动实施的“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成为中国深地探测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
在2016年召开的“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把地质科技创新提升到关系国家科技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组织和实施地球深部探测重大科技项目是落实国家科技战略、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地球认知、解决我国能源资源短缺和自然灾害预测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2018年5月26日,“松科”2井顺利完井,“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完钻井深7018米,刷新了我国大陆科学钻探的纪录。“松科”2井成为当时我国最深的科学钻井,也是全球第一口钻穿白垩纪陆相地层的大陆科学钻探井。这标志着我国在“向地球深部进军”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虽然我国的深地探测起步较晚,但在短短数年间取得了超越之前数十年的成绩,从“跟跑”进入“并跑”阶段,部分领域达到“领跑”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源自我国深地探测科研团队前赴后继的科研攻关和忘我付出。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黄大年,这位在大学毕业时的同学赠言中写下“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科技工作者,于2009年响应国家召唤,毅然放弃在国外已有的科技成就和舒适生活,回到祖国。他在给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领导的邮件中写道:“多数人选择落叶归根,但是高端科技人才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能发挥价值。现在正是国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这批人应该带着经验、技术、想法和追求回来。”
回国后的黄大年被选为“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第九项目——“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的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为了保证工作时间,他几乎每次出差都是乘最早的航班出发,乘最晚的航班返回,正餐也常常以一两根玉米代替。
在黄大年团队的努力下,我国在万米深度科学钻探钻机、大功率地面电磁探测、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无缆自定位地震探测等多项关键技术方面进步显著,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克“瓶颈”,成功突破了国外对中国的技术封锁。
2017年1月8日,年仅58岁的黄大年因病逝世。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的先进事迹做出重要指示:
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
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