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形象视域下国际中文教师身份的传播优化

2024-11-30 00:00:00王文娟
科学导报 2024年75期

国际中文教师身份的传播是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议题。媒体对于国际中文教师身份的传播有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整体形象,向世界展示真实和全面的中国。构建媒体国际中文教师身份传播的新模式,对于优化媒体国际中文教师身份的传播、提升传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中文教师的身份构建

教师身份研究是教师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国际中文教师的多元身份使其在汉语国际推广中身担重任。媒体所构建的国际中文教师身份对于此群体建立职业情感及国家形象的塑造意义重大。国际中文教师的身份研究可以助益汉语的国际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

二、国际中文教师身份与国家形象自塑

国家形象是“一个主权国家系统运动过程中发出的信息被公众映像后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特定媒介的输出”。国际中文教师身份的构建和传播能够塑造典型的个体、集体乃至中华民族整体的形象,体现团结协作及和平发展的理念,从而展现真实、全面的中国国家形象,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沟通及理解,凸显国际中文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双向的国际理解教育。国际中文教师身份的构建可体现我国国家形象的自塑,为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支持。

三、国际中文教师身份的传播策略

话语是国家形象塑造的手段。在国际中文教师身份的传播过程中,媒体传播的信息即有关国际中文教师的话语内容是传播过程的实体。媒体应从以下方面加强国际中文教师身份的构建及传播。

1.多角度展示国际中文教师身份,加强内容创新。媒体报道要减少同质化现象,增强原创性。媒体对于国际中文教师的报道不仅是国际中文教师身份的构建过程,更是通过其身份构建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过程,彰显出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对国际中文教师的语言教育者、汉语国际推广者及国际胸怀者等身份应进行积极传播。媒体要时时做好有关国际中文教师身份传播内容的“把关”工作,为国际中文教师身份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汉语国际推广的目的不仅在于将汉语推广到全世界,更在于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这不是一个单向输出的过程,而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媒体通过所报道的内容加强国际中文教师身份的构建传播,进而实现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2.促进媒体间合作,扩大信息传播途径。网站具有权威性和完整性的特点,但是缺乏便捷性和即时性,因此,在通过网站传播国际中文教师身份时,还可以通过自媒体等平台进行传播,以满足时下受众对于信息碎片化的需求,从而实现完整性与碎片化的统一。在宣传国际中文教师身份时,媒体需完善报道内容,促进建立文化品牌,使国际中文教师身份的传播更具现实意义。

3.网络群聚合力,发挥自媒体平台优势。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除通过网站进行国际中文教师身份的传播,完成国际中文教师的身份认同之外,还需要加强自媒体平台的合作,以弥补网站媒体单一性的缺点。各种网络平台有利于全面打造国际中文教师的整体形象,形成强有力的合力,以增强传播效果。各种媒体平台的受众定位不同,媒体所构建的国际中文教师身份也将会与不同的受众产生认同感,以扩大国际中文教师身份的传播效应。

4.面向不同受众,提供精准传播内容。“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媒体面向的是世界各国不同的受众群体,对受众进行国别以及文化区域的细分,从而实现传播内容与受众的适配及表达方式的适配化。要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受众的需求以及兴趣点,从而在内容创作过程中确定合适的内容,同时注重不同文化区域的适应性,对于与所传播地区的文化有冲突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完善与改写,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实行不同的宣传策略及宣传方案,实现精准传播。

5.调整传播方式,增强传播效果。

(1)构建特色报道,提升受众认知。为达到传播目的,媒体要构建合适的国际中文教师身份,并将其身份作为汉语国际推广的特色品牌。在媒体国际中文教师报道中凸显不同的亮点,并对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进行重点报道,展现国际中文教师的多元身份及其为汉语的国际推广、国际理解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所作出的努力,展现其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等。

(2)突出文化传播,共情受众。国际中文教师中华文化传播者身份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文明对外传播的主基调是和平,国际中文教师此身份的传播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对中华文化积极价值观的传播以获得受众理解,从而塑造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3)提升媒体的传播能力,吸引受众参与。媒体国际中文教师身份传播的目的是与受众达成统一,劝说受众认同国际中文教师的多元身份。媒体要提高理论水平,创新工作思路,提升传播能力,共情受众,使受众认同国际中文教师的多元身份,从而提升传播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中文教师身份的传播不仅有利于汉语的国际推广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更有利于国家形象的塑造。媒体在国际中文教师身份传播过程中要对身份构建及传播模式进行创新,以便受众接受国际中文教师身份,使受众认知层面发生改变并塑造出“认知地图”,从而为媒体国际中文教师身份的传播及国家形象的塑造奠定基础。

本文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一般项目“网络媒体话语国际中文教师身份的修辞构建”(项目编号:22YH11C)资助。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