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畲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2024-12-04 00:00袁媛
炎黄地理 2024年8期

保护畲族民歌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是对民族音乐的传承。近些年畲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工作虽有一定的起色,但还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针对吉安地区畲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

畲族民歌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和习俗,畲族山歌是畲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从畲族山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畲族的历史、文化以及其生活。第一批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是福建宁德县的畲族民歌,随后的第二、第三批分别是浙江顺泰县和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通过对畲族民歌的收集、整理和传唱,既是保证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存,也让畲族民歌有根可寻,代代相传。

畲族民歌保护与传承的个案研究

吉安有两个畲族乡,分别是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和永丰龙冈畲族乡。

畲族在吉安市青原区主要聚居的地方叫作东固畲族乡,这里不光畲族人口多,红色气息也十分浓郁,有东井冈之称。近年来,当地的红歌传承人曾广东为挽救本地的非遗资源,为真实记录、保护好这些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地方文化,使这些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民间歌谣不消失,和热心东固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人士走村串户,通过走访东固的老红军、老苏区干部、民间歌手等,请他们现场演唱或提供歌词和手抄歌本,共挖掘搜集到红色歌谣、传统民歌、客家山歌、客家情歌、畲族民歌、畲族情歌、喜庆赞歌等各类原生态歌谣近800首,经过近两年的加工编辑整理,已完稿成书。

这些歌谣真实地记录了千百年来东固民间的生产、生活、爱情等,反映了当地特有的风俗民情和精神风貌,体现了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对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热切向往。

畲族音乐进校园。东固民族小学现有258名畲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4.5%。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扎实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制定了《东固民族小学畲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组建畲族文化研究团队,挖掘原生态畲族文化。学校在收集了大量的原生态素材的基础上编印了校本教材《畲族山歌》,全校师生人手一册。学校还成立了“小凤凰艺术团”“小凤凰合唱团”,每月开展“最美小凤凰”评比,以多种形式传承畲族文化。作为畲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点”,学校要求全体师生做到“六个一”,其中包括会唱一首畲族民歌。

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是东固的传统庙会,有各种送神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搭台唱戏及其他民间技艺的展示。每年的这一天,畲民们都会隆重登场,唱着畲族山歌,载歌载舞,吸引游客们流连忘返。

《热血山哈》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部关于永丰畲族乡的畲歌舞台剧。这部剧主要通过以一对畲族青年男女感情线,展现畲族人民在大革命时期做出7100fe22549244aa927e3d34bf435f31203b64b1ffe05be1d93c62fe58355c00的重大贡献,整部作品荡气回肠,感人至深。

该剧音乐采取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既保留了畲族山歌的传统音乐特色,又加入了吉安当地地方剧种采茶戏的元素,还融合了现代音乐的风格,十分具有创新性。剧目不光在剧院演出,还走进各大高校,让学生们了解畲歌,喜欢畲歌,传播畲歌。

舞台剧的创作既传承了畲族同胞传统的民族文艺技巧,更渲染与传播了畲族民歌音乐魅力。

三月三乌饭节,是永丰龙冈畲族很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畲民祭祖拜神,通过吃乌米饭来缅怀祖先,并举行隆重的演出。这一天畲民们都会穿上精美的畲族服装,唱出畲乡特有的一首首优美的《畲山恋歌》《畲族迎亲》《畲乡情龙冈美》等山歌,让前来观赏的游客们听畲歌、尝乌饭,品畲酒,真正感受畲族的文化特色与风土人情。

吉安畲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的困境

虽然畲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在非遗保护背景下有所进展,但依旧还存在许多困境。

畲族传承人口老龄化与断层化。畲族民歌是活着的遗产,它是以人为载体,传承为主体。畲族民歌是畲族沟通交流与传递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但如今,畲族民歌的演唱已不被看重。畲民们精神娱乐方式也多样化,畲族民歌传承人几乎都是年岁已高者。

传承纽带的畲语逐渐消失。语言是歌曲表达的基础,少数民族歌曲的演唱形式和风格都和该民族的语言紧密相关。畲族民歌是畲族人民用畲语随时随地即兴演唱而成的,并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然而,当我们走进畲乡与畲民们交谈时,发现大家都是用汉语在沟通交流,真正能说畲语的人很少。畲语属于畲族民歌的载体,随着语言的逐渐消失将导致畲族民歌难以原汁原味地演唱,畲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变得十分艰难。

畲族山歌普及性不高。虽然畲族人都善唱山歌,但仅限于老一辈畲民,尤其当下流行歌曲在年轻人里接受度特别高,畲歌里没有一首较大家耳熟能详且传唱度广的歌曲,以至于年轻人能够完成演唱一首畲族山歌的更是少之又少。

非遗保护背景下吉安畲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整合多方力量传播畲歌。首先,增强畲族人民的民族意识,提高思想教育。当畲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发生分歧,要有求同存异的概念,坚定本民族文化的立场,只有让畲民们树立了文化自信,才能正确处理不同文化相互影响,这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最好保护与传承。其次,设立畲族文化艺术展览馆。通过搜集、保管并展示各种展品传递该展品的相关信息,维护其历史的真实面貌。通过展示该民族乐器、曲谱以及与音乐生活相关的服饰等实物,使更多人了解该民族的音乐文化。在展示曲谱的同时能加以音乐音频视频的播放,给出一段文字进行讲解,从而形成一份完整的珍贵资料。

加强地方高校对畲歌的传播。地方高校应肩负传承本地区民族音乐的责任,因此,高校在引进非遗项目中可以将畲族民歌纳入其中,积极引入非遗传承人,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师与传承人进行结合式教学,通过与传承人的交流,掌握更多畲歌的咬字发音以及演唱形式,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该课程纳入教学计划,除了开设畲歌演唱课程,还要将畲族的音乐史纳入课程中,使学生深入了解畲族的音乐文化,传唱畲族民歌。

借助新媒体对畲歌加以传播。新媒体是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较之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更具吸引力。在众多现代媒体传播方式中,信息传播效果最好的应该是短视频。在手机时代,人们都习惯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刷短视频,短视频的优势在于时间短,内容丰富,吸引力大,传播速度快,其内容可以是影视片段,也可以是歌曲演唱,也可以是科普宣传等。好的短视频作品往往能吸引观众持续关注,因此,不妨将有关畲族音乐的演唱作品,拍摄成具有影响力的短视频播放。

发展旅游业,传播畲族民歌,将各民族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完美结合。地方政府应大力支持畲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如在旅游发展大会的活动中,可突出本地畲族民歌的特色,将歌舞表演与旅游相结合,带动当地畲族人民的经济发展。

畲族民歌是畲族的文化符号象征,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江西革命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深入研究与分析吉安地区的畲族民歌,为今后的畲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文化依据。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畲族民歌与畲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

基金项目:2022年度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

一般项目“非遗保护背景下吉安畲族民歌传谱整

理与活态传承研究”(YG2022033)。

(作者单位:吉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