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季,迎着六月的风和阳光,我踏上了求职之途。我一遍遍修改着自己的简历,在热闹而繁杂的招聘市场里寻找心仪的工作岗位。在此之前,大学里的老师们曾为我做过细致的职业规划,他们教我选择自己热爱的行业,“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将满腔热情付诸擅长的工作领域。
报名故宫博物院的招聘考试是一个偶然。我仔细地填写好个人信息,认真核对各类注意事项。在参加笔试面试前,我整理出了大学期间发表的厚厚一沓作品集,在心底暗暗为自己加油打气。故宫博物院的招聘涵盖众多学科和专业,除了耳熟能详的历史学、博物馆学、考古学,也有文物保护、建筑、经济、文学、计算机等专业,岗位包括行政、安防、器物类……将各行各业的人才广泛吸纳于此。
我至今还记得面试那天,角楼在晴空流云里巍然屹立,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神武门外的护城河悠悠流淌,将古老的故事讲述了千百年。再见故宫时,我早已褪去青涩的模样。我深知在皇权鼎盛的明清两朝,在波诡云谲的纷繁政事里,这座宫城中发生过太多的斗争与纠葛;我了解到奇巧玲珑的城楼宫殿,一砖一瓦都汇聚着古人的智慧结晶;我铭记着大国工匠们“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定信念,必会将这份传承与坚守牢记于心。
后来在六月的某天下午,毕业典礼钟声响起的前一刻,我终于接到了那个来自首都的电话,“恭喜你面试通过,欢迎加入故宫博物院”。窗外的栀子花轻轻摇曳着,午后的常青藤泛着葱茏的绿意。往后岁岁年年,我将与一座古老的宫城相逢。我会同在这里生活过的许多人一样,在散落的空间碎片里捡拾褪色的历史,用青春留住永恒,与时间对抗遗忘。
正式入职前,我们有过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从紫禁城的历史到故宫博物院的现状,从文物保护到消防安全,从每一代“故宫人”的坚守到百年传承的文化积淀……我们在一场场讲座中触摸历史,无比真实地感受到文博者的艰辛与不易。如今我们从前辈的手中接过纸笔,把故宫的过去与未来写进书卷里,将壮美的紫禁城交付给下一个六百年。
故宫的工作者们坚守在不同的岗位上,小到游客日常所需、宫殿前的草木打理,大到古旧文物的完善修复、前沿化的课题研究,一代又一代故宫人前仆后继,让这座古老的宫城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我与其他新入职人员一起,第一年全部在一线轮岗。我们被分配在各个宫殿里,主要负责游客与文物的安全,处理好各类突发事件。
入职期间,我曾读过单霁翔院长的一本书。他在书里亲切地称自己为故宫“守门人”。我在实习期间被分配至午门区域,主要负责对文物展品的监管和维护,如发现温度、湿度异常时需及时上报,提醒游客文明观展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所在区域进行巡视检查,做好文物更换时的清点与交接。几个月寒来暑往,我和午门区域的同事们始终扎根在一线,努力呈现出故宫人应有的底色,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守门人”。
在故宫上班的要求也是极为严苛的,除了工作时间必须佩戴工牌上岗,未开放区域不得拍照等,我们还必须注意防火和用电安全。因为宫殿是木质结构建筑,所以故宫把防火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宫墙内严禁吸烟,各种私人电器禁止使用,甚至包括手机充电器。正是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才确保了万无一失,让这座古老的宫城历经那么长时间,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游客面前。
虽然在心境上与做其他工作并无不同,但身处其中,很多时候我还是会产生一种恍如隔世感。早晨宫门刚打开的时候,日光一寸寸探进窗棂,细小的灰尘在雕花屋檐上轻轻跳跃着,光影斑驳里,恍然如梦。这里春天能看花,夏季可听雨,秋天的院子有不同的果,寒冬时则大雪漫天,自有一种孤绝寥落的美。
若是不忙的时候,我最喜欢挑一个天气晴好的午后,在慈宁宫里逗逗“御猫”之后,去延禧宫里看看小鸟。再过些时日,武英殿外粗壮的十八古槐又将遮天蔽日,文华殿前的西府海棠也到了盛开的好时候。若是逢阴雨,就搬把椅子坐在屋檐下听雨。淋漓的雨水顺着桃花瓣滴落下来,在古老的院落中凝成一汪浅浅的溪流。从第一次相遇到后来的重逢,再到如今的日日相守,这座宫城带给了我太多难以忘怀的记忆。
作为故宫博物院的一名研究者,祝勇先生在书里这样写:“紫禁城有自己的‘生物钟’,它的声与色,在每一分钟都发生着变化。”时间无声地流过紫禁城,却留下了鲜明的痕迹,正是每时每刻地变换,让我时隔多年依然对这里充满兴奋和好奇,依然是当初热爱的模样,可抵岁月漫长。
迎着满城暮色,我一步步走出宫门。屋檐上的脊兽合上眼,飞倦了的燕子停在长廊。城墙上的月亮,就这样又一次完成了对故宫六百年的回望。
意林2024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