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上海文华村公共家具设计为例,基于Vision in Product Design(简称ViP设计方法),通过产品、交互、情景三层设计研究,深入分析现有不足与新需求。经过准备、探索、预见、设计阶段,提出融合城乡公共功能与艺术元素的创新设计方案,既能满足功能需求,又能提升城乡景观风貌。研究结果表明,ViP设计方法能有效指导城乡街道家具系统设计,为促进乡村振兴和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提供了新思路和有益探索。
[关 键 词]ViP设计方法;家具设计;三层模型;设计流程;乡村街道
[中图分类号]J5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33-0051-03
文献著录格式:赫心滢,陈烈胜.基于ViP设计方法的街道家具系统设计研究:以上海文华村街道家具设计为例[J].天工,2024(33):51-53.
一、项目背景
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更新与城乡公共环境提质优化问题日益突出。在持续的应用与研究中,笔者发现,在“街道家具”这一链接城市景观形态及功能设计的系统关系的研究中,城市家具应用要么功能性强而艺术性弱,要么偏重艺术而忽视功能性。因此,设计方法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其应用难以满足城乡发展中居民日益提升的审美与功能需求。尤其在我国的乡村,在经济发展与生活品质提升背景下,城乡、街道家具难以适应当下情形。而ViP设计方法则以其前瞻性和系统性[1],成为探索设计新路径的方法和灵感源泉。本文试图就这一方法研究与应用做一些探讨。
二、ViP设计方法概述
ViP设计方法是基于Verganti提出的“设计驱动创新理论”,由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教授保罗·赫克(Paul Hekkert)和马泰斯·范戴克(Matthijs van Dijk)创建的[2]。ViP设计方法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已被广泛应用于设计实践中,包括宾尼法利纳、奥迪等国际知名企业的设计部门。ViP设计方法旨在为未来而设计,探索设计的可能性和未知性,与传统设计方法截然不同,已被证明能更好地提升产品的价值和核心竞争力。
ViP设计方法的理论体系包括由情境层、交互层和产品层组成的三层模型理论,以及基于三层模型理论的8个具体流程。它通过反映当前社会文化模型的变化来实现意义的创新[1],引导设计师清晰地考虑设计的内容、原因和方式之间的关系。
(一)ViP设计方法的三层模型
ViP设计方法基于对当前世界变化因子,如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化等,和不变因子,如由古脑控制的人的活动的研究,推断出未来的情景、未来的人机交互关系以及未来的产品的客观性愿景。ViP设计方法的三层模型对其设计流程有决定性作用。整个ViP设计方法可分为解构和设计两个阶段。解构阶段使用三层模型解构已知产品,设计阶段则利用三层模型探索未来产品的可能性。
1.产品
产品的解构分析旨在找出背后的设计特征、属性、因素,包括外观属性、物理属性以及符号学、比喻学的内容[2]。产品还需要具备与行为相关联的产品意义,即产品的使用和操作语义,这与James Gibson教授提出的“可供性”概念相呼应[3]。
2.交互
在交互层,产品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重点考虑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与产品的互动关系,是产品因素与用户想法、情感之间的相互作用。
3.情境
情境决定了产品与人的交互是否恰当。设计师需要考虑整个社会大环境,揭示产品背后的世界观,即为什么要设计这件产品,这是基于设计师的个人经验、外界影响和个人价值观对人们需求和动机的深层思考[4]。
(二)ViP设计方法的设计流程
ViP设计流程根据三层模型展开,从建立未来情境开始,指导推断未来的交互方式,进而确定产品的未来特性。首先利用三层模型的视角分析现有产品,理解其存在意义,通过过去的产品快速熟悉该领域产品的共有特征和可创新的方向。然后确定一个泛泛的设计阈,这个阈可以大到某种社会现象,也可以聚焦一类活动,但要注意避免产品功能和目标用户群的过早预设,其目的是为设计师划定找寻情境因素的范畴。
ViP设计方法的设计阶段可以视为“重构”,是一种逆过程。在解构过程中发现,任何产品都是由一系列特征属性和因素构成的。设计作为“重构”,应先确定决定情境、交互行为的特征属性和因素,然后根据它们推导出最终的产品定义。
