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团中央、团省委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部署,团漳州市委积极发挥共青团组织化、社会化动员优势,通过赛会促进人才回归、资源回乡、项目回流,积极引领青年投身乡村就业创业,助推乡村振兴。
9月11日—13日,由共青团中央、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税务总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乡村振兴专项)在漳州市成功举办。团漳州市委依托四届省级、九届市级青年创新创业赛事举办经验,承接举办本次国家级大赛,让青年在乡村振兴赛场比拼智力,激发创业灵感。
以“赛”育人助创新。大赛共吸引全国5495个项目报名参赛,经初赛、半决赛、决赛等流程,历时4个月评选出金奖13个、银奖27个、铜奖41个;活动同步配套举办“创变未来 共享成果”优秀青年创业成果展、“青春携手 共话振兴”主旨分享会、“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宣讲、漳台青年创新创业交流中心揭牌仪式及招商推介、“青DOU计划”头雁成长营、青年创新创业交流暨招商洽谈会等子项目,共有乡村振兴领域有关创业导师、投资人、创业青年代表等300余人参加。
以“赛”兴业促投资。依托赛会契机从人才引进、招商推介、园区考察等多方面搭建多方共商合作平台,提升赛会落地成效。大赛期间围绕全市“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等领域同步举办招商推介会和洽谈会,参赛选手、省市县青年创业组织代表和招商办负责人等200多名各方与会人员共商合作,5个大赛获奖项目代表与招商代表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组织81个金、银、铜获奖项目选手等优秀创业青年通过观看招商宣传片、参观城市展示馆、走访考察创业园区和知名企业,全面了解漳州市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和宜居宜业宜商的良好环境。
以“赛”营城添活力。以赛会为平台线上线下宣传推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累计邀请173名来自全国各地乡村创业导师、投资人担任赛事评委,动员100余名高校文旅领域专业学生作为赛事服务志愿者。赛前预热视频《现代化滨海城市——福建漳州》、“漳州电商杨会长”直播助农带货吸引新媒体平台粉丝关注观看超50万人次。矩阵式、全方位组织新闻媒体线上线下宣传大赛盛况和幕后故事,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刊发播报各类通讯、报道、综述90余篇(条),浏览近150万人次。
团漳州市委发挥团组织联络整合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社会化运作方式,在创业融资、知识技能、市场信息等方面加持赋能,为乡创青年成长注入充足养分。
技能“充电”。围绕漳州水果、蔬菜、茶叶、水产、食用菌、花卉等11大优势特色农产品行业发展需求,市县两级团委充分发挥引导、扶持和服务职能,开展新农人“双百双万”素质提升工程,通过“点餐式”培训,大力培育农村青年人才,累计吸纳乡村振兴青年专家130余名,开展新农人培训110场次、培训9250人,为全市培育一批适应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急需的“新农人”。同时,开办漳州“青年夜校”市级4期,带动7个县(区)团委同步开设县级“青年夜校”13期,全市课时合计700余节,累计覆盖青年近8000人次。
专业“赋能”。开展各类优秀青年典型选树活动,近3年来累计推荐3名青年获评“中国青年创业导师”、10名青年获评“漳州市良师益友奖”、20余名青年获评各级“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同时发挥青年典型和导师指导帮扶作用,在全省首创“百名导师带百徒”“百名导师进百村”工作机制,先后在各县(区)选定代表性联络点17个,开展漳州市农村青年发展促进会惠企政策宣讲暨新农人互学互访活动,解决惠企政策、人才招募、融资等问题130余个,联系服务青年330余人次。
金融“输血”。通过银团合作机制,融合组织和金融资源优势,为创业青年提供多方位的资金支持,建立金融挂职干部乡村联系点15个,结对创业青年923人,发放各类小额贷款19.39亿元,联合金融机构为漳州市8家乡村振兴金融教育示范基地预授信金额超1亿元。开发青葱贷、青创贷、青创卡、战疫青创贷等专属金融产品帮助解决创业初期融资难题,累计服务创业青年5000余人次,发放农村青年小额贷款159.77亿元。
落实“万才聚漳”行动计划,扎实做好青年人才引、育、留工作,加快形成城市青年下乡、在外青年返乡、本土青年兴乡的人才集聚效应。
融合政策,扎根有基础。牵头制定《关于漳州市青年人才引进培育的八条措施》,连续9年开展漳州市青年人才(乡村振兴)优秀创业项目遴选,累计认定项目214个,发放奖金1855万元。制定完善住宿、餐费、交通等资金补助措施,促成近20个部门联合实施漳州市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自2021年以来,全市共组织用人单位1866家,发布实习岗位5.17万余个,吸引大学生投递简历8.6万余人次,正式上岗实习的大学生近2万人次,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生4486名,硕士研究生735名,博士研究生138名。
融入组织,创业有平台。充分调动青年社会组织力量拓展交流平台,先后成立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市青年创业促进会、市农村青年发展促进会、市青年文创协会等4个市级团属创业协会及7个县级团属创业协会,建立“青年之家”183个,设立青年企业家大讲堂、青创学堂、“青创约茶”等交流机制,常态化开展政策解读、项目辅导、对接走访、联谊交友等活动120余场。成立市、县项目办,在原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云霄县、诏安县、平和县和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漳浦县等4个县开展“福建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组织44名青年志愿者到乡村就业奉献。
融情两岸,交流有深度。依托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机制,联合住建部门组织近100名台湾青年建筑师,到全市11个县(区)53个村庄开展“陪护式”服务;成立漳台青年企业家大联盟,举办闽台青年乡建乡创合作交流论坛、“万才聚漳”两岸青年人才创业论坛等活动30余场,活跃两岸青年超5000人次。出台台湾大学生来漳实习“扬帆计划”激励保障措施,吸引近700名台湾大学生来漳实习实践。拍摄《在漳台湾青年说》,讲述30多位台湾青年融入乡村振兴等领域工作生活缩影,栏目获评福建省网络文明建设“十佳优秀案例”之“优秀产品类”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