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是经济学名词,指的是放大。在金融领域,合理运用杠杆原理,有助于个人和企业的加速发展,提高效率;当然,也存在相应的风险。把这个概念运用到社交当中,就是指一个人通过不断社交,寻找原本不认识的强大人脉,获得更多资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被更多人看见,同时,把自己打造成不同社交网络间的纽带,继而获得资源的交叉,收获更多更优质的人脉资源。
研究者发现: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也就是说,优质的人脉关系能帮我们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拓展做事的广度、加快进步的速度、提高成事的概率。
我们要重视对人脉的管理,运用好社交中的二八法则——20%的人脉创造80%的价值。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那重要的20%人脉?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概念是关系链。关系链是指若把每个人当作整个社会群体中的一个结点,每两点之间的连线成为一个关系链。关系链能让人与人之间形成资源通道,通畅、便捷地互动起来,像大众熟知的人人网、微信等社交软件都是如此。
不同的关系链相互交织便形成关系网。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伦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六度人脉关系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个理论当年引起轰动的点在于:它表示任何两个素不相识的人,通过一定的方式,总能够产生必然联系或关系。这就是关系网络的力量。
在一张社交网络中,会有一些人聚集着大量的关系链,联系着不同的小社群,这样的人被称作“Node”(人际关系节点)。能够成为Node的人可以突破不同圈层,获得不同圈层的资源,让资源叠加,不仅能造福周围的人,也能大幅提升自己在社交圈层的位置。
之前有一个很流行的社交金句,说“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其实,我不太认同这个观点,我觉得圈子不同也要强融,因为产生交互的关系链能带来资源的裂变式增长。
其次,我们来了解另一个重要的概念“结构洞”。它的提出者叫罗纳德·博特,是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
他说:“结构洞是指两个关系人之间的非重复关系。结构洞是一个缓冲器,相当于电线线路中的绝缘器。存在结构洞的两个关系人向网络贡献的利益是可累加的,而非重叠的。”举个例子,有A、B、C三个人,A和B认识,B和C认识,但A和C不认识,那么A和C之间就存在结构洞,结构洞两边传递着不同的信息流,B就是在中间传递和控制信息的人。前文提到的“Node”就是通过弥补一个又一个结构洞来扩张自己的社交网,以突破不同社交圈层的界限。
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社交杠杆,我们应当在这些关系链、关系网中找到自己的坐标,成为其中重要的“N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