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琼瑶

2024-12-03 00:00:00仇广宇
中国新闻周刊 2024年46期

琼瑶,2003年。图/视觉中国

“‘翩然’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字,代表的是‘自主、自在、自由’地飞翔……我摆脱了逐渐让我痛苦的躯壳,‘翩然’地化为雪花飞去了!”

2024年12月4日13点22分左右,寒冷的冬日午后,作家琼瑶选择在这个时刻离开。在遗书中,她用人们熟悉的浪漫文笔,讲述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她表示,因为人老了,总要经历衰弱、退化、生病、不治等一系列过程,经历一番折腾,最后如果幸存,还可能“插管维生”,造成麻烦。这样的状态,实在不是她想要度过的人生。

早在2017年,琼瑶的丈夫平鑫涛重病入院之时,琼瑶就表达了对入院、插管等事情的极度厌恶,甚至直接把丈夫交还给了继子女,放弃了看护他的义务。在当时,琼瑶因为这样的言行遭到了舆论攻击,不过,经历过人生大风大浪的琼瑶,早已不把这些争议放在心上。而如今她的自我选择再度证明,她是真心厌恶衰老和病痛的折磨,厌恶尊严的消逝。

琼瑶是一位极其重要的当代流行文学作家。放眼整个华语世界,在通俗文学领域、影视领域甚至流行音乐领域都能留下重要足迹的人,除了她和武侠小说家金庸之外,几乎再也找不出第三个人。多年来,琼瑶用她的浪漫爱情小说,以及由她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剧构筑成一张流行文化的版图,为数以亿计的人们在书本里、银幕上和荧屏上造梦。她的作品通常是拥有极度浪漫的情节,也充满激烈的爱恨情仇,同时也含有中国古代才子佳人小说的典雅韵味,一如她多年来毫不在意外界眼光、特立独行地追求自身所爱的激烈个性。“琼瑶小说”这个词,甚至直接成为中文世界里浪漫主义言情作品的代名词。

这样的浪漫主义,来自琼瑶在战争大时代下生长的童年,也和她经历过的中国台湾出版、电视电影行业大发展高度相关。如今,留下等身著作之后,琼瑶的一生慢慢燃尽,如雪片一般,慢慢融化在冬日的大地上。

尚未做完的“梅花英雄梦”

琼瑶去世的消息突如其来,令无数读者和出版人感到痛心,而对于刚刚制作完成“琼瑶作品大合集”的出版社编辑们而言,这个消息更是令人遗憾。这套大合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从2023年开始进行编辑、加工,包含了琼瑶生前的66册作品,再加上她晚年最后一部“封笔之作”——长篇小说《梅花英雄传》的5册内容,总册数达到了71册之多。琼瑶生前已经看到了这套书的全貌,她收到了大合集中那本自传《我的故事》的最新版本,并向出版社的编辑们表达了谢意。

在熟悉琼瑶作品的出版人看来,琼瑶不是一位只擅长写爱情的作家,他们眼中的琼瑶作品有着更加丰富的层次和面貌。作家出版社社长鲍坚提到,作家出版社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版琼瑶作品,并与琼瑶建立了长期合作。在他看来,琼瑶小说虽然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其中人和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都是超越时代的。他对这本“封笔之作”《梅花英雄梦》的印象尤为深刻,“她创作这本书时的一些审美方式,相比其他作品而言,更大程度地贴合了现代人的审美方式”。

这部花费琼瑶7年时间写成,2020年在中国台湾出版的《梅花英雄梦》,从情节上看,似乎带有琼瑶过去作品《梅花烙》的影子,不过,整部小说的样貌,已经和反抗封建道德、歌颂爱情自由的《梅花烙》大不相同了。具体说来,《梅花英雄梦》的情节比《梅花烙》更曲折,架构更宏大,结合了武侠、传奇、悬疑等元素,相当复杂立体。琼瑶生前曾这样描述这本小说:“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死相许、忠孝仁义、沙场征战……都发挥到我的极致。”

