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演员决定去“造枪”

2024-12-03 00:00:00浦东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24年12期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刘振,虽然也参演过一些话剧和电视剧,但没有像绝大多数同学那样进入演艺圈打拼,反而出人意料地投身于电影物理特效道具的研发,并打造他的道具枪世界。从《长津湖》到《扫黑》《中国兵王》……这些热映的影视剧中,都可以看到他和团队制作的特效道具枪。至今,他们累计申报近30项国家专利,其中包括物理特效模块、电子弹着点等都是对于影视行业的颠覆性突破。

放弃明星梦

外形出众,高高瘦瘦,刘振的外表看上去颇有几分偶像气质。高中毕业时,他听从父母的建议,通过艺考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按照常规的人生剧本,他应该是接戏、拍戏,奔向星光大道。

最初,他确实是奔着这个方向去的。在校期间,他参演过话剧《伏羲伏羲》《祖传秘方》,毕业之后也接过电视剧《陪读妈妈》等几部戏。

但在一次拍戏间隙,他与道具行当的内行人士聊了聊,便决定改换赛道。军事题材影视剧里经常要用到道具枪,然而这种枪却没有固定的生产方,原创设计在国内更是一片空白,处在“报废一支少一支”的尴尬境地。有些国产影视剧里的道具枪“假出了新高度”,“枪管”就是一根实心木棍,观众一眼就能看出。如果使用真枪发射空包弹,虽然效果较为真实,但手续复杂烦琐,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的剧组为了追求效果,虽然借来了真枪,但完全不符合剧本设定的年代,让剧情质量大打折扣。

国外的影视工业对道具要求极其严格,在看好莱坞的大片时,刘振发现里面的道具枪制作十分精良,这样的差距让他如鲠在喉。

在动手能力上,刘振确实有些天赋。小时候的他对各类机械、器具十分着迷,总是好奇它们的工作原理,因此化身拆家小能手,为此没少挨家里打。大学期间,刘振也像一个异类,作为表演系的学生,不好好学习《演员的自我修养》,成天跑到隔壁教舞美、道具、物理特效的班蹭课。没事时,他也不去剧组跑龙套,就爱躲在寝室里鼓捣一些小玩意儿,那是他自己做的道具、手办。

正是有这些先天基础,刘振觉得设计“道具枪”这件事一定要有人去做,不如自己来搏一把。2018年10月,他回到家乡苏州成立了小青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物理特效道具枪——这些道具枪能像真枪那样产生枪身后座、抛壳、单连发切换、枪口喷火、冒烟等特效,不需要做后期数字化处理,并且不会对片场演职人员造成任何危险。

造“枪”如绣花

创业初期,因为整个行业里几乎没有可以参照的先例,可以说,完全是靠自己摸索。从数据摘取、模块研发、试验测试到加工生产,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另外,真枪效果分为抛壳、单连发切换、枪口喷火三种。其中,光是抛壳效果就耗了团队半年时间。研发进行到第三套实验方案的时候,刘振几乎以为要成功了。但是在测试时他发现,95式步枪正常射速是每分钟600发,而他们选用的舵机每分钟只能发射50发,第三套方案又以失败告终。最后,刘振和团队创新开发电机齿轮传动机械结构,最终实现抛壳效果。

2019年8月9日凌晨4点,刘振打响了物理特效道具的第一“枪”,第一把原创“特效道具”诞生。道具枪内部构成包括芯片、机械结构、气动管路、气罐等,由纯电驱动,可以说相当于小型的电功工具。它不发射子弹,只是通过声音、火光、抛壳等模拟射击场景,满足剧组的拍摄要求。

在此之前,刘振靠其他工作养着这个梦:做视效、做舞美、做手办,甚至晚上出去跑滴滴,赚到钱就投入研发,加班和入不敷出都是常态。但回想起来,刘振并不觉得苦,“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有了成品,刘振出去谈生意有了十足的底气。很快,他拿下了第一笔订单——为佟大为主演的《一念无间》提供道具枪,但这一单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经验不足、开价偏低,明知会亏损的情况下,刘振毅然坚持要做。

虽然这一单亏了10万元,但“小青鸟”也由此拿到了影视行业合作的“入场券”。刘振牌“道具枪”从此在影视界名声大振,合作也接踵而来。自2019年以来,刘振团队共计为40多部影视作品提供道具服务以及技术支持,其中不乏像《扫黑·决战》这样深受观众好评的影视作品。

2020年11月,《长津湖》的制片人找到他,希望能提供约500支20世纪50年代的枪械。这部电影需要用到美国、日本、加拿大、中国造的多种型号的道具枪,当时,业内没人敢做,要么是时间来不及,要么是工艺不达标,刘振大胆接下了这个订单。

之后,他动员公司全体员工为剧组量身定“枪”,和设计师连夜驱车去横店找到枪械库里存放的真枪,一支一支测量数据,拍照定型。回来后,他们3个月没有再接任何订单,每天从上午9点钟干到次日凌晨3点,最终按期交付给剧组。

在制作这批道具枪的过程中,刘振和小伙伴们下了“绣花”般的苦功。比如枪托的油漆颜色,他们就做了七八次。油漆颜色确定后,要进一步对枪身进行做旧处理,为了追求最逼真的效果,他们没有使用科技手段,而是模拟真实的战场环境,对枪身进行“人肉包浆”——用手一遍又一遍地撸!那段时间,公司的人天天“撸枪”,枪身出现“包浆”时,他们的掌心也脱了一层皮。

枪做出来之后,导演很满意,甚至有些震惊,没想到刘振的道具枪还原程度如此之高!

打造中国最专业的

物理特效团队

有一次,刘振在片场偶遇同班同学,畅谈许久,同学得知自己用的拍戏道具就是刘振公司做的,大为惊讶,连声赞叹。

刘振和他的团队很年轻,平均年龄26岁,从研发到生产,全部自己完成。团队累计申报近30项国家专利,其中物理特效模块、电子弹着点等都是影视行业突破性的进展。现在公司有了更好的发展,规模扩大,从小作坊搬进了1000多平方米的新厂房。

最近,又有多部正在筹备拍摄的影视剧作品找到他们合作。刘振和团队小伙伴坚持精益求精,把工匠精神应用到道具枪产业,想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为国产片提供越来越多制作精良的道具。

在影视道具枪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后,刘振并不打算止步于此。除了道具枪以外,他的团队还在研发其他类别的影视道具,比如飞机、大炮等电动驱动的特效道具。

在俄罗斯考察时,他发现拍戏用的燃油机坦克很容易出现问题,维修起来很复杂。刘振团队把它全部电动化,远程就能遥控,也更容易拍摄一些危险镜头。刘振希望能为中国影视行业作出更多的贡献,未来甚至可以把影视特效道具卖到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