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六尺巷调解室”诞生记

2024-12-03 00:00:00王蕾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24年12期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三百多年前,因清朝大学士张英和邻居吴家各礼让三尺,而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名为“六尺巷”。

六尺巷很窄,站在巷中,伸开双臂,两侧墙面触手可及。

六尺巷又很宽,承载着无限广阔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的精神。

蹚过三百多年的时光洪流,小巷青砖黛瓦美如图画,而两家当年的礼让善举已被今人化用成和谐处理纠纷的一种新“解题方式”——“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

曾孕育出独特“桐城派”文化的桐城市,而今又成为“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的滥觞地。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桐城市六尺巷考察时指出,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的前身是“六尺巷调解法”,由桐城市孔城人民法庭首创。

“六尺巷调解法”,即“以借古喻今为切入点,用六尺巷典故启发人;以释法明理为着力点,用情、理、法交融引导人;以化解矛盾为关键点,用和为贵理念感化人;以公平正义为根本点,用知进退境界昭示人”,由此提炼出“听、辨、劝、借、让、和”六步法。

“张英让墙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以礼为信、以让促和’,六尺巷精神与法院调解所倡导的‘相互礼让’精神是天然契合的。”桐城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孔城人民法庭庭长张诚说,“孔城人民法庭之所以能够成为‘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的发源地,和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分不开。”

孔城人民法庭地处城郊接合部,人口众多,辖区内还有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有关拆迁安置、征地补偿等矛盾纠纷急剧增多,诉讼案件随之激增。在实践中,办案人员发现很多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认可,“案结了,事没了”。如何疗愈这个沉疴?法官们伤透了脑筋,最终从六尺巷精神中寻找到灵感,尝试采用调解方式化解纠纷,“全员上,全力办,全过程调”,效果立竿见影,不仅及时高效地化解了矛盾,大幅度降低了诉讼成本,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心服口服。张诚自豪地说:“2014年,我全年结案242件,70%以上都以调解方式结案,无一上诉、信访。”

“六尺巷调解法”得到了桐城市法院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推广,于是,2014年,孔城人民法庭设立了安徽省第一个“六尺巷调解室”。

沙发、软枕、绿植、古朴的六尺巷文化墙……不同于人们印象中法院庄严肃穆的模样,“六尺巷调解室”里处处透着浓浓的人情味儿。墙上的一面面锦旗,仿佛无声诉说着,有多少干戈曾在此化为玉帛。

其中一面锦旗来自当地村民老张(化名)。老张和老李(化名)同村,曾有旧怨。这天,两人又因捕鱼起了纠纷,拉扯中,老张受伤住院并报警。派出所调查后,认为是老李推倒老张致其受伤。老李却一口咬定自己没推老张,拒绝赔偿医药费。几经波折后,老张起诉至孔城人民法庭,要求追究老李的责任。

考虑到两位当事人都已年过七旬,而且经济状况不佳,开庭当天,作为承办法官,张诚并未直接进入法律程序,而是先做两位老人的思想工作,从“听”开始,让两位老人畅所欲言,既是对案件的深入了解,也给他们一个宣泄情绪的机会。随后张诚在掌握基本事实的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你们两位都已经70多岁了,往后的时光十分宝贵,难道要一直纠结于这件小事,没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吗?等你们百年之后,还要让儿子、孙子们把这份怨气一直背负下去吗?”“六尺巷的故事咱们都知道,连大学士都能‘让’,咱们怎么就不行呢?”

从早上8点多,一直到10点多,张诚不断抚慰两位老人的情绪,及时端茶倒水,照顾有加,两位老人的怒气渐渐平息,转而生出惭愧和感激,“法官的工作做到这份儿上,太细致了!不接受调解,我们都不好意思了!”最终,老李当场赔了老张3000元钱,两人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

“六尺巷调解法”的精髓就在于用柔性方式化解矛盾,提倡“强者先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扶危济困,调解也应如此。在六尺巷故事中,张英作为官员,是相对强势的一方,他先让了,矛盾得以快速解决。而打官司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经济成本的,诉讼费、律师代理费、交通费、误工费……官司拖得越久,代价越大。各让一步,其实就是一种低成本解决矛盾的方式。官司增多固然意味着大众法律意识的增强,但打官司只是处理矛盾纠纷的方式之一,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不要优先使用这最后一道防线,要尽量在前端化解乃至做到预防纠纷。”张诚说,“我们提倡调解优先,更强调公平正义,用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用判决引领社会行为,最终达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效果。”

2015年7月,桐城市人民法院出台《关于推进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实施的意见》,标志着“六尺巷调解法”的正式诞生。“六尺巷调解室”现已覆盖桐城市所有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及相关职能部门。

2017年,桐城市在信访和矛盾纠纷调解领域全面推广应用“六尺巷调解法”。

2021年,桐城市将六尺巷精神扩展至基层治理领域,形成“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

六尺巷,不仅是一段历史佳话,更是一种智慧的传承,它教会我们很多很多,正如央视主持人朱广权在《时政现场说》中所言,“个人小的方面来说就是修身养性,安身立命;从大的方面来说,国与国之间,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这是化解纠纷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