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阳关“皆故人”

2024-12-06 00:00:00盖云飞
共产党员·下 2024年12期

离疆,于我而言,是又一次离乡。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援疆工作有终点,援疆事业无止境。

2021年9月14日,是我人生中极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这一天,我踏上了新疆塔城的土地,开启了援疆之旅。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美。从沈阳直飞塔城,6个小时、4000多公里的行程,让我领略到新疆的辽阔,也体会到援疆工作者们的艰辛。从机场到辽宁援疆公寓,公路旁的玉米地让我倍感亲切,仿佛这里就是我的家乡东北。抵达公寓,领导和援友早已手捧鲜花等候在楼前。公寓楼上那醒目的“辽宁援疆”四个大字让我深感自豪。

经过一周的培训,我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节奏。东北的老乡、同城的援友、异乡打拼的建设者,还有塔城的各族人民,他们都是我的“故人”,我们是密不可分的一家人。

缘起

我对新疆的向往,久已有之。

在书中每每读到新疆,我都为作者笔下壮美雄浑的自然风光和独具一格的民族文化而着迷,而倾倒。不知从何时起,我期待着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睹新疆的万种风情和独特风采。

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次亲临塔城,我再一次被它的美丽折服。走进红楼博物馆,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载着“一带一路”的梦想奋勇向前;走进手风琴博物馆,美妙的旋律在我耳边回响,那是塔尔巴哈台山下最美的乐章;驻足油画展厅,一张张充满着幸福感的面孔在我眼前复活,我仿佛看到了各族人民在塔尔巴哈台山下载歌载舞……

塔城是美丽的,更是甜蜜的。街巷里,弥漫着蛋糕店、馕铺的香气,各种各样的干果、水果琳琅满目、甘甜如蜜,醇香的奶制品、特色的牛羊肉……当地美食让人应接不暇、垂涎欲滴。回沈阳时,我还把这里的味道带回去与家人、朋友分享,也让更多人认识新疆,了解新疆,爱上新疆。

记录

塔城人民的生活也是甜蜜的。与美食相伴,与土地相依,与城市共荣,这种甜蜜是人们努力拼搏结出的硕果。

此次援疆,我仍从事自己的老本行——新闻工作。我被分配在塔城市委宣传部工作,有幸可以用手中的笔,如实记录下新疆的美丽与富足,如实记录下辽宁援疆工作的艰辛与取得的成果。

采访中,我一次次被质朴、善良、无私的塔城人民所感动。在沙勒克江·依明老人的小院里,鲜艳的五星红旗每天都会升起,人们常常聚在他家中参加升国旗仪式,共唱国歌,同祝祖国繁荣富强;在阿不哈生木·卡德尔的馕铺里,他用亲手制作的、价值百万元的馕饼为灾区献出自己的爱心;在塔城爱心天使团负责人薛莲的日志里,他们用志愿服务传递着城市文明和爱;在有“活界碑”之称的魏德友老人的胸前,“七一勋章”闪耀着戍边人的荣光……塔城人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援疆人、打工者和建设者一道,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而努力。这座西北边陲小城,因他们的不懈努力而变得步履铿锵,因他们的无私奉献而让人感动、留恋、铭记。

在我们塔城市委宣传部,别看女同事居多,但是大家干起活来巾帼不让须眉,一专多职、一专多能,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新闻工作往往需要“走下去”,同事们从没有过畏难情绪,有活儿大家一起干,有事儿大家一起上,有问题大家一起研究,切实把每一项工作做得扎实、细致。

工作中较真儿,生活中大伙儿却十分融洽。我们常常分享自己亲手做的美食,以此相互鼓励。相处间,我们从同事变成朋友,是一同奋斗在新闻战线的战友,亦是无话不谈、相亲相爱的家人。

离别

570天。不到两年的光阴转瞬即逝。援疆之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是一次情感的升华,更是一次境界的超拔。我庆幸我来过,更感恩于看过、写过,这是我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历程,也是我作为新闻人笔耕新疆的责任。

离疆,于我而言,是又一次离乡。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援疆工作有终点,援疆事业无止境。

回到沈阳,我依旧时刻关注塔城的信息,关注我的“故人”们。我把心留在了塔城,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库鲁斯台草原丰茂的草是最深情的,离别后还暖暖地伏在我的脚下;塔尔巴哈台山上的雪是最洁白的,离别后还洋洋洒洒地飘在我的心里;塔城人民的歌舞是最欢快的,离别后我依然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中;小白杨哨所里的五星杨是最神奇的,离开新疆前我珍藏了一截有五角星图案的树枝,它将激励我在未来的工作中,扎根泥土、心向阳光,不惧风雨、蓬勃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