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色谱法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2024-12-03 00:00:00郭海波
品牌与标准化 2024年6期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离子色谱法在药品检查中的应用情况,从检测药品阴离子与有机酸、检测药品阳离子与有机胺、检测抗生素、检测中药材这四方面,对离子色谱法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细致阐述分析,展示了离子色谱法在药品检测领域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关键词】离子色谱法;药品检测;质量监控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4977.2024.06.012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Ion Chromatography in Drug Testing

GUO Haibo

(Shijiazhuang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 Center,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ion chromatography in drug inspection, including detecting drug anions and organic acids, detecting drug cations and organic amines, detecting antibiotics, and detec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t provid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ion chromatography in drug detection, demonstrating the importance and diversity of ion chromatography in the field of drug detection.

Keywords: ion chromatography; drug testing; quality monitoring

0引言

离子色谱技术因独特的离子交换原理,在食品、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的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传统色谱相比,离子色谱在检测有机酸、碱类等亲水性成分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优势,同时也适用于糖类、氨基酸等复杂有机分子的检测。因此,离子色谱技术常被用于成分复杂的药物原材料或药物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检验[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将离子色谱法引入药品质量检验及控制领域,虽然列举的应用方法相对较少,但为该检验方法的推广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基于此,本文将重点探讨离子色谱法在检测药品中的阴离子与有机酸、阳离子与有机胺、抗生素以及中药材等方面的具体应用。通过深入研究离子色谱法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药品质量控制的水平,从而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1离子色谱法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概况

常规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主要利用混合物中不同物质在吸附剂或溶剂内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差异进行分离,适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但对于离子型物质的分离并不理想。离子色谱技术的推出弥补了以往离子型化合物的检测不足。近年来,离子色谱在药品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内外权威机构发布的药典中均推出了离子色谱在部分药物中的规范化检测方法。同时,离子色谱法的应用也使得妥布霉素等7CF/YDKONR45DgQbY0RG8R/RxKHddkuN0OkG9t4RfXFs=种氨基苷类抗菌药物被法定药品标准采纳和使用[2]。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对于离子色谱法在药物中的应用指导原则推出较晚。以《中国药典》2015年版为例(见表1、表2),药典中规定的离子色谱法检测药物数量较少,仍具有很大的发展与发掘空间。随着《中国药典》2020年版的发布,其中对离子色谱法的应用指导原则也逐渐得到完善。

2离子色谱法在药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2.1检测药品阴离子与有机酸

部分药品在制备过程中以盐的形式存在,主要包括盐酸、硝酸、磷酸、柠檬酸等,这些盐中的阴离子能够增强药物化学特性及其稳定性[3]。在药品检测分析过程中,通过测定盐的配位基团阴离子,可以对药品的含量进行间接检测。常见检测方法为:1)应用离子色谱法对药物中的阴离子进行测定;2)应用离子色谱法对药品中的有机酸进行测定。具体如表3所示。

2.2检测药品阳离子与有机胺

随着技术发展,有机胺类物质也可采用离子色谱法检测。在酸性条件下,有机胺类药物呈现出阳离子特性。对于电离程度较高的脂肪胺,可以直接进行电导检测;对于具有紫外吸收特性的物质,可以选择使用紫外检测方法;对于盐酸头孢吡肟中的甲基吡咯烷,可以选择应用阳离子交换柱和特定流动相进行电导检测。2006年,在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上,有研究报告指出,离子色谱电导检测法能够对维库溴铵进行有效测定。在测定过程中,选用C18分离柱、电导检测,对维库溴铵及其杂质进行检测。其中,在维库溴铵杂质检测中,双胺的检测限为0.186 mg/L,潘库溴铵的检测限为0.156 mg/L。离子色谱法在检测药品阳离子与有机胺中的具体应用如下:

1)在药物微量铜、锰、锌检测中,色谱柱为CS5;检测方法为520 nm柱后衍生;淋洗液/流动相为5.0×10-4mol/L草酸,pH值为5.2。

2)在维库溴铵、双胺、潘库溴铵检测中,色谱柱为Agilent BDS C18;检测方法为电导检测;淋洗液/流动相为750 mL水,125 mL甲醇,22.5 mL四氢呋喃,0.5 mL盐酸,定容1000 mL。

3)在对乙酰氨基酚及其杂质对氨基酚检测中,色谱柱为Dionex Ion Pac CG12;检测波长为265 nm;淋洗液/流动相为0.08 mol/L硫酸+3%乙醇。

4)在克伦特罗等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检测中,色谱柱为Metrodsep cation1-2;检测方法为电导检测;淋洗液/流动相为2.0 mmol/L硝酸+8%乙腈[4]。

5)在盐酸头孢吡肟成品的N-甲基吡咯烷检测中,色谱柱为Dionex lonPac CS 12A;检测方法为电导检测;淋洗液/流动相为20 mmol甲基磺酸+20%乙腈(87∶13)。

6)在格列齐特的有关杂质检测中,色谱柱为阳离子交换柱;检测方法为电化学检测;淋洗液/流动相为40 mmol NaOH+25%乙腈。

7)在麻黄碱类药物检测中,色谱柱为Metrodsep cation1-2;检测方法为电导检测;淋洗液/流动相为2.0 mmol/L硝酸+ 1%乙腈。

2.3检测抗生素

对于需出口到欧美等国家的药物及相关原材料,在出口前必须提供相关检测报告,并保证相关指标符合药物进口国家的药典标准,尤其是近年来出口量日益增加的氨基苷类抗生素原料药,如妥布霉素、新霉素等,已经开始采用离子色谱法来检测其含量和相关物质。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妥布霉素并不需要检测相关物质,而欧洲药典则规定采用阳离子色谱柱结合特定淋洗液和柱后衍生的方法,通过电化学检测器(金工作电极、参比电极)来进行检测[5]。此外,针对妥布霉素等药物的杂质限度也在欧洲药典中有所规定:单个杂质不得过1.0%,总杂质不得过1.5%。另外,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硫酸新霉素的检测方法是采用薄层色谱法检测新霉胺,同时规定了相应的限度:不得过2.0%。而欧洲药典则选择了C18柱和淋洗液,通过电化学检测器进行检测,并设定了严格的杂质限度标准:杂质青霉胺不得过2.0%;杂质C范围为3.0%~15.0%;其他杂质不得过5.0%,且其他杂质的总和不得过15.0%。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欧洲药典的方法更加严格和细致。对此,《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相关标准作出细致调整,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符合国际标准。但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看,对于离子色谱法在抗生素检测中的应用标准,在欧洲药典、美国药典中有更加细致的规定,具体如下:

1)妥布霉素含量及有关物质、硫酸庆大霉素有关物质、硫酸奈替米星有关物质检测中,应用styrene-divinylbenzenen copolymer R*色谱柱;淋洗液/流动相为52 g/L无水硫酸钠、1.5 g辛烷磺酸钠、3 mL四氢呋喃、50 mL 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先用磷酸调pH值至3.0)的混合液;柱后衍生试剂为50%氢氧化钠的1∶25稀释液。

2)硫酸新霉素有关物质检测中,应用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其余与“1)”中的条件相同。

3)硫酸卡那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的含量检测中,均应用147*色谱柱,淋洗液/流动相为0.115 mol/L氢氧化钠。

4)硫酸链霉素的含量检测中,应用L48*色谱柱,淋洗液/流动相为70 mmol/L氢氧化钠。

2.4检测中药材

针对中药材加工过程中存在硫黄熏蒸的情况,需要对中药材中二氧化硫等物质含量进行测定。根据既有研究结果,离子色谱法可以对中药材,尤其是药食两用的中药材进行检测。例如,检测甘草提取物中残留草酸含量时,应用阴离子分析柱和电导检测器进行检测;检测当归中阿魏酸含量时,应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和直接导电检测。除此之外,有研究显示,使用阴离子分析柱和电导检测,并采用特定的淋洗液,能够对乾坤胶囊中的甲酸含量进行精准检测。这些研究成果的应用,对于中药材的成分分析、质量监管等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中药材的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3结束语

离子色谱法的操作方式较为简单,且检测结果灵敏、抗干扰能力强,不会被检测物的光吸收特性所影响,使分析结果准确度极高。相较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的选择性更为优越,且使用的有毒试剂较少,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离子色谱法在药品检测中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药品中阴离子与有机酸、阳离子与有机胺、抗生素以及中药材等成分的准确检测,离子色谱法为药品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未来实践发展中,应进一步深化对离子色谱法在药品检测中的研究,不断完善技术手段,为药品安全和有效性的评估提供更可靠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姜涛,陈国宁,王保森.离子色谱法在测定中药化学成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23,13(18):40-43.

[2]戴冬艳,朱静,吴珺,等.离子色谱法测定口服补液盐散(Ⅲ)中总氯和枸橼酸钠[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6):1374-1377.

[3]张蕊,李耕,于青,等.非抑制型离子色谱法测碳酸镧和碳酸镧咀嚼片中镧的含量[J].中南药学,2023,21(6):1621-1624.

[4]严翠霞,张颖,孙珍,等.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醋酸阿托西班原料药及其注射液中的三氟乙酸与乙酸[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23,54(1):135-140.

[5]潘忠全,黄选忠.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药品中巴比妥酸和硝酸盐[J].化学分析计量,2022,31(9):41-45.

【作者简介】

郭海波,女,1980年出生,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

(编辑:侯睿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