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医有伴暖人心

2024-12-03 00:00:00张媛媛
山东画报 2024年9期

阳光明媚的上午,在岜山集团博山老年人养护院的大楼外,一个健身球在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与院长李丽之间传来传去。玩健身球是老人们的日常,李丽只要有时间就会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她时常鼓励老人们多运动,每当发现有老人没有参与户外活动,她就会询问:“常大爷,你今天怎么没下来呀?”老人也会认真地说明原因:“我有点儿感冒。”在这里,大家像亲人一样,相互陪伴,彼此关切。

博山老年人养护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9年的岜山村老年人公寓,是当时全省第一家村级老年公寓。2013年,老年人公寓改建提升为“博山老年人养护院”,面向全社会,给更多的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现在入住的老人有四百多位,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是失能失智的老人。”李丽说。护理老人的任务很重,但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脸上都洋溢着热情的微笑,他们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位老人,在这里,时常能听到热烈的掌声和欢乐的笑声。

老人是大家的老人,一切为了老人

“楼下养护,楼上就医”,医养结合。每当老人们吃完饭,养护院的楼下就热闹了起来。虽然他们大部分需要乘坐轮椅,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有人在户外晒太阳,有人在一楼看电视剧,还有人在健身区拉伸。“二楼我们设置了棋牌区、书画区、茶艺区、阅览区等,还有乒乓球桌、台球桌,老人们可以随意选择。”他们还特意设置了怀旧区,放置了很多能勾起老年人回忆的老物件。在李丽的领导下,他们把“老人是大家的老人,一切为了老人”的宗旨具象化了。

很多老人都把这里当成了家。春节时,有的老人被子女接回家过节,节还没过完他们就喊着:“我要‘回家’。”“春节的时候,有位老人刚回家两个小时,我就接到了她子女的电话,说他们照顾不了。”

据李丽介绍,失能老人大多无法自主行动、无法自理生活,如穿衣、进食、洗漱、上厕所等,每一个日常的动作,对他们来说都变得异常艰难。护理失能老人,首先要面对的是身体上的劳累。帮助老人翻身、移动,这需要耗费巨大的体力。长时间的弯腰、托举,常常让护理人员感到腰酸背痛。长期面对老人的病痛和情绪波动,护理人员也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适能力,以避免自己陷入焦虑和抑郁。 除此之外,还需要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了解不同疾病的护理要点,掌握正确的喂药、换药、导尿等方法,稍有不慎,就可能给老人带来额外的痛苦。

然而,尽管困难重重,护理人员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用爱和耐心陪伴着失能老人。养护院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让这里老人们的状态也变得越来越好。住在10楼的刘姐,刚进来时的状况很不好,是被家人抬着进来的,现在已经能坐在轮椅上自己吃饭了,她说:“这里照顾得很好,环境也好。”他们大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李丽却总是亲切地称他们为“刘姐”“孙姐”“老徐”“老张”……他们见到李丽也会亲切地喊“院长”或“丽丽”。在养护院,不只是院长李丽,护理部主任孙玲、蒋海鹏,办公室吕凯……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干好本职工作之外,都会像家人一样围着老人们忙前忙后。

念念不忘,精心照料

在照料之外,李丽还坚持“一定要多开发老人的能力”。一位刚刚入住的有阿兹海默症的老人特别喜欢在书画区写字,李丽就鼓励他说:“你得多写啊,我们和老年大学有合作,你写好了,给他们上课去。”

养护院里能看到穿着各色马甲的老人,他们大都是患有阿兹海默病症的失智老人。“不同颜色的马甲代表着不同的楼层。我给门卫嘱咐过,一定不能让穿马甲的老人出门。”养护院特意把住着失智老人的专区,命名为“念念不忘”。李丽觉得,有些事情萦绕在他们心头,让他们念念不忘,才会记不住现在,他们的不忘是一种情怀。“我们有一次做面点,一位老人就给我说蒸熟了后记得留三个给她的孩子。”他们可能都不记得自己的名字,但他们依然记挂着孩子、记挂着那些他们珍视的东西。

除了“念念不忘”,这里还有“舅舅家”“姥姥家”“小宝家”等。每一间屋子不是用冰冷的数字标注,而是像亲戚家一样的存在。今年刚刚荣获了博山“金牌工匠”的护理部主任蒋海鹏说:“让老人们感觉舒适温暖,是我们的责任。”安排好了康复师的工作,她又和同事一起把卧床的老人抬到了轮椅上,准备推出去晒晒太阳。换床单、穿衣服、喂饭……她们事无巨细,都帮老人们做好。

在这里,有一种安全感

“在这里,第一生活好,第二心情好,第三有安全感。”这是88岁常大爷最真实的感受。依托着万杰医院强大的医疗资源优势,在这里,老人们的急性发作病症都可以即刻得到救治。“跟我一块玩儿的老胡,前段时间脑梗了,咱们这儿救治得很及时,一点儿没耽误事。”更让他感觉安心的是:“养护院规定,护理人员晚上每两个小时要给老人翻一次身。我们年纪大,有时翻身很困难的,这个服务就做得很到位啊。”常大爷竖起的大拇指,就是对养护院最好的认可。

“我们安排了护理人员每晚组织老人泡脚。在饮食方面,我们针对血糖高的老人也会有特别的安排。”李丽的手机里有多个群,一个楼层一个群,从早到晚消息不停。老人的饮食、活动等方方面面,都会在群里面呈现。这不仅是一种记录,也可以让家属们及时了解老人们的状况。“老人们就像小朋友一样,有问题就会来找我,跟我聊聊。”她和同事们还常常带着老人们唱歌,带着老人们做手指操。老人们的安全感,是整个养护院一百多名护理人员给的。

在李丽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博山老年人养护院成功申报了2024年度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医养结合服务标准化试点’,我们是全国的第三家。”从一家村集体办的养老公寓到如今的医养结合服务标准化试点养护院,他们一直在努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