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教育领域愈加重视体育课程教学。体育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不仅能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建设,还有利于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其他课程并行并重,都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社会培育更多优质人才。但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还面临诸多困境,违背了课程建设初衷,影响课程教育成果,进而影响人才培养建设。本文分析当前高职体育课程教育现状及其改革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革新策略
课题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ZJB1423024),研究成果。
一、引言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领域中重要组成部分,其招生范围广,院校建设受到各界关心与帮助,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层面在日益升级,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重点。而当代大学生常常会面临久坐不动的状态,久而久之不仅会响应学生身体健康,也很容易使其对事物产生怠惰心理,影响大学生进一步发展。尽管高职院校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始终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较为薄弱环节,尚未形成健全的课程体系,与高职院校教育目标略有偏差,这与当前学生们的发展需求背道而驰。本文通过对多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深刻了解体育课程内涵及意义,并探索出适宜体育课程发展的策略,为深化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做些许参考。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主要依据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制定,教材的选取与其他高校无异,具有普适性。各高职院校并没有依据本校教学实际及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案,无法充分满足不同院校的发展需求。因此,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清晰,部分学校甚至照抄照搬其他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使得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学时间无法科学规划,体育知识点教授容易缺位,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无法彰显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导致同一所院校内不同专业、不同体能的学生面临同一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高职院校内部体育教学之所以要强调不同专业学生选用不同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因为,不同专业学生身体素质各有不同,未来工作走向大相径庭,因而对体育的需求就有个体差异。教学目标通过课程得以实现,而课程目标是体育教学内核,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合理设置能为学生身心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做好铺垫。因此,高职院校体育得以有效发展,首先就要确定教学目标,从而更加明确教学方向。
(二)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教师是革新体育教学理念的先行者,只有健全师资体系建设才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缺乏高学历、高职称的体育教师,师资配备并不十分充足,通常会面临一名老师带领多个班级学习的局面,工作负荷超重。此外,体育教师男女占比失衡,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体育教学还停留在传统层面。种种情况制约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高职院校亟需建设一支优秀且专业的体育师资队伍,强化高校学生体育锻炼。
(三)课时安排不合理
高职院校学生通常在校有效学习时间为两年到两年半左右,其余时间用于社会实践。就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而言,通常也只能开设两年的体育课程,还有部分学校没有达到体育课时标准,没有按教育部门的规定开设相应体育课时。此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形式多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知识的教授少之又少,无法使学生夯实理论基础,削弱学生体育学习热情,不能满足学生体育发展需求。
(四)体育设施不够完备
新时代以来,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在逐步完善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也基本能满足院校体育教学需求。然而,仍有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充分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体育设施建设上缺乏积极性,体育设施相对简陋,教学条件相对薄弱。此外,基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再加上体育场馆年久失修,致使体育场地建设陈旧,影响教师及学生上课积极性,降低体育教学质量。
(五)体育教育思想和培养方法落后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教学方法、教学意识还以传统模式为主,片面地认为体育知识及体育技能就是体育教学的全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种思想意识在很长一段时间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及学生发展需要的,但伴随着时代不断进步,该方法具有片面性,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一定局限性。此外,部分教师没有领悟全新教学改革措施,没有尊重学生主体学习地位,教学时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用同一尺度丈量学生学习成绩,没有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性,以统一性及规律性为主流教学方案,排斥多样性及个性化教学方案,既削弱了学生创新热情,也制约学生个人体育爱好及兴趣特长学习[1]。所以陈旧思想意识已然无法满足当前时代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发展,无法满足学生对科学健身及健康的发展需要,更加忽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特点,不利学生体育意识及体育能力的培养,无法形成长久坚持锻炼的习惯,教学效果短期化。
(六)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无法彰显自身体育教育特点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采用了高校体育教学模板,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添加,甚至还有部分院校依然沿用中小学体育教材,忽视高职教学特色,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素质、人文素养及未来从业情况。截至目前,高职院校仍没有系统的体育教学大纲,无法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未来就业方向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从业水平。此外,高职院校领导层级对体育教学模式没有系统规划,教育方向没有明确指导,没有依据本校具体办学情况开设特色体育教学。这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专业人士指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紧跟时代潮流,根据本院校发展实际开展特色体育教学,凸显高职院校固有教学特点。首先,体育教学可与专业结合,向多元化发展,根据不同专业学生需求设置教学方案,使体育能学有所用。其次,在教材选用上要加入高职院校元素;师资队伍建设和体育教学体制改革也要重新策划方案,聘请专业的体育师资队伍,使教师不仅具备教授学生体育知识的能力,更能别出心裁,参与高职院校体育教材的编撰。如此一来,教学方案及教学模式的设计都能更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特点。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强身健体,增强体魄
健康体质是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尤其在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健康身体的追求呈日益上升趋势。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旨在培养具有高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的人才,身体素质是职业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学生具备好的身体条件,才能在职业生涯中大放光彩,实现自身社会价值,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因此,体育教学同样是人才培养中重要环节。高职体育教学可以充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深入挖掘不同学生体育潜能,发挥学生体育特长,辅助学生探寻到更适宜自身身体状况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长久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授学生体育学习及锻炼的重要性,提升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使每位同学都能有健康的身体素质,为今后学习生活打下身体基础。
