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境下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

2024-12-04 00:00陈卓
炎黄地理 2024年8期

随着GIS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驱动和精准管理成为可能,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保资源的合法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强,对标准化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分析新环境下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标准化工作,对于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深入研究新环境下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工作的关键问题与实施策略。

国土空间规划概述

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布局,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它涵盖了土地、水、矿产、海洋等多种自然资源的综合管理,旨在优化国土空间结构,提升国土空间利用效率,保障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科学的规划,可以有效协调各类用地需求,合理安排城乡居民点、工矿企业、基础设施等的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国土空间规划还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通过划定生态红线、建立自然保护区等,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在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化技术,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此外,国土空间规划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和有效监督,为国家和地区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空间规划体系的功能作用和自然资源分类

空间规划体系的功能作用。空间规划体系的功能作用在于它能够有效地指导和协调各类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确保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具体来说,空间规划体系通过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制定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规划方案,从而为城市的建设、土地的使用、基础设施的布局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明确的指导和依据。首先,空间规划体系能够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通过合理划分功能区,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集约。其次,它有助于协调城乡发展,通过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空间规划体系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等进行科学规划,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空间规划体系的功能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它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够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自然资源分类。自然资源的分类构成了自然资源管理的根基,是进行调查与监测活动的先决条件。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与研究者们采纳了多种分类方法。根据每个资源层内存在的资源对象,可划分为不同的实体类型,包括地下空间、矿物、浅层地质层、土地、水、森林、草地及湿地。综合这两种分类方法,形成基于自然资源管理视角的分类体系(本体系暂不涵盖阳光、空气、风等其他自然资源)(如图1所示)。

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标准供需的平衡性和充分性不够。标准化是确保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领域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手段。虽然地质矿产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相对成熟,但仍有许多领域需要改进。目前,自然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标准供需平衡不足。尽管现有的标准体系在某些领域表现出了很高的清晰度和稳定性,但它并没有完全满足其他关键领域的需求。特别是在生态修复领域,现有的标准化流程主要集中在单一对象上,这限制了标准应用的范围和有效性。

标准化信息化进程有待强化。在审批流程中,线上与线下审查方式已普遍采纳,此举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对工作进度产生了影响。基于此,该平台致力于完善执行流程,并从全流程透明化的视角出发,不断规范自然资源的标准化工作,为实现一站式信息服务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然资源利用率较为弱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显得尤为关键。随着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掠夺行为已得到有效遏制,但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然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效率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土地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严重干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破坏了生态平衡,降低了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对农业生产能力和食品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

新环境下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工作的实施策略

强化标准体系实施。在标准体系的设计中,应考虑未来的变化和挑战,以确保标准体系的长期有效性和适应性。例如,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出现新的生态问题和资源管理需求,标准体系需要能够及时适应这些变化。自然资源标准体系建设应优先考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政策,确保标准体系在实际操作中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并有助于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连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连通构成了国土空间规划中至关重要的战略。生物多样性涵盖了遗传、物种及生态系统层面的多样性,体现了不同物种的丰富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为了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设立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域,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护濒危物种和关键的栖息地。这些保护区为物种提供了安全的繁衍环境,有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生态连通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指的是在不同栖息地之间建立联系和通道,以保障物种的自由迁徙、繁殖和扩散。通过构建生态走廊和连接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我们能够促进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种连接有助于维持种群的遗传流动性和适应性,从而降低物种灭绝的风险。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必须深刻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连通性的重要性。通过建立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和关键栖息地,以及建设生态走廊和连通通道,我们能够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如图2所示)。

自然资源工程中的3S技术。现阶段,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往的自然资源动态监测方法早已不再适用。3S技术作为先进的动态监测方法,可以充分利用过去时间内所调查的数据信息,明确自然资源目标,并主动获取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如自然资源种类、数量、分布、保护、利用等。可实时获取空间位置,并全面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数据信息,如自然资源种类、数量、分布、保护、利用等。还可以借助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如自然资源种类、数量分布、保护、利用等。除此之外,在自然资源工程实施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地区自然资源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应用3S技术,可以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自然资源的变化情况以外,还可以为日后的自然资源动态监测工作和自然资源工程的实施提供更加有效的技术支持。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中,明确了土地分类、数据精度、图斑面积及数据源选择的要求。从数据获取到目标解译信息提取,再到入库和分析核查环节,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提供了高精度、多时相、全覆盖、高效率的数据以及统一、规范、完善的管理平台支持,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有力支撑。搭载多种传感器的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等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在精准获取要素信息、识别地类图斑现状及对比变化发现、分析挖掘趋势研判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先进的数据采集手段,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诸如耕地保护、林业有害物种识别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识别、地面沉降观测等自然资源主责主业,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确定空间布局。以评价内容为基础,更好地确定生态、农业以及建设类空间布局的编制方案,并依照生态优先的发展原则,保证后续详细规划编制工作都能顺利展开,在了解初步矢量边界的同时确保适宜性评价能得到适宜性建设范围,为建设空间边界分析提供保障。要结合郊野情况利用三维空间模拟的手段,对生态廊道、邻山邻水空间界面等进行细化分析,进一步搭建更加合理的规划体系,保证相关要素处理成果满足预期。与此同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详细规划编制方案的落实,也能从生态、农业、建设三类空间边界完成确认处理(如表1所示),丰富有限空间内的环境因素。

通过GIS技术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GIS技术能够高效地融合及分析庞大的地理数据和空间信息,为土地资源管理及空间规划提供基于科学的决策支持。借助GIS系统,能够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精确定位、详尽记录其属性信息以及实时监控其使用状况。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中,GIS技术的应用使得规划过程更为科学、精确和高效,协助规划者更深入地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特性及其使用状况,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空间发展战略。此外,GIS技术还能够用于动态监测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及时识别并解决相关问题,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GIS系统在搜集和整理目标区域土地资源相关信息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它能够提供精确的土地资源数据,并确保这些数据的持续更新和动态管理。及时且准确的数据支持是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和顺利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所在(如图3所示)。

自然资源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新的环境下,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化工作,可以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盘锦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