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与诗歌现场

2024-12-05 00:00:00桑子
星星·诗歌原创 2024年11期

对于诗歌,无论是“宏大叙述”主题,还是对哲学命题的殚尽竭虑,还是一些“随遇而安”的潮流和时尚,都必须乐于寻找被历史和历史的主流意识遗忘的东西,善于发现平常事件在读者眼中发亮的碎片。

我在交通部门工作数十年,有幸看到了一条条道路以及一座座桥梁的建设过程,有幸深层次地去面对、观察、感受和言说这些道路、桥梁的世界。在这种真切的个人化视角的田野考察中我能更准确记录那些很有可能迅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景象,倾听那些宏大或幽微的声音,这既是生命的声音,自然的声音,也是劳动的声音以及时代的声音。这些四通八达的道路、桥梁携带了生命内核以及时代的全息影像,成为大地、高山和大河的血脉和信使,成为打通历史、世界、现实以及未来的精神共同体。这些大地以及大江大河之上的动脉和毛细血管,从江河湖海至深山峡谷,从大漠戈壁到高原冻土,从阡陌乡村到繁华都市,它们是有生命、记忆和灵魂的,这便是诗人的使命。通过有温度、力度的诗篇打开一个个窗口,就像纸上的记录片和博物馆一样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那些历史和时代的呼吸。

诗人从没有离开过时代或者公共生活而独自生长,更没有离开过学习、交流、互鉴、滋养而独自绽放。生活是诗人的生命体。而思想、成色、热情与觉醒是从生命体内里长出的触角和内在能量,它在引领我们前行。

我关注我们的时代和万物蓬勃的生命力,只有诗人能守护另类的声音,超越生活的庸常,成就更好的另一个我。生活这本大书,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缩小了它的影响,事实上它一直处于中心的地位,万物因它而变化、分离、转化。它是一个有机体,它有形状、颜色、声音和气味,触摸它就像触摸我们的另一个身体,诗人就是它的译者或解码员。

诗歌产生于诗人,而属于世界,诗是一种心的启示。福楼拜说,“一个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必须像上帝在宇宙中,既无迹可寻,又无处不在。”在语言的密林中,诗歌因为得以穿越有限的时空而成为无限。空间在扩张、在解构,时间在繁殖也在趋于消亡。

确切说来,诗歌是一门理解的艺术,它不是同质平面也不是线性运动,而是具有多重结构和无数种可能的能量体,一如暗夜的星云,我们享受着它带给我们的不确定性,它存在于无止境的时间里,是永恒的谜和最纯粹的存在。

赋予、揭示生命的过程就是诗的生成。诗人每时每刻都在创造自己,诗是永恒的另一个,是经一种神秘的力量把外部世界从古老的秩序与呆板的定律中解救出来,诗歌是有所得,也是有所失。诗总是试图与自身分离,又总在寻找自身,过去、现在、将来,一切的存在,都在场。

如何在当下的生活、眼前的风景、日常的悲喜中提炼、拆解、去中心,朝向一种他异、一种可能、不被此时此刻束缚、不趋同最终结局、不受经验影响、不构成焦虑的大多数,如此,来处理我们的日常。当我们缩小自我之后,会与另一个瞬间的我、未知的我、变化着的我相遇,写诗是一次赋予生命的过程,是创造自我的一次冒险。

人类的思想表达无处不在,语言也仅仅是一种度量、一个小小的世界形象。诗歌这种极其精炼的形式所承载的人类乡愁、人文关怀、历史传统、民族记忆以及家国情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