(二)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全新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也在不断改革,教学方向更加全面化、综合化,全力为社会培养职业能力较强的全能型人才。而心理素质建设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内在因素[2]。高职院校学生经过学习培训后,即将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若要在工作上有所建树,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必须具备较高心理素质能力。体育教学经常会有各项体育考核、体育比赛,是锻炼学生提升心理素质能力的有效手段。且体育项目多以团队协作方式进行,这也是锻炼学生提高团队作战能力、提升团队协作意识的有效方法。比赛时会面临诸多状况,能考验学生临场应变能力,这都是学生今后步入职场所要具备的心理素质能力,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做好铺垫。
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策略研究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高职院校,对本校现有体育教师应多提供学习培训机会,尤其是青年体育教师。要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对其进行系统培训,并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中,使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技能,对体育教学有更加清晰定位,时刻激励自身勇于奋进,为学生提供全新体育学习观念,强化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当然,对教师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必须立足本校发展实际,坚持务实原则,考虑不同教师教学水平差异、学历差异,进行分组、分层次培训,使教师培训内容具象化、多元化,培训方向更有侧重点。教师是体育教学重要载体,承载着培育优质人才重要使命,在知识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身教学理念,提升学术研究水平,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多收益。因此,各高职院校要用发展眼光看问题,对教师的培养是持久性的,制定系统的教师培训计划,健全教师学习与考核制度,使教师处于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技能状态。此外,对教师的培训要结合师资队伍具体情况,切实了解教师工作具体事宜,根据教师年龄、职称评定情况等,结合新课程改革具体实施办法制定培训方案[3]。培训形式要灵活多变,可邀请业界优秀人士进行专门培训,为教师搭建与专家沟通渠道,也不可错过领域内各类体育培训学习;短期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教师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相关培训,安排教师在培训后进行课题研究,做好课题报告,提升培训效果。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要加大力度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引进,通过多渠道寻找优秀体育兼职人才来本校教学,优化整体体育师资队伍。
(二)完善体育教学环境建设
先进的体育设施是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热情的关键。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体育设施建设上还不够完备,无法满足教师教学需求,制约体育教学发展。作为高职院校,必须充分重视体育设施建设,依据相关部门要求,加大体育设施投入力度,拓宽体育场地,合理引进先进体育器材,加强体育内部环境建设。此外,高职院校要根据本校财力状况,在加强固有的体育教学项目基础上,引入当下流行的体育元素,如:滑雪、滑冰、攀岩、街舞等形式,这既满足学生对花样体育的学习兴趣,也能改变学生对体育固有的刻板印象,强化学生对体育的锻炼。
(三)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
高职体育教学通常会面临两个极端,其一就是喜爱上体育课的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到各项体育活动中,反之就是不喜爱体育的学生,身体及心理都对体育极为排斥。究其原因,第一就是学生还没有探寻到真正适宜自身的体育活动,其二就是户外运动量少、身体机能差[4]。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以整个班级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掘不同学生体育潜能,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初期,教师针对本班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对哪一项体育项目比较感兴趣,上课时教授完理论知识后,依据学生个人爱好进行分组训练,使每位同学都能在体育课上得到充分锻炼。此时教师要扮演好引领者与保护者角色,及时发现学生在运动中的不规范动作,并进行仔细讲解与亲身示范,使学生达到正确体育运动要求,保护好学生个人安全。此外,要对教学目标清晰定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不仅在锻炼学生身体机能上,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体育思维,强化学生心理素质建设,提升学生今后就业能力、抗压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市场需求人才。因而教师要对体育教学有明确定位,不能仅将其定义为身体素质锻炼,要全面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体育教学机能,为学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创新考核评价形式
体育考核多以实践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增加理论知识部分及学习态度考核,充分了解学生各自擅长体育项目,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热情[5]。另外,体育成绩的组成还可特设一个拓展部分,这部分可以学生日常参与到的体育活动为基准,如若在某次举办的体育活动中积极参与并取得一定成绩,可额外在期末总成绩中另行加分。或是根据校园内部定向体育比赛来界定学生某项体育成绩,以此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热情,鼓励学生在自身擅长的领域内努力奋进。
(五)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在大部分人印象中,体育教学都是古板且无味的,作为新时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改善这种体育教学固有形象,积极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兴趣为内在要求,将其作为教学侧重点,贯穿体育教学始终。教师要具备观察能力,了解学生上课时举动,进而了解学生体育兴趣所在。还可利用微视频等形式,与学生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了解学生喜爱的体育教学形式、实践形式,使教师明确教学方向。教师要全面提升个人教学素养、教学能力,上课方式更加新颖,实践形式更符合学生需求,才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真正有所收获。
五、结语
随着体育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愈加明显。但就目前状况而言,高职体育教学还面临着体育设施缺乏、教师队伍建设不健全、教学定位不清晰等局面。这都是各高职院校亟须解决的体育教学问题,需要引起院校高层领导充分重视。各院校要依据新课程改革措施,积极革新教学理念,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建立更加科技化的教学平台,彰显高职体育教学特色,为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及体育锻炼习惯做好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今后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舒新建.《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探析》[J].价值工程2013(09):267-268.
[2]王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现状及调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02):143-145.
[3]庞建民侍勇马鸣朱亮.《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分析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0(05):257-258.
[4]张贵云.《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1(04):101.
[5]和琴语.《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02(12):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