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旅视域下红色展馆的旅游体验

2024-12-04 00:00银杏
炎黄地理 2024年8期

红色文化不仅是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也是新时代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热点与亮点。数字化与红色文化旅游相遇,技术对于红色展馆提升旅游体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也日益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路径与重要措施。

数字文旅视域下红色展馆提升旅游体验的现实意义

丰富表达方式。在数字文旅不断发展的当下,红色展馆提升旅游体验的现实意义之一就在于通过丰富表达方式满足受众日益多元的文化需求。尤其在越来越多新生代逐渐成为文旅活动中坚力量时,不拘一格、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往往决定着受众的最终选择。

当前,不少红色展馆增添了诸如LED显示屏、多媒体互动墙、Cave全景显示器等多种数字技术设备,使红色文物“动起来”“活起来”,让沉寂的历史在数字技术加持下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与传统静态文物展示相比,数字化表达方式显然更加富于时代性、娱乐性,也更加符合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生动形象的文物展览的客观要求。例如,吉林长春四平战役纪念馆在全国较早使用了“半景画”的数字化展览技术,通过现代声光电技术将人民解放军四战四平的革命历史进行具象化、动态化展示,产生强烈视觉冲击,为游客提供沉浸式参观体验(如图1所示)。

特别是在寒暑假、节假日期间,中小学校纷纷将参观红色展馆作为“研学游”的首选。数字化表达方式不仅更加有利于未成年人理解红色文物的革命内涵,也有助于中小学生提高参与红色文旅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仅如此,随着数字化红色文旅活动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包括中小学校在内,社会各界均可以利用数字技术、网络平台远程参与红色文旅活动,对进一步扩大红色文旅传播力、影响力具有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也必将进一步提高红色展馆在越来越多普通受众群体中的辨识度、认可度。

挖掘红色资源。红色展馆中展出的革命文物不仅是凝固的历史,也是红色故事的实物承载。红色展馆向游客讲解文物不仅讲述红色历史故事,更能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数字技术的加持能深层次的挖掘、展现出革命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和革命精神。

数字技术不仅可以让静止的文物在屏幕上、影像中活态化,还可以借助文字、语音、影像串联起历史片断,从而帮助参观者形成更加具象化、感性化的认知。这种从静态到动态、从局部到全局的转化不仅是形式的变化,更是对珍贵红色历史资源的深入挖掘、生动再现。数字技术可以进一步挖掘红色展馆展出文物的教育资源,使其成为弘扬革命文化、发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介质。

数字文旅视域下红色展馆提升旅游体验的常见问题

对于红色展馆而言,通过数字化提升旅游体验的前提条件在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由于红色展馆往往只有财政划拨一项资金来源渠道,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常常需要精打细算,这是目前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红色展馆尤其是基层展馆旅游体验的常见问题,也是展馆数字化升级往往难以一步到位的重要原因。

对大多数红色展馆来说,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格外需要立足本地实际。倘若资金匮乏、实力不济,则不妨尝试小步慢行,也就是将数字化建设的大目标分解为若干小项目,按照近期、中期、远期的分步策略渐进式推动。这不仅有助于减轻短期内展馆在数字化建设中的经济压力,也有利于形成系统性、长效化的规划设计,最终达到久久为功的目的。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所不足外,一些红色展馆还面临着数字化建设局部性、片面化问题。即这些展馆的数字化建设仅满足于馆内设施设备的数字化转型,忽略了基于数字技术推动红色展馆走出去、远程化发展。这些红色展馆缺乏对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挖掘与潜力拓展,未能意识到数字文旅在打破时空边界层面的技术优势,也未能意识到技术在延伸红色文旅教育性、影响力方面的现实作用。换言之,这些红色展馆的数字化转型仅仅停留在表面化,未能利用技术开创全新的红色文旅新格局。从这一角度讲,此类数字化发展徒有其表,未能触及红色展馆转型升级的根本。

数字文旅视域下红色展馆提升旅游体验的可行路径

对于红色文旅行业及红色展馆来说,数字化不仅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性,也具有显而易见的技术性。只有具备相对扎实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数字化才能推动红色展馆重塑基本架构、基于技术支持全面提升旅游体验。而这就需要红色展馆保持资源投入,持续夯实基础。

一方面,红色展馆需要适当加大针对数字化项目建设的投入。即便现有财政拨款数量相对有限,红色展馆也当放眼长远、为数字化转型预留更多资金空间。如适当压缩行政性费用支出份额;暂缓部分常规展览或者适当缩小展出规模,从而节省资金用于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另一方面,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尤其是本地有实力、有意愿的文旅企业可以作为首选合作对象。这些民间机构的参与不仅可为红色展馆提供资金资源,也有利于红色展馆进一步密切接触市场、使红色展馆数字化发展紧跟时代发展节律,从而使数字化红色文旅扎根基层、贴近受众。

