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00后”开始“没福硬享”

2024-12-05 00:00human
意林 2024年19期

提到“70后”和“80后”,大家对他们的印象总是十分节俭,甚至因为过度省钱,偶尔会被调侃是“没苦硬吃”。

“比如三伏天户外37摄氏度时,他们为了节约打车钱,宁愿徒步3公里去公交站,最后中暑了也不愿意打车回家。每顿饭都要吃上一顿的剩菜,导致新做出来的菜又被剩下,形成了一个吃剩饭的怪圈。”

当父母以节俭为荣时,“00后”则把“没福硬享”,当成了终极处世哲学。

所谓“没福硬享”,不是说“00后”没有福气,而是他们总有办法,能把5分的福气享成10分。有时就算手头没钱,也总能找到最令自己舒服的消费解法。

比如同样是吃碗泡面,“70后”觉得这是垃圾食品,“80后”把它当成应急速食,“90后”把它当成深夜零食,而“00后”却能把它吃成满汉全席,“光加火腿肠还不够,里面至少还得有一个溏心蛋、两个肉丸子、一块鸡胸肉、一包辣条、半袋绝味鸭脖和几块豆皮”。

“比如父母做番茄鸡蛋,一般都是数着人头放鸡蛋,一人一个绝不多放。但‘00后’炒菜,却是1个西红柿配3个蛋起步。”

“00后”“没福硬享”的精神状态,逐渐成为互联网上的一大奇观。“把有限的钱投入性价比最高的享受中去,这简直是富养自己的最高境界。”

1

今年22岁的可丽,每天的伙食费基本在80块钱以上。她说自己以前也试过在吃上面省钱,“结果我发现如果天天都只吃十几块钱的快餐,不喝奶茶和咖啡,也不和人出去聚餐,钱是省下了,但会感觉自己努力工作根本没意义”。

“因为就算再攒钱,钱包里的余额,距离买车买房始终遥遥无期。如果在吃上还得克扣自己,就没什么办法能奖励自己了。久而久之,只会憋一肚子委屈。”

可丽说,比起“先苦后甜”,她更想早点尝到生活里的甜头。“20元一杯的奶茶,确实挺贵。但当你抑郁时,如果去做心理咨询,一小时500元起步;而喝杯奶茶,坏心情立刻好了一半。这么一对比,就会觉得奶茶的性价比还挺高。”

有时候想要宠自己时,她还会替自己找理由,“比如没过生日,但又想吃蛋糕的时候,我就会说要给家里的电磁炉过生日,然后美美地吃一顿”。

有人说,“00后”的“没福硬享”,也象征着一种绝对的松弛感,“大家不是对将来没有期待,而是更享受当下,才会把钱心安理得地都花在吃上面”。

所以一些人即便月入3000元,伙食却比皇帝的还好。“平时遇到想吃的东西,从不看价格,直接全款拿下。如果奶茶两杯起送,我就一次喝两杯,120元一个的榴梿就算比一天的工资还高,但想到自己明天还有钱赚,就会欢天喜地地买一个。”

2

每个“00后”的童年,几乎都接受过“忆苦思甜”的教育。“80后”父母总会对孩子强调,如今的生活有多不容易,爸妈养育你有多辛苦,因此生活和吃穿用度,一定不能浪费钱。

但对于“00后”“北漂”林玖玖来说,老一辈那种为了省钱而亏待自己的消费观,让自己产生了一种“不配得感”。“父母为了省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没苦也要硬吃。”

她形容自己开始奉行“没福硬享”的消费观,是想把自己重新养育一遍。“省着点富不了,花这点穷不了,先苦不一定后甜,先甜肯定是甜了。”

“北漂”三年的河北姑娘长安,在父母的“苦难教育”下长大,“爸妈会表扬我去超市只挑一袋零食,或是看到想要的东西太贵就不要了,被迫节俭成了一种家庭里值得歌颂的美德”。

长大后她才知道,自己的爸妈当时不是没钱,而是奉行一种过度省钱的价值观。“存款可能是他们安全感的来源,但对我来说,敢于‘没福硬享’,才是真正松弛下来了。”

“奶茶两杯起送,我的第一反应不是点不到起送价就不喝了,而是我攒下一杯明天喝。有人说‘00后’是没钱但真的敢花,其实我只是想从一点一滴开始宠自己。”

曾经,长安给自己制定的标准,是一个月必须攒下1万块,“结果连续一周都吃速冻饺子,得了急性肠胃炎进了医院,当时我就想明白了,不能再这样活了”。

对她来说,敢于“没福硬享”,就是开始善待自己,把对自己的标准降低了。“能攒很多钱很厉害,但能好好吃饱每一顿饭,难道就不厉害了吗?”

有人说,“没福硬享”的年轻人,是如今活得最清醒的那一群人。他们自嘲“大馋丫头”和“大馋小子”,其实只是一种保护色。

“有些人可能羞于承认,之前对自己的身体很糊弄。如今他们受够了之前对自己的亏待,只想把努力赚来的每一分钱,都用来好好地宠爱自己。”

但他们并不是不想努力了,而是想要慢下来,看看心里的那个小孩,“那个小孩好像在对我说,先把自己喂饱再好好奋斗,也不算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