作家出版社编辑单文怡担任了《梅花英雄梦》的责任编辑。她觉得,《梅花英雄梦》有很多地方都跟读者刻板印象中的琼瑶作品相去甚远,在很多地方都有新意。在书中,琼瑶对一些武侠功夫招式做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给这些招式起了生动的名字,比如“玉兔带怀”“双龙抱珠”“灵猫扑鼠”“抱虎归林”。这些招式,不禁让人想起琼瑶的远亲、著名的武侠小说家金庸的作品。另外,《梅花英雄梦》中还有不少悬疑元素,也加入了一些中医药知识。作为编辑,从文字中,她能看出,琼瑶对这些知识同样经过了学习和考证。

看得出,晚年的琼瑶淡化了对个体爱情的描写,更加倾向于对家国情怀和英雄情怀的表达。这种转变,其实早在琼瑶晚年与到中国大陆拍摄电视剧时,就能发现端倪。她在20世纪90年代的《梅花三弄》《苍天有泪》《烟锁重楼》《还珠格格》,以及由旧日作品改编的《情深深雨濛濛》中,就有了这样的变化。在这些故事中,无论是江湖情谊,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家国情怀,或是对年轻女性个性化的描写,都让观众感受到了不同于往日那些言情小说般的、颇具新意的世界观。

除了这种变化,琼瑶还有她的“不变”,那就是对作品美感的极限追求。作家出版社社长鲍坚提到,在编辑“琼瑶作品大合集”的过程中,琼瑶身边的工作人员向他们转达过很多琼瑶本人对这套书的意见,他也感受到了琼瑶那种极度认真的精神。“对于作品文字本身,她永远是字斟句酌,以及她对封面、版式设计,还有字体运用的要求,都是非常精细的。”鲍坚说。《梅花英雄梦》的编辑单文怡也提到,琼瑶的书和剧都是精美浪漫的,体现了琼瑶本人在审美上的高要求。关于这套新书,编辑们向琼瑶提供了三四个版本的封面设计,希望将梅花的浪漫和英雄的侠义融为一体,而这套大合集的所有图书封面,也同样用了类似的、梦幻清新的色调,体现出唯美和浪漫。

看得出,晚年的琼瑶,即使会偶尔深陷烦琐的家事之中,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和创作习惯。她依旧浪漫,依旧对作品有着自己的严格要求。可惜的是,琼瑶最后为读者构建的这个家国情怀的“大梦”,甚至还没有来得及被更多人阅读,更没有来得及搬上银幕,她本人就已经幻化为雪中的梅花,先人们一步离去。

回到“琼瑶热”的时代现场

“琼瑶”这个名字最火热、最为人所熟知的时代,当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几度夕阳红》《青青河边草》《婉君》等言情剧轮番热播,电视剧中那些凄美动人的主题曲也在大街小巷唱响,当时,很多女生都偷偷传阅过那些封面绘制着精美人物画像的琼瑶小说,透过文字,想象着对她们而言还很遥远、模糊的那件事物——爱情。书中的主人公经常为了爱情慷慨陈词,吟诗作赋,发出大段文学化的感慨,仿佛人生中除了爱情就没有其他值得珍视的事物,就如同多年后琼瑶电视剧的御用男主角马景涛在荧幕上的表演那样,癫狂而痴情。

“当时,很多出版社,包括我们作家出版社,都出版过很多传统文学的图书。但(琼瑶作品)这种清新的、青春的、爱情的,带有一点古典意味的作品,是很少见的。我们社当时处在一个改革的时期,算是‘敢为天下先’地出版了这些作品。”作家出版社社长鲍坚,这样回忆起当年“琼瑶热”的时代。

将浪漫写到极致的琼瑶,最初走上文学道路,甚至成为全亚洲热卖的作家,也与她自身的恋爱经历不无关系。1962年,24岁的琼瑶开始在中国台湾《皇冠》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次年她的处女作《窗外》出版,讲述的就是她和高中老师的一段不伦恋情。此时琼瑶已经结婚,丈夫庆筠也是一位作家,但在《窗外》爆红时,她和丈夫之间早已产生了很多矛盾,在约稿、写作的过程中,也爱上了比她大十多岁的《皇冠》杂志社社长平鑫涛。慢慢地,他们开始以合作对象和地下恋人的身份相处,这样的关系一直持续了十多年。结识琼瑶之后,平鑫涛成立皇冠出版社,在他的帮助和鼓励下,琼瑶的作品一部接一部地出版,她也成为风靡中国台湾的“爱情教母”。两人的利益和生活牢牢绑在了一起。

