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东省清远市地方标准DB4418/T 022—2023《西牛麻竹笋种植技术规程》的发布实施,不仅可以推广西牛麻竹笋的标准化种植技术,为其高产丰产奠定基础,还可以推动西牛麻竹笋特色产业向更多地区推广实施,实现产业的蓬勃发展。本文对标准中的主要技术内容进行解读,旨在推动该标准在全市范围内有效实施。
【关键词】西牛麻竹笋;产地条件;病虫害防治;竹笋采收;标准解读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4977.2024.06.021
Interpretation of Standard DB4418/T 022—2023 Xiniu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 bamboo shoots—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ltivation
LEI Haiyan
(Qingyuan Decheng Standardiz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Qingyuan 511500, China)
Abstract:The release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local standard DB4418/T 022—2023 Xiniu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 bamboo shoots—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ltivation in Qingy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standardized planting technology of local Xiniu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 bamboo shoots, lay the foundation for high yield and high yield, but als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of local Xiniu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 bamboo shoots in more regions, achieving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is article interprets the main technical content of the standard, aiming to promote its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throughout the city.
Keywords:Xiniu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 bamboo shoots; origin conditions; disease and pest control; bamboo shoot harvesting; standard interpretation
西牛麻竹笋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具有鲜嫩、爽口、笋味香浓的特点。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是全国麻竹笋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交易量最大的地区。麻竹笋核心产区英德市西牛镇是“中国麻竹笋之乡”,2021年入选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荣获“中国优质食用笋基地乡镇”“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麻竹笋)”等称号,拥有麻竹笋专业合作社共54个,家庭农场及加工点200多个,在全国各地分别建立了近百个销售网点,全镇麻竹笋种植面积约20万亩,鲜笋年产量25万吨,干笋年产量2500吨,年总产值约10亿元。据行业统计,2023年清远全市麻竹笋种植面积88.73万亩,同比增长24.1%;产量124.18万吨,同比增长17.15%;综合产值66.94亿元,同比增长55.67%。
广东省清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西牛麻竹笋产业的发展。2022年提出要把西牛麻竹笋打造成百亿元产值产业。2023年,清远市结合实施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推动实施西牛麻竹笋产业发展规划和创百亿产业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农民合作社、笋农等,因地制宜扩大麻竹笋种植面积,加快推动麻竹笋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研发、电商、品牌建设等全产业链发展。
