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助推县域高质量发展

2024-12-04 00:00:00陈太亮何晓林江飞吴松霞
当代县域经济 2024年12期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首次对“银发经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指出“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银发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转换经济发展动能、促进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

把握县域银发经济发展机遇

发展银发经济,是适应人口老龄化、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供给侧改革,从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于广大县域来说,发展银发经济更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必须把握好机遇提早谋划。

日趋庞大的老龄人口。截至2023年末,全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已突破2亿,预测2035年左右,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我国将由中度老龄化社会迈入重度老龄化社会。从现在开始至未来10年间,老龄人口增加将超过2亿。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为发展银发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银发经济的坚定决心。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首次出台专门文件支持银发经济发展。国家有关部门也先后发布了两批老年人用品产品推广目录,编制了9批《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持续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遴选和动态管理,发布了3版《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推广目录》,鼓励企业开发和推广适老化产品和服务。这也充分说明了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已经由决策阶段进入政策落地实施阶段。因此,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已经有了明确的政策保障。

扑面而来的市场蓝海。一方面,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研究结果,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大约为6%。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10%,增长空间巨大。另一方面,行业仍为“蓝海”,目前市场上还未产生行业巨头,对于县域中小企业来说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逐渐彰显的比较优势。除了以上具有普遍性的机遇外,相较于大中城市,县域发展银发经济还具有自身独特优势。一方面县域内土地、人力等价格相对较低,具有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县域内生态更优、环境更美,更适宜开发文旅、康养等养老产业。

正视县域发展银发经济的挑战

虽然县域内发展银发经济迎来了普遍性机遇,但我们也要看到,县域内发展银发经济还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正视。

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激活。虽然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但目前发展银发经济还需要区分“潜在需要”和“有效需求”。只有切实存在的有效需求,才能转化成为产业发展买单的“真实消费”。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一方面是广大农村老年人收入不高、消费能力不足,绝大部分老年人都选择居家养老;另一方面是城镇有消费能力的老年人又面临养老产品和服务价格过高的问题。与此同时,个人养老保险和长期护理险仍未普及,高龄老人面临大病带来的高花费,导致部分老年人有钱不敢消费。除此之外,还存在适老化的养老产品和服务未能大面积宣传推广、专业的养老医护人员紧缺等问题。从而导致养老产业的潜在需要难以全部转化为有效需求,影响了银发经济相关企业落地县域的积极性。

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下沉。查询2022年和2023年两批次老年人用品产品推广目录可知,目前生产创新性养老产品的企业多集聚在大城市的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而提供较高服务水准的养老机构因服务价格较高,消费受众多为城市老年人,机构集聚于城区,两者在县域内布局均较少。此外,受消费观念影响,县域内老年人文体娱乐和教育服务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企业还有待大力培育。因此,推动银发经济产业下沉县域任重道远。

政策实施有待进一步细化。一方面,发展银发经济是近年才正式纳入党中央和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县域内的各级基层干部还需要时间充分学习消化;另一方面,银发经济的发展还未成气候,缺乏强有力的标杆来示范引领。因此,大部分县域对发展银发经济的思想认识水平不高,这就导致县域内落地实施动作较为迟缓,对在县域内发展银发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足之处还未深入调研谋划,更谈不上制订县域内发展银发经济的相关规划设计。因此,还需加快落实并细化县域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基础支撑有待进一步夯实。一方面,相较于大中城市的城区,县域内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高水平医疗机构较少,发展银发经济特别是创新性老年用品的科研支撑力量较为薄弱;另一方面,受收入及生活环境影响,高科技人才和高水平专业护理人才队伍建设较为困难,从而导致银发经济相关企业难以在县域落地发展。此外,养老产业特别是养老服务业普遍面临投资大、利润低、回报周期长的问题,导致对金融资本的吸引力不足,而在县域内,实力强劲的金融资本较为稀缺,也影响了相关企业的投资选择。

创新县域银发经济发展路径

县域内发展银发经济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银发经济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助力,采取有效措施探索新路径,持之以恒,大力推进县域银发经济发展。

强化认识,吃透政策。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展银发经济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增强县级决策层对发展银发经济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只有认识到位了,才能推动县域内人社、发改、经信、民政、卫健、财政、税务、金融等相关部门认真领会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政策要求,进而摸清本地产业发展情况,将自身发展银发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分析清楚,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当地实际的产业规划和实施方案。

积聚要素,培养人才。县域内发展银发经济,在大力招商引资的同时,还需要政府引导当地金融机构对相关企业进行扶持,以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需要调配土地等要素,为相关企业落地提供保障。此外,政府还应牵线搭桥,联合附近高等院校共同培养管理、研发、技工、医疗、护理、文旅、营销等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因地制宜,精准招商。在县域内发展银发经济,需要在摸清自身地理区位、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立足县域实际,坚持宜工则工、宜居则居、宜游则游的原则,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要素,实行精准招商,发展适宜本地的银发经济特色产业,在此基础上延链补链强链,以规模化带动产业化,树立品牌、吸引人气,奋力实现产业集聚。

加大宣传,转变观念。通过召开养老产业博览会、推介会等形式,加大对智慧化、适老化养老产品和服务的宣传,开阔老年人眼界、转变老年人观念,引导开拓新的养老需求,做大老年人消费市场。

发展银发经济是当前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不仅有利于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同时也关乎民生,顺应民心,是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的有力举措,也是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具体行动。县域内各级机构要给予高度重视,系统筹划、精心布局,采取有力措施推进落实。

[本文系合肥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发展银发经济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作者陈太亮系巢湖市委党校讲师,何晓林系巢湖市委党校高级讲师,江飞系合肥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