在国内文旅行业起步之初,一部《云南印象》独领风骚,成为沉浸式旅游的典型代表。此后,相近或相似的文旅产品层出不穷,也逐渐成为国内文旅行业推陈出新的趋势。此类文旅形式之所以吸引游客关注,重要原因就在于突破了传统旅游业二元模式的局限性。在沉浸式体验场景中,游客不再只是风景名胜的旁观者,而是成为组成部分,并随时可以与景、物、人展开互动。显然,对绝大多数游客来说,互动式观景、沉浸式游览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文旅活动的代入感、真实感、亲切感,也将因为游客亲身参与而形成身临其境的直接体验、深刻记忆。这显然较旁观更加具有趣味性、娱乐性,也更易受到大多数游客的青睐与认同。

在数字文旅不断发展的当下,红色展馆提升旅游体验也需要探索实景表现,增强沉浸体验。譬如结合表演与影像,利用空间成像技术将地板、幕布、墙壁等融为一体,形成270度3D场景,使参观者体验到与历史人物相近或相似的动作、场景、事件、活动。此类数字化表现形式在延安1938街区已有实践,可以作为红色展馆探索数字化转型的示范案例。(2023年大型红色主题演出红秀《延安 延安》如图2所示)。

即便一些红色展馆无法实现表演与影像的结合,也可以尝试开辟出一块环绕式全息投影的3D动态展示区域,利用数字投影技术将特定空间打造成为环绕式影像展示巨幕,通过循环播放将红色文物及其相关历史故事化、动态化展示,让参观者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提升参观体验的真实性、可及性。

有条件的红色展馆还可以进一步在3D动态展示区域实现展览与游人的互动,利用数字触屏技术,在参观者触摸屏幕特定区域时,屏幕能够实时反馈与之对应的文物展品、历史故事、人物图片等相关内容。此类触屏反馈展示有助于参观者更有针对性地获取信息,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一些参观者无法近距离接触文物的遗憾。与此同时,在一些中小学校利用红色展馆开展研学旅游时,触屏反馈展示也能辅助教学,激发中小学生学习历史、了解文物的好奇心、求知欲。目前此技术已经在黑龙江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实践应用。该馆使用高清数字图像采集与三维点云数据技术构成了文物三维数字模型。游客只需在多媒体互动屏幕前移动手臂抓取数字文物图标,屏幕即可激活语音讲解服务。不仅如此,游客还可通过左右或上下移动手臂的动作对数字文物进行旋转、放大、缩小等控制,更近距离观看文物细节(如图3所示)。

相较传统文旅活动,数字文旅的一大亮点就在于网络化、远程化,也就是不拘泥于特定时间与场地,随时随地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参观展览、欣赏文物。突破时空局限,拓展传播边际。

正如前面提到的近年来中小学生研学游正在成为潮流趋势,红色展馆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永不闭馆的数字化红色展馆。如开辟红色展馆公众号,在平台上展示数字文物并加以文字和语音讲解;定期开展某个特定主题红色文物的历史故事讲解、人物分析;在某些特定纪念日、节假日上新红色展品,并附带红色历史回顾等。

数字文旅模式下,红色展馆提升旅游体验的重点与要点之一在于主动出击,也就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网络平台走出去、主动推广红色文旅服务。包括向中小学校、街道社区开展线上文物展示和讲解、红色文物主题历史回顾等。这些都是扩大红色文物影响力、拓展红色展馆传播范围的创新探索与举措。

在当前数字文旅发展视域下,红色展馆想要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旅游体验首先在于夯实硬件基础设施,其次则是注重探索实景表现,增强沉浸体验,在基础上,突破时空局限,拓展传播边际,持续推进软件升级与迭代,提升红色展馆整体旅游体验。既是红色展馆顺应红色文旅发展趋势的支撑与保障,也是长久延续红色文化生命力的核心与内生动力。数字化发展对于红色展馆的促进作用始终体现软硬件两个层面,也始终需要软硬件双向驱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技术的先进性与支撑力。作为需要持续挖掘潜在价值的特色文化事业,红色文旅的思想性、文化性要始终具主导地位。红色展馆要持续加强对文物、展品的人文主义内涵挖掘。

数字技术推动文旅发展的过程中,提升红色展馆的旅游体验始终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需要始终保持旺盛的技术更新与文化探索意识。

(作者单位:汕头市革命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