随着西牛麻竹笋特色产业的不断发展,为更好地服务于当地西牛麻竹笋生产种植,结合当地实际和经验总结,进一步推动西牛麻竹笋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清远市德诚标准化研究院作为标准化技术机构,在清远市农业农村局等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清远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清远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主导组织下,联合清远市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英德市麻竹产业协会、清远市标准化协会、英德华笋食品有限公司、英德市大粤北食品有限公司、英德市源丰农副产品加工厂、巧口(英德)食品有限公司、英德市全兴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英德市巨元孖宝麻竹笋有限公司、碧乡农业(英德)有限公司、英德市鸿德食品有限公司、英德市家怡食品有限公司、英德市连樟家食品有限公司、英德市雄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相关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单位,共同制定清远市地方标准《西牛麻竹笋种植技术规程》。
西牛麻竹笋作为清远市的农业特色产业,已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标准DB4418/T 012—2020《地理标志产品西牛麻竹笋》规定的种植技术较为简单,不能很好地满足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制定《西牛麻竹笋种植技术规程》清远市地方标准,以标准化手段规范西牛麻竹笋产地条件、园地选择、造林技术、幼林管理、成林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要求,对推动当地实施标准化种植技术,保证产品品质有积极作用,并为高产丰产奠定基础,助推西牛麻竹笋特色产业向更多地区实施,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实现西牛麻竹笋产业的蓬勃发展。
DB4418/T 022—2023《西牛麻竹笋种植技术规程》的制定首先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等原则,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广东省标准化条例》《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规定。其次是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当地实际,通过与当地具有多年种植经验的企业、农户座谈交流,咨询行业专家以及查询有关书籍、文献,细化和优化了各个过程的操作,从造林技术、幼林管理至成林管理,全过程的规范,特别是采收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规定,是理论和经验的固化。
DB4418/T 022—2023标准文件共分为10章,其主要内容包括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条件、造林技术、幼林管理、成林管理、病虫害防治、竹笋采收和生产记录档案。下面对标准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3.1标准适用范围
DB4418/T 022—2023适用于西牛麻竹笋的种植。
3.2产地条件
结合主产区的气候条件,同时考虑为预防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西牛麻竹笋的产地宜选择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20℃左右、平均年降水量1900 mm左右的地区;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土壤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园地宜设在交通方便、光照充足、排灌良好、土质疏松肥沃,pH值为4.5~6.5的砂壤土或壤土,地下水位1 m以下的地块。
3.3造林技术
3.3.1整地
每株翻耕2 m2左右的土块,翻耕深度30 cm左右,每株施入35~40 kg的有机肥。
3.3.2造林时间
惊蛰后至谷雨前,宜在阴雨天、温度30℃以下进行。造林时间的确定是结合清远市气候特色、企业和农户经验拟定为惊蛰后至谷雨前,以阴雨天为佳。惊蛰至谷雨期间雨水较多,适合移栽,之后雨水减弱,存活率较低。
3.3.3定植密度
单株种植时株行距为4 m×4 m~8 m×8 m。坡度40°以上的山地,每亩约种植40株;坡度25°~40°的山地,每亩约种植30株;坡度25°以下,每亩约种植25株。视土壤肥沃程度可适当增减定植密度。采用品字形种植时,每亩种植18~25蔸为宜,每蔸间距4 m~5 m,每蔸种植3株成活苗,每株间距约1 m。
3.3.4造林方法
造林方法列举了三种常用的移栽方法,分别是竹苗移栽、母竹移栽、笋头苗移栽。竹苗移栽选择1年生、根系健全的新竹苗放于栽植穴内,分层填细土并压实,栽植深度以露出竹苗第一个节为宜。竹苗在起苗后两夜内完成移栽,宜当天起苗当天栽植。母竹移栽选择健壮、枝叶繁茂、基芽肥壮、无病虫害、须根发达的1年生老熟母竹。顺秆柄开挖,切断母竹竿基与老竹的连接点,离基部0.5 m~1.0 m处约45°斜切削去上部竹竿,枝芽应分布在切口两侧。将母竹放于栽植穴内,斜切筒口向上,竹竿与地面呈30°~45°夹角,枝芽向两侧,分层填入细泥土并压实,栽植深度以超过母竹原土痕为宜。母竹在挖掘后两夜内完成移栽,宜当天挖掘当天栽植。笋头苗移栽选择上一年采笋后笋目饱满新鲜、竹蔸上着生一活枝的1年生笋头苗。于笋头活枝蔸向上第三节1 cm处斜向截断,砍断竹蔸秆柄与母竹连接处,挖出备栽。将笋头苗置于穴内,分层填入细泥土并压实,栽植深度以露出竹竿枝芽为宜。笋头苗应在挖掘后2夜内完成移栽,宜当天挖掘当天栽植。
3.4幼林管理
幼林管理从水分管理、追肥、清园、留母竹这四个过程展开。其中,“水分管理”要求:定植后浇足定根水,定植后3 d内每天均需浇水,之后适时浇水,久旱时约3 d~7 d浇透一次水;雨季应及时排涝。“追肥”要求:当年移栽后半个月追施适量化肥,之后根据长势进行追施;第2年起,首次施肥在清明前后进行,之后根据长势进行;施肥时可与土杂肥等混合之后采用撒施、3点式或挖环形沟等方式施入,挖沟施肥后及时覆土。“清园”要求:冬季及时疏弱苗、弱笋、小笋及退笋等,清除枯枝叶、杂草和杂物等。“留母竹”要求:新竹林第1年每丛留1~2根母竹,第2年每丛再留1~2根母竹,第3年起每丛保留4根左右健壮的母竹,均匀分布。
3.5成林管理
成林管理从水分管理,扒晒,追肥,松土、清园、培土,留养母竹这五个过程展开。其中,“水分管理”要求:适时浇水,久旱时约7 d浇透一次水;雨季应及时排涝。“扒晒”要求:宜在3月初、施春肥前,扒开竹丛四周的干枝、竹壳等,露出笋目,扒晒过程应避免损伤笋目。“追肥”要求:每年首次施肥在清明前后进行,之后根据长势进行;施肥时可与土杂肥等混合之后采用撒施、3点式或挖环形沟等方式施入,挖沟施肥后及时覆土。“松土、清园、培土”要求:冬季砍除老母竹,疏弱笋、小笋及退笋等,锄去烂老竹头,清除枯枝叶、杂草和杂物等,翻土晒土;每年冬季,以母竹为中心进行培土,土堆高度以遮盖竹头为宜。“留养母竹”要求:立秋前每丛从不同方向共留养4根左右健壮的母竹,冬季结合清园,留优去劣、修剪枝条。
3.6病虫害防治
标准规定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主要通过合理疏伐、钩梢、扒晒、培土、保护天敌等方式预防病虫害。
3.7竹笋采收
竹笋采收从采收时间、采收标准、采收方法、采收处理、装运这5个方面展开。其中,采收时间规定:达到采收标准适时采收,采收期一般为每年5~11月,其中5~6月为初期,7~9月为盛期,10~11月为末期。采收标准规定:竹笋长到60 cm~100 cm高,即笋头露出2~3个青节时可进行采收;采收标准可根据收购商要求适当调整。采收方法规定:采收时应使用专用笋刀,采割位置从笋头须根次生芽位置上部1~2 cm处横切,切口应平滑;不应采用直接用手扳断、用普通的镰刀劈断,或用挖、锄等破坏表土层的方式进行采收。采收处理规定:用笋刀将竹笋壳划破,剥去笋壳,露出笋肉。装运规定:装载容器应清洁、牢固,不得有尖突物、虫蛀、腐朽等现象,并符合食品接触容器相关安全标准要求;装运时注意轻装轻卸,不得重压,防止破损;运输工具应干燥、清洁、无异味、无污染;不得与有毒、有害、易污染和有损产品质量的物品混装、混运;运输过程应注意保湿。
DB4418/T 022—2023《西牛麻竹笋种植技术规程》是在DB4418/T 012—2020《地理标志产品西牛麻竹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该标准对种植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致的优化和规范。它涵盖了从造林技术、幼林管理到成林管理的全过程,并在采收环节提供了详尽的规定。在西牛麻竹笋的种植实践中,该标准明确了采收时间、采收标准、采收方法、采收处理以及装运等关键步骤,确保了操作的可执行性和标准化。此外,该标准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优先采用农业和物理预防方法,以推动绿色生产方式。根据对英德市主要产区的调研,多年来该地区并未发生严重的病虫害事件,这表明采用农业和物理方法进行病虫害预防是与当地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因此,该标准不仅具有前瞻性,还体现了地域特色和技术先进性。
DB4418/T 022—2023的发布实施为推广西牛麻竹笋种植标准化提供技术支持,是西牛麻竹笋特色产业向更多地区推广实施,扩大覆盖面和提升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曾庆旻.不同施肥处理对麻竹笋产量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22,49(2):49-52,64.
[2]徐有文.麻竹人工育苗及苗期病虫害防治研究[J].乡村科技,2022,13(7):59-61.
[3]麻竹栽培技术规程:LY/T 2338—2014[S].
[4]笋用丛生竹培育技术规程:LY/T 2624—2016[S].
【作者简介】
雷海燕,女,1980年出生,学士,研究方向为农业标准化。
(编辑:侯睿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