1989年4月21日,琼瑶与丈夫平鑫涛在西安。图/中新
电影《窗外》剧照。1973年,小说《窗外》被搬上荧幕,林青霞饰演女主角江雁容。

不管是因合作而生情,还是因为情感而合作,总之,平鑫涛确实有商业眼光。在小说热卖的当时,平鑫涛就开始和琼瑶一起琢磨将小说改编成电影。1965年,琼瑶的作品《追寻》《哑妻》开始被电影公司选中改编成电影,大获成功,但她自己并不满意,还想做一些符合自己想象的影视作品。此后她和平鑫涛一起成立电影公司,大量拍摄以自己的作品为蓝本的电影。一开始,他们自己的公司拍摄的爱情电影不如当时流行的武侠电影那样红火,甚至还赔了钱,但是后来,随着两人重新成立巨星电影公司,开始精雕细琢,制作出卖座的《我是一片云》之后,琼瑶电影慢慢在电影圈站稳了脚跟,票房节节高升。

不得不说,琼瑶那些古典温婉、跌宕起伏的恋爱故事,在那个娱乐匮乏的年代,对观众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而且,因为琼瑶精准的选角眼光、认真的剧本写作,她也尽心尽力地为华语影坛输送了很多人才,打造了很多“时代巨星”。比如在《窗外》《我是一片云》中饰演女主角的林青霞,出道后很快就被封为“台湾第一玉女”。与林青霞搭档并分别产生恋情的秦汉、秦祥林两个以外表帅气而著称的男明星,也是由琼瑶电影捧红的。此外,几位主角在戏里戏外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也和电影、小说形成了互文,人们对他们的故事津津乐道,成为那个时代的谈资和传奇。

20世纪80年代末,因为电影不再像从前那样景气,琼瑶和平鑫涛开始转战电视行业,成立怡人传播公司,推出了大热剧《几度夕阳红》。过去的商业经验再度令她取得了成功,推出了刘雪华、俞小凡、金素梅等新一代“琼瑶女郎”。此后,“琼瑶热”和琼瑶的小说开始传播进中国大陆,琼瑶也开始和大陆的电视制作公司合作、取景拍摄,更广阔的市场也激发了她更强的造星能力。20世纪90年代末,琼瑶再度改变风格,在古装剧《还珠格格》中融入了新鲜的武侠、清宫剧情,并和大量大陆演员合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收视率和关注度。至此,“琼瑶热”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达到了难有人企及的高度。

时至今日,人们回想起苏有朋、林心如、周杰、黄奕等知名影视演员最初的荧幕表现时,也都会将他们的成功与琼瑶的“栽培”牢牢挂钩。正如演员黄奕的讲述那样,当年她曾试镜《情深深雨濛濛》的陆依萍,被琼瑶以“哭戏不好看”为由拒绝,但日后,琼瑶还是给她保留了《还珠格格3》中“小燕子”的角色。在《还珠格格》中饰演“尔康”成名的周杰在琼瑶去世后真挚地谈道,当年琼瑶把他当作亲儿子一般对待,有情感问题他也愿意对琼瑶倾诉。在琼瑶去世之后,这些演员都发表长文表达了悼念。

家国情怀与浪漫主义

回看“琼瑶热”的时代,人们会惊叹,她作品中那些激烈的情感、源源不断的生命热情到底是来自哪里。这个答案,其实是藏在她早年的经历之中的。出生在日军侵华年代的琼瑶,自幼随着家人颠沛流离,辗转了大半个中国,经历了无比动荡的童年。到了青春期,她受制于性格强势的母亲,无法施展自己的天赋才华,即使在成立自己的小家庭后,依然因为亲情的牵绊感到纠结痛苦。这样曲折的命运,叠加上高敏感的性格,最终促成了她不断以写作向外倾诉的原动力。

1938年,原名陈喆的琼瑶作为家中长女,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比母亲年长7岁,曾是母亲的老师。因为一出生就处于战乱时期,琼瑶幼年的记忆都是关于“逃难”的场景。她曾经随着父母亲人,从老家湖南衡阳逃到广西、贵州、四川,见证了无数的战火与死亡,也差点在侵略者的刀下丧命。在逃难中,因为一次次幸运地受到善良军人和百姓的帮助,琼瑶全家的性命才得以保全。她和家人也都一直承受着安全感缺失的焦虑。而最让她念念不忘的一次创伤经历,是在一次逃难的过程中,因为两个弟弟走失,父母在绝望中迷迷糊糊带着她一起涉水自杀,直到幼小的她真的险些被水淹没,父母才清醒过来,放弃了这个念头。