三、街道家具的定义与现状
(一)街道家具概述
街道家具(Street Furniture),指的是与室内相对的户外公共设施,如交通设施、照明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和公共休闲设施等[5],泛指城市或聚落中设立在道路边缘、人行道上甚至道路上的公共设施[6]。
(二)国内街道家具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家具虽广泛分布却常显不足,尤其在中国乡村经济飞跃与人们生活品质提高的背景下,乡村街道家具的滞后状况尤为明显,迫切呼唤创新设计。
1.地域性
目前的大部分街道家具设计风格雷同,或是单纯强调经济效益和功能性的设计,或是过于西化而失去本土特色的设计,导致出现千城一面的现状。
2.服务性
街道家具作为完善街道功能、为人服务的公共设施,应是一个公开的、开放型的、由公众参与并得到认同的室外活动中的形态。然而,很多街道家具设计只注重功能性的展现而忽视了其服务性,造成设施使用不便、设施使用人群局限、设施使用功能不足。
3.环保性
在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的当下,街道家具设计理应考虑其环保性。然而,目前很多街道家具设计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造成资源浪费和人力损耗。
4.融合性
街道家具单体设计平淡无奇,不合时宜的设施随意放置,有些街道家具在城市环境中突兀地存在着,影响着市民的视觉感受和使用体验。与环境的融合、与人民生活的融合,是设计街道家具时要考虑的要点之一[7]。
(三)基于ViP设计方法的街道家具系统设计流程与方法
在本项目中,拟采用ViP设计方法指导乡村街道家具系统设计,旨在创造具有当代乡村新面貌和新价值的产品,展望未来的意义。结合乡村街道家具的新需求、用户行为和ViP设计流程,尝试构建了一个系统的设计流程与方法,分为准备、探索、预见(或定义)、设计(或实施)四大阶段。
1.准备
在准备阶段,分析街道家具和乡村设施产品的硬件特征,如材质、色彩、构造,以及性格特质,如温暖、亲切、可靠性,这是理解产品设计的关键。通过分析,揭示产品传达的信息,并构建用户与产品互动的场景,从而深入理解产品的使用情境和设计师的价值观。
将街道家具按实用价值分类,聚焦于四类:满足人体需要的设施(座椅、遮阳伞)、信息设施(展示架)、景观小品(花坛、艺术装饰)、健身娱乐设施(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
采用ViP设计法则的三层模型,对这些产品进行解构,以揭示其背后的深层情境。例如,展示架不仅是信息展示的工具,还承载着宣传文华村风貌和文化以及稻间艺术公社作品的商业宣传功能。
2.探索
通过对街道家具的解构,明确了其在乡村环境中的适用性,强调了与当地地理和文化特色的融合。鉴于稻间艺术公社与文华村的融合需求,设计方向被定义为“乡村艺术化街道家具”,以增强艺术性在设计中的比重。在收集情境因素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原理
深入分析用户需求和行为的根本原因,揭示了人性本质原理在未来的持续影响。例如,基于三重脑理论,人们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会产生愉悦反应[8]。
(2)趋势
识别用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演变,预测未来趋势。文华村村民从农耕转向服务业,以及游客对体验观光和休憩需求的增加,都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3)发展
通过研究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动态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对用户行为的潜在影响。文华村经济结构的转型,预示着用户对精神和情感体验产品需求的增长。
(4)常态
考虑乡村街道家具相关的稳定因素,如农田和住房,这些因素与变化因素的相互作用,为未来预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9]。
3.预见
在预见阶段,关键任务是将街道家具的情境因素进行整合,构建一个全面的未来乡村街道情境。这一过程涉及将相关因素归纳为几个主要方向,并探索这些因素如何共同塑造乡村街道的未来。通过深入分析,形成对未来乡村情境的清晰印象,为设计提供方向。
(1)构建未来情境
整合街道家具的情境因素,归纳出关键主题,如社区互动、环境融合、文化表达等。这些主题能指导设计方向,确保设计方案与乡村的未来发展和居民需求相匹配。
(2)提出乡村街道家具的设计声明
明确设计目标,如增强乡村休闲体验,确保设计解决方案具有明确的目的和预期效果。设计声明为设计团队提供清晰的指导,帮助他们集中精力解决关键问题。
(3)定义用户与街道家具系统的交互关系
通过类比和直觉,确定用户与街道家具之间的理想交互方式。如果设计目标是提供休闲体验,那么交互设计应鼓励用户与自然环境互动,如通过座椅设计促进用户之间的社交互动。
(4)定义未来乡村家具的产品特质
确定产品应具备的特质,如耐用性、美观性、文化相关性,以满足用户需求并反映乡村特色。产品特质的明确有助于设计团队创建与乡村环境和谐共存的街道家具。
4.设计
在设计阶段,将预见阶段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案,确保每个设计元素与未来乡村街道家具的情境、交互特质和产品特质相匹配。
(1)乡村街道家具系统的概念设计
将抽象的情境和产品特质转化为具体的物理设计,确保设计概念能实现预期的交互功能。这一步骤涉及将设计愿景转化为可实施的方案,明确乡村街道家具的形态、功能和组件以及与人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2)设计细化
在细化设计时,应考虑实际应用中的限制因素,如人机工程学尺寸、技术可行性等,确保设计方案既创新又实用。最终的设计应以效果图的形式呈现,清晰展示乡村街道家具系统的最终形态。
四、ViP设计方法在文华村街道家具系统设计中的实践
在上海市松江区新浜镇文华村,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导师与研究生团队开展了“设计富村”项目,虽已初显成效,但街道家具作为连接艺术与乡村生活的桥梁,尚需通过ViP设计法则的引入,进一步融合乡村文化与艺术创新,实现环境美化、服务优化与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文华村作为松江区绿色水稻认证的先行者,拥有3010亩连片稻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农业实践,为乡村街道家具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从前,文华村由天然的河道围成,形成了小岛般的泾圩自然村落,只有两座桥可过;但如今,连片水稻由河环绕,发展绿色农业,成就了难得的生态“岛景”。文华村的发展策略聚焦于“农业观光”和“休闲体验”,旨在通过农业观光和休闲体验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实现三产融合的新突破。通过街道家具的设计,可以增强文华村的休闲体验,使其公共设施更具艺术感,与乡村美景和艺术公社的美学相融合。
五、结束语
ViP设计方法将用户对生活情景的种种观察和思考融入产品系统设计的全过程,通过塑造产品交互特性和情境,使得各种具有创新潜力的未知性和可能性浮现出来,设计出人们真正需要的并且适宜的产品,并强调产品存在的目的和理由。这种方法对于尚且存在空白的乡村街道家具系统产品非常有意义。
参考文献:
[1]保罗·赫克,马泰斯·范戴克. ViP产品设计法则创新者指导手册[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5-7.
[2]汪晓春,张丰麒,曹璐,等.基于ViP方法的老龄产品开发设计[J].装饰,2014(6):96-97.
[3]邹靖,鲍懿喜.可供性视角下无人零售商店的用户体验要素探析[J].装饰,2019(10):112-115.
[4]高鸣宇,章彰,安大地.基于微更新理念的城市家具共创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2,43(S1):195-201.
[5]郑钢涛,王培.系统性城市家具规划设计方法初探:以宿迁市中心城区城市家具规划为例[J].华中建筑,2017,35(4):82-87.
[6]杨子葆著.街道家具与城市美学[M].广州:艺术家出版社,2005.
[7]舒贝宁.基于地域文化的街道家具可持续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9.
[8]吉姆·柯明斯. 蜥蜴脑法则[M].刘海静,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
[9]乔纳森·卡根.创造突破性产品[M].2版.辛向阳,王晰,潘龙,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编辑: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