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多年前,俄亚大村在一块荒地上逐渐成型。荒地位于横断山脉腹地,野林茂密,几乎无人居住,一支来自丽江的纳西族人翻越山岭,建屋辟田,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如今已难以知晓纳西族人为何来此处定居,也许是因为战争,也许是深山土地肥沃、猎物成群。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与周边的藏族、彝族村落有文化上的隔阂,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的俄亚大村在漫长的时间里几乎不与外界交流,也因为封闭,至今仍保留着古老原始的风貌。
村寨的建筑从山腰处向上建造,民居多为三层楼房,外形方正,建筑主体是石头,用作房檐门柱的木料穿插其中。民居之间户户相连,许多相邻的建筑共用一面墙,屋顶平台高低错落,前一户的屋顶常为后一户的院落,建筑群整体呈蜂窝状。房屋间留有可供人畜穿行的通道,屋顶也连缀成通往全村的路径。
民居间距紧密,村内的街巷十分狭窄,坡度较大。尽管俄亚大村2011年已经修通公路,但村内运输物品依然靠骡马,窄路仅容一匹骡马通行。
村寨里的人们一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在工业化商品流入后,家家户户依然耕田织布,蓄养牲畜。日常饮食中的玉米、大麦、果蔬、香料都产自自己的田地,牲畜一年宰杀一次,用盐腌渍风干,做成腊肉。传统服饰由麻制成。妇女们需要种麻、收麻、晒麻、泡麻,将麻纤维一根根撕下来,揉捻成丝,织成布匹,耗时长久。村民现在的日常穿着多为外购,但用来装食物的口袋、烟丝袋还是手工制作的牛皮袋。
俄亚大村里随处可见纳西族人的图腾和信仰,屋檐下挂着红黄两色幡条,屋内挂有风干的牛头,墙壁上绘有猛虎图画。纳西族人世世代代传承东巴文化,东巴在纳西族语里意为智者,他们会念诵由东巴象形文字撰写的经文,许多人集歌、舞、经、书、史、画、医知识于一身。在俄亚大村,每一个家族都有自己的东巴。
纳西族最令外人好奇的习俗,一是伙婚,二是天葬,俄亚大村至今保留。村里两百多户人家里有八十多户存在伙婚现象。办丧事时,东巴主持仪式、念经,将死者送入天葬台。
村里的年轻人通过在社交媒体上介绍古寨习俗获得了大量关注。姑娘古马的粉丝数超过百万,她每天举着手机在村里边走边拍,发短视频直播,也在直播中销售农产品和山货,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据古马介绍,俄亚大村已经有一百多名主播,大多数主播主要是通过直播赚取打赏的零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