从那时起,幼小的琼瑶就明白了,她个人的命运甚至生命都无法由她自己决定。正如她自己所言:人生是由许多偶然组成的。那么,在偶然之中存活下来的她,自然会珍惜每一刻的爱与美好。她终身感激那些在旅途中救助过她的好心人,一直怀有爱国之心,也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看得很重。可惜的是,这种感性的性格从不为她深爱的母亲所理解。渐渐地,母亲眼中的琼瑶,从自幼就能理解古诗词的天赋才女,变成了一个不成器的“逆子”。琼瑶开始觉得“生活在很多爱里,却始终感到孤独”,她开始在家庭之外寻求寄托。巧合的是,她也和母亲一样,与自己年长很多的语文老师蒋仁相知相恋。母亲却对此勃然大怒,她强迫偏科的琼瑶在落榜后一次次重考大学,并想尽各种办法拆散了她和蒋仁。

琼瑶大合集。供图/作家出版社

在那张和妹妹共享的小小的书桌上用笔和稿纸写作,成为琼瑶脆弱人生中唯一的救赎。在自传《我的故事》里,她曾经这样形容自己苦中作乐的写作生涯:在和妹妹合住的那个“二十个榻榻米”大小的房间里,她只能在“学霸”妹妹学习之后,从事在亲人眼中“不正经”的文学写作,偶尔还要伴随着两个弟弟的打逗之声,和父亲声如洪钟的谈天声,但即便如此,她也要写下去。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样逼仄而孤独的环境,让琼瑶迫不得已地转向了婚姻。她的两段婚姻,都是在她最困难、最需要家庭之外的助力的时候完成。

有些事名为爱情,但又不完全关乎爱情。一个人在年轻时就经历了高强度的情感起伏、生存危机,内心的波澜自然是异于常人的。琼瑶极度浪漫主义的写作,完全是她个人生命体验的自然流露。只是这样的极端浪漫、极端抒情的审美,随着新世纪的来临,新观众的成长,以及全新媒介形式的到来,逐渐淡出了市场。后来,琼瑶的影视作品依然能够“造星”,却再也无法延续从前当仁不让的辉煌,而随着年轻一代读者、观众思维方式的改变,她本人的言行和作品也不断陷入道德争议之中。这一切不是因为琼瑶变了,而是因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对父辈们的曲折经历已经没有了切身体会,他们自然很难理解,为什么她笔下的主人公都会如此奋不顾身,敢爱敢恨。

不过,琼瑶小说中的一些精神,也是可以和新一代读者相通的。除了对爱情的追求,她也一直在怀念51230af019d8394d48ef053d65eb697b自己少年时遇到的救命恩人,并在作品中无数次歌颂着平凡人身上的善良、侠义。而遭受过精神束缚的她,也不断地在文字中表达着独立自由精神的可贵。琼瑶晚年小说《梅花英雄梦》的编辑单文怡说,在她的记忆中,琼瑶在她早年的作品《菟丝花》中就借着对植物的比喻,表达着“不依附”的女性价值。此外,她在《还珠格格》里塑造的离经叛道的“小燕子”,在《情深深雨濛濛》中塑造的极富个性的“大女主”陆依萍,这些角色至今都留在无数观众的心目中,挥之不去。

总之,这样一个简单又复杂的琼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是一位彻底的浪漫主义者。她将她生命的最后一瞬尽其所能地设计出了仪式感。在最后留下的视频里,琼瑶依旧梳着年轻时的齐耳短发,身穿红衣,画着精致的妆容,身旁还搭配了两枝鲜红的玫瑰花。她言出必行,做到了她一以贯之的浪漫、飞扬,将生命活成了雪花和火花一般的状态,并坦然地向这个世界和爱过她作品的人们告别。她在遗书的最后,引用了半句人们都熟悉的《还珠格格》主题曲中的歌词:“祝福大家健康快乐,活得潇潇洒洒。”或许在日后,这段深深印在人们脑中的旋律再度响起时,人们也一定会想起那个曾经追求美、爱和浪漫的“